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素质教育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及应试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素质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存在困惑,高等学校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教领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行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本文同时对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概念进行了辨析.
关 键 词:素质;素质教育;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将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教领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行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举步维艰
首先,简要综述一下素质和素质教育.
(一)关于素质
什么叫素质,在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它作为一心理学概念,将其理解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器官的特点.”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兴起和推进,二十多年来,学界对素质问题从更广阔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种表述.较早提出素质概念问题的是周远清先生,他在一次讲话中说:“素质的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难题,我建议请理论家们去讨论.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培养过程:知识加能力,再加上一个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发挥作用的东西――做人,可不可以作为我们所说的'素质'”.
在对素质概念的各种表述中,主要的有潘懋元先生的表述:“素质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还有郭文安先生的表述:素质概念“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为了便于理解,人们在探究素质内涵的同时,对其结构也进行了多种分类.主要的是:
有人从素质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角度将其分成先天素质――生理素质;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心理素质;后天素质――社会素质.
有人从素质结构的角度将其划分成“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也有人将其分成“知识、能力、品格”等.
有人从素质层次角度将其分成基础素质、核心素质、边缘素质和角色素质等等.
(二)关于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人们在长期的探索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多种描述.得到一般认可的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的看法:“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而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的结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如果要就其涵义作一个表述的话,可概括为,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1985年5月,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开始思考和探索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
1988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端正办学方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督导评价意见》中,明确要求要“使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更好地转变到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奠定基础的方向上来”,第一次鲜明提出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
1993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特别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这里虽然还没有提出“素质教育”一词,但提出了相对应的“应试教育”概念,第一次明确中小学教育要实现根本“转轨”的任务.
1996年8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一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文件中第一次正式确定了“素质教育”称谓及其法定地位,规定了我国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在有关文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那段历史时期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如北京一师附小和上海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天津的创造教育;湖南汨罗、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地大面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经验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有人要求中央及权威部门设计一套或几套素质教育模式,由行政部门下达,以规范各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当时,国家教委领导认为,这是不适宜也是不可能的,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的,不应有一个固定不变模式.
从以上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简要综述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即当时中国基础教育中愈演愈烈的“片追”现象,作为对策而提出的.在相当一个时期,理论界和领导层都把素质教育定位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领域一直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那里,素质教育从思考酝酿到全面推进,前后二十多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虽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其实际效果与人们的预想和期待有很大差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坦言:“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这种状况,也引起了2002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的强烈关注.来自北京的委员形象地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处境:“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满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不知实践怎么走.”直到今天,应试教育仍然大当其道,可以说,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中国人口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们快速增长的受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中、高考的选拔和分流功能因其相对的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而被人们接受,使“应试教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素质教育在理论上比较模糊,实际操作中又难于把握,多数学校以搞点汇演、画展、体育比赛而代之,形式主义的东西多,收到实效的少,使素质教育苍白无力,不仅未能遏制“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甚至冲淡了政治思想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二、高等学校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素质总是和一定的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前所述,在把素质教育定位在基础教育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在表述和理解时往往把素质概念等同于或从属于“基本品质结构”或“基本品质”概念.但在社会生活中,素质往往总是和一定的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员工素质、干部素质、军队素质、运动员素质等等.值得提出的是,邓小平同志谈“素质”时都是谈的成人素质.《邓小平文选》中第一次出现“素质”这个词是在1977年8月关于《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谈话中,提出要提高“军队素质”、“干部素质”;在1978年
关于素质教育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