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报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报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报刊及历史及政治思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报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叙述和书写,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合法性主体,缺少贯穿始终的主体线索,因而是断裂的.就史中对相关的社会活动、背景之铺陈分析看,无论是广度和深度,戈公振的都远不如今.可惜这些今著虽做到了“自身超出”和“自身分离”,就是没能回复到自身.就此看,今著则似又略逊于戈著.

报刊主体意识的失落,在具体的章节设置上,同样一清二楚.比如:总是看到“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报刊”等等,就算按照这样的历史时间划界是合适的,我觉得,用“报刊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演变”,或者“报刊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中”,也
比现在的好.这不是什么文字游戏,文字排列的背后蕴藏着思维和观念.所谓“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中的报刊”云云,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必然是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乃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框架来打量评估报刊,而不是报刊自身的眼光和脉络,有窗里看窗外与窗外看窗里之别.假若换了后者的表述,其线索和展开就肯定不一样,尽管还是报刊与这些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

从报刊史角度,1895到1898年,是中国传播业第一次迅速崛起的时期,尤其是民办报刊和出版业.戈公振称之为“民报勃兴”,并认为是“人民论政”之端.在我粗浅的认识中,中国报刊业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正是开始得以呈现并露其雏形之时.之所以如此,当然和甲午战后的政治和社会局势相关,启蒙维新思潮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与涂尔干所讲的“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2000:219)不甚相符.可其导致的结果,的确使报刊成为了中国文人的一个主要谋生之所,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中国传统文人向现代职业报人转变的关键一步.后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也许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顺着这样的线索,在比较一下西方报刊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动力和背景,也许能进一步看出中国报刊职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同样是与“戊戌运动”相关,“时务报之争”在我们报刊史的叙述中,一直是一个政治事件,即保守派与维新派的斗争.在我非常有限的阅读中,记得1995年闾小波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2001年廖梅博士的《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都对之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尤其是廖著,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事件,并对原来的结论做了根本性否定.遗憾是此后出版的一些报刊史著作,仍然因袭旧见,甚至不需对它们所掌握的材料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做进一步的辨析和回应,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除此之外,报刊史一直没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新的意见.更为遗憾的是,为了突出这一条政治斗争的主线,不惜腰斩并歪曲黄遵宪的原话[1].值得高兴的是,《上海新闻史》依据史实,在结论上有了新突破.更令人高兴的,是最近读到了唐海江博士的文章:《同门、省界与现代政治认同――清末政论报人组织离合的政治文化分析》,阐释了报刊组织与中国传统和现代政治文化的双重关系,尤其是门人观念的影响,如何带来报人及其组织的分分合合,并使得政论报刊向具有理性的、主体性内涵的现代报刊组织方向发展的进程因此受到阻碍.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考察“时务报之争”,就有可能别开生面,至少会是一个报刊事件.我甚至想,要是进一步展开,把“时务报之争”与后来《新青年》编辑部所发生的矛盾冲突排列在一起比较,也许可以发现,同人报刊,尤其是一个没有统一宗旨和章程,而只有一个总体倾向朦胧一致的同人报刊,若其中某些成员慢慢生成党派观念或者特定政治意识形态,内部的分化是必然的,外在的因素不过是一种表象和催化剂.

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报刊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上述的这些想法只是一鳞半爪,而且未必正确,但无疑是以报刊为主体的,是报刊史视域内的“大胆想象”.借此是要强调,报刊主体的视野对于报刊史而言是必需的,否则根本产生不了自己领域的问题,完全被其他历史学科牵着鼻子走.只有当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和视野时,报刊史才能看到其他学科学者所看不到的,才能为中国的历史提供自己独特贡献.不然,这些与报刊本身密切相关的,好比是其躯干的内容,全都变成报刊的身外之物.于是,除了为“戊戌变法”做宣传――理应属于政治史研究的范畴,报刊就随风飘荡,无家可归.报刊的历史似乎只有攀上“高枝”,缠绕于历史的报刊上才一息尚存,才具有被书写的价值和资格.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与个别科学部门相比,历史里面好像没有建立一般原则性的需要,因为“历史最初好像只是一系列的偶然事变之相续.每一事实孤立着在那里,只有依时间才表示出它们的联系.”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外在事件不是随着时间就自然呈现出自己的意义,而且也没有人对这样的外在的联系感到满意.因此,历史的研究,首先“对于全体的性质和目的有一个概括的观念,庶几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期待的是什么.犹如我们首先要对于一个地方的风景加以概观,如果我们只留连于这风景的个别地方,我们就会看不到它的全景.事实上个别部分之所以有其优良的价值,即由于它们对全体的关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预见它们的必然联系”,并在这种联系里,知道“个别的事实取得它们对于一个目的或目标的特殊地位和关系,并因而获得它们的意义.”(同前:11)这也正是克罗齐所讲的,“历史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上――即,在其基本形式上――是用判断,即个别与普遍不可分割的综合来表述的.”如果按照古老的术语传统,“个别被称为判断的主辞,普遍被称为判断的宾辞”,那么,在历史叙述中就是相反,“历史的真正主辞恰恰就是宾辞,真正宾辞就是主辞――就是说,普遍在判断中是通过把它个别化来加以规定的.”(克罗齐,1997:42-43)这大致与我们所说的,报刊史研究要揭示和反映规律,要从事物的全部联系中来理解解释事实.规律也罢,联系也罢,意义也罢,都不是一种自然的呈现,不是随着时间一一排开就能得到,是需要研究者对于历史有一总体评估,由此,又马上与立足于什么立场,以什么为

1 2 3

报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高三政治论文

关于政治方面的论文

初一政治小论文

民族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生活论文

政治社会学论文

初二政治小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400

国际政治论文发表

高中政治课论文

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