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文献,与摇滚乐的传播心理学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心理学论文查重软件,关于摇滚乐的传播心理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摇滚乐及传播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40;社会规范.但是,多数青少年的这种理想只是一种心理冲动,他们毕竟还缺乏社会经验,缺乏生活技巧以及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有就注定了当他们跨出家门的那一刻,多数会遭遇失败.当他们的叛逆行为遭到来自成人社会的排斥后,他们的反抗会显得无力.在这时,他们多数会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出走、逃避,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反抗.而摇滚中的“行走者”无疑成了他们的出走路上的知音和陪伴者.比如崔健的《苦行僧》,窦唯的《艳阳天》等,他们有的是坚定而充满力量的走,有的却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其实,当青少年在外面遭遇挫折,感到无助的时候他们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家,是想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里,享受父母的爱.因此,摇滚作为对孤独、迷茫的流浪青年的回应,“回家”也就成了一个逃避的目的地.在歌中,他们尽情抒发着对家、对故乡的想念.张楚高喊着:“姐姐,我要回家,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啦”.这时,摇滚乐中所表达出的由叛逆到出走,由出走到挫折,再由挫折到回家,最后为处于青春期行走并试图逃避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个心灵上的归宿,于是多数青少年也就带着摇滚流浪、流浪,他们在撒播摇滚的种子的同时最终也在摇滚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5.摇滚乐唱出了青少年对爱情和性的心理渴望
青春期少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和性意识的蒙胧.从生理角度上讲,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生理上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开始产生爱与被爱的期待,对两性之间也开始好奇起来.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又使他们羞于直接表达和诉说.而摇滚乐,如郑均的《赤裸裸》在这方面却表现大胆而直白,满足了青少年的表达欲和好奇欲.其实,摇滚乐就其整体精神来说,一开始就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产物.但这种浪漫和激情并非一般流行歌曲中表现的那么呢喃和缠绵,而是更为简洁明快和赤裸裸,像火一样的热情号叫和呐喊,正是这些富有青春期式的激情表达方式吸引了富有激情的青少年的参与.这种心理需求上的满足,为摇滚在青少年当中的传播提供基础.
6.摇滚乐呐喊出了青少年渴望参与社会的心理意识
作为逐渐完成的社会人,青少年除了反叛、逃避以为,其实更多的是想早日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如1990年崔健为北京亚运会捐款100万的巡回义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青年的轰动和狂热.摇滚歌手们并不乏自觉意识,许多摇滚歌手都共同认定政治是摇滚乐的起点.这种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政治热情来自青年人的本性,有其社会心理依据.青年问题专家指出:“青年阶段等从政治上看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在生命周期的这一阶段,青年人努力向成年过渡,不断增加对政治问题的了解,并逐步形成自己基本的社会和政治观念,其中有些观念终身不变.”⑩当这种青年时期的观念与实际生活进程相结合,便获得了非常具体的内涵.就象有的学者所说的“摇滚文化中最核心的叛逆精神在此则成为摇滚青年们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他们用摇滚的音乐形式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深刻的揭露与大胆的批判.”当青年们无法通过实际的参与来表达对社会改变时,他们便找到了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摇滚.
摇滚乐是一种青年人的音乐,它节奏简单、表现力强,特别是他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紧密相关.由此看出,摇滚本身已经具有了青年人的特点,而传播心理学认为:“受传者的心理系统对传送来的信息要进行选择有它的生理原因,那就是,受传者对传送来的信息具有先天的选择机制.”所以,摇滚乐自身的演奏方式和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正好符合了青年人的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选择机制,自然也就为青年人所接受,在青年人中传播开来了.
注释
1刘小山:《认识摇滚(下篇)》,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年第3期.
2周宗伟:《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载《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4姚计海、申继亮、张彩云:《中学生偶像崇拜与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3年第1期,第22页.
5转引自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年第7期,第1页.
6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2页.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7转引自:陆扬、王毅编选:《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10页.
8参见克雷奇等著:《心理学纲要》(下册),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380页.
9潘知常:《邂逅摇滚:当代文化工业的美学阐释之一》,载《益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10姚文放:《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1周宗伟:《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载《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林之达著:《传播心理学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文献,与摇滚乐的传播心理学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