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文化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文化地理有关论文答辩,关于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地理及地理文化及媒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化地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以媒介建构主义对符号现实的建构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来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地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决定了重要的新闻流向分布呈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饼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主要城市在报纸媒介中的形象不是行政形象就是经济形象.这种单一的城市媒介形象在当前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关 键 词】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

随着“地球村”的快速形成,我们对自己所处世界的理解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介,不仅包括社会和历史的知识,而且还包括对自然知识的理解(NiklasLuhmann,1996).因此不仅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媒介世界,而且我们所理解的各种所谓的文化意义,也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替代或参与而进行的”(陆晔,1995).这样,以符号化的信息传播为特征的大众传播也直接影响到了以形象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品牌(或地域品牌)的市场地位(钱志鸿、陈田,2005,江根源、季靖,2006).因此,如何评价和提升目标城市在大众新闻媒体中的形象质量直接影响到市民、投资者和游客的态度评价与现实行为,以及目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Ashworth&Voogt1990,Matson1994,Avraham2000).

地方政府的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一直十分关注国内新闻媒体对所在地区的新闻报道以及由此建构成的地方媒介形象,但是这种依赖政府公关和行政干预的做法并不是最有效最明智的.与此同时,部分传播学者和城市品牌的研究者近几年也开始关注城市的媒介信息质量和媒介形象问题(EliAvraham,2002,2003,2004,2008,Natalia.,etc,2004,杨、陈怀林,2005,Magdalena,etc.2006),他们选择大众媒介信息(尤其是新闻报道)采取内容分析或者社会调查的方法来研究,从而评价目标城市的媒体形象.研究目标城市在大众媒介(报纸、电视等)上的形象呈现,可以有多种视角,本研究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试图来研究文化地理在城市媒介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一、文化地理在客观现实与符号现实互动建构过程中的地位

要研究文化地理在城市媒介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首先要分析媒介符号现实在社会现实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伯格和拉克曼(Berger、Luckmann,1966)以及HannaAdoni(1984)等人的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我们认为有关城市知识的获取机制可以概括为图1.客观的城市现实(例如城市活动与客观事实等)经由传播者的传播而被建构为媒介化的符号现实,接着是受众通过接触、感知和记忆等一系列的选择程序,把已经建构的城市符号现实中的适当成分消化改造为

个体意识中的城市现实,与此同时,个体不经由大众媒介的作用,而是通过实践体验所获取的讯息与从媒介中获取的信息融合,共同建构而成感知的城市现实,这是第三步,最后一步是个体感知的部分城市媒介现实经过人际互动,逐步上升为社会意识层面而成为客观的城市现实的一部分.


怎么写文化地理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28703次 评论:3010人

这样,由于符号世界的遮蔽,我们所谓的城市客观现实越来越成为隐藏在媒介符号之下有待我们深入挖掘的另一个似乎是深不可测的世界,同时,我们头脑中感知的城市虽然基本来源于媒介化的符号世界,但又不同于符号世界本身,而是一个经过个体加工过的主观世界.因此,经过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城市是我们研究城市形象的必然选择.

本文主要关注步骤1中城市客观现实是如何沉淀为媒介化的符号现实,以及文化地理在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媒介化符号现实形成机制的一般策略是研究大众媒介的信息采集机制以及不同的大众媒介信息的来源.

多位学者(PamelaShoemaker,StephenReese,1991,EliAvraham,2000)通过研究大众媒介(主要包括电视、报纸和杂志)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采集机制之后归纳了大众媒介信息内容的分层结构以及所受影响的内外因素.这些媒介内容(如新闻、娱乐与广告)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一般会受到五个层面因素(包括个人层面、媒介惯例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外部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影响(见图2).与此同时,又有许多学者(Womack,1981,PocockandHudson,1978,Hoare,1991,EliAvraham,2000)谈到了地理因素对媒介现实建构机制的影响.由于地理因素渗透到了这五个不同的层面,因此又演绎成了地理性的个体文化(如记者的出生地等)、地理政治文化(如北京作为首都的地域性政治文化)、地理经济文化(如东部沿海成为经济发达的象征)、地理制度文化(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制度)、地理信仰文化(不同地方的信仰差异等)等层面.这五大层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动力场.在这个力场中,这五种力量此消彼长地影响着符号现实的建构,在特定的媒介制度下一定有一种势力会超越其余势力而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影响记者和编辑的符号编码机制从而直接决定着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68148.html

二、文化地理在建构城市媒介形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当我们思考这五个层面所构成的力场在媒介制度下是如何影响着城市媒介现实的建构机制时,我们发现这五个层面与客观的城市现实之间因为存在着一种空间上的远近关系,因此就存在着影响力方面的强弱差异.由于个体层面的因素与城市之间的接触最为直接,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自然越明显,反之,像信仰文化离客观的城市现实远,那么其作用就越是潜在与间接,不过也可能就是最持久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媒介的现实建构机制无不深受特定社会媒介传播体制的制约与影响,而且这种强大的媒介体制就完全会改变这种自然状态下的媒介现实的建构规律.例如在美国,报纸的头版往往由不同的不同新闻组之间讨价还价之后平衡的结果,而在部分新闻管制的国家里面更多的头版新闻则由政府及其领导人占据.

下面以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我们来研究分析文化地理与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间的有机关系.我们知道《人民日报》强调“政治家”办报,以政治和经济为主,《光明日报》侧重于文化教育,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而《中国青年报》以年轻人为主,侧重于社会新闻报道.因此把三份风格不同的报纸结合起来研究,结果更为全面、准确和可信,报纸抽样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采样对象是中国知网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在此期间在标题里出现省会城市、直辖市或自治区首府名字的新闻,这种统计办法能够保证所选新闻是直接报道目标城市的,因而提高了其有效性.

1.政治地理文化的强大影响

由于中国行政体制的原因,直辖市具有比省或自治州更高的行政地位,而特殊的行政地位决定了特殊的媒体地位,表1有力地表达了政治结构对新闻报道产生机制的影响.在三大报纸连续8年的报道中,四大直辖市的新闻报道数

1 2 3

文化地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有关政治的论文

中考政治论文

中职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初中

形势政治课论文

高中政治创新论文

中考政治小论文

政治建设论文

政治学硕士就业

政治参与论文

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