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公共关系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公共关系类有关论文的格式,关于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公共关系及名字及传播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公共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吴旭,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职于新华社国内部,参与《新华每日电讯》的创办工作.2005年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传播/国际公关学博士学位.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战略媒体与公共关系助理教授,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传播学理论,国际公共关系战略与实践,危机公关,政府公关,“软实力”操作化研究,新媒体秩序与公众舆论研究等.主要学术专著有:ChineseCyberNationalism(Rowman&LittlefieldPublishingGroup,2007);该书中文版《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世界传播学顶尖学术刊物和研讨会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复旦大学国际公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我的中文名字,再普通不过.前几天,自己“谷歌”了一下“吴旭”这两个字,居然能搜罗出数十个散布在各行各业、履历形形色色、还都算有头有脸的同名同姓者.可若换成是汉语拼音标注的英文字母,这名字就突然显得有特色了.首先,简洁精练――XuWu――仅4个字母,几乎是你可能找到的最短的英文名字;而且还不包括那个重复使用的字母“u”.每次讲“高级公共关系写作”课的时候,我都会自鸣得意地向学生们打趣,“克朗凯特新闻学院聘用我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名字体现了现代公关写作的基本原则:简洁、易记、有视觉冲击力.”再则,这个名字“Xu”,对于西方人来说超级难念.来美八年,能够准确念出我中文名字“旭”的发音的美国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把它读成“树”(近似于英文里“鞋”的发音――shoe).每每自我介绍完,看着美国同事或朋友,象初次学用筷子夹花生米一般、费力而又小心翼翼地“树”、“顺”、“睡”,自己也就赶紧找个近似的发音,打住这个语音矫正训练了.

本来这都是小事.直到有一天,一个美国教授同事很认真严肃地问我,“shoe(旭),为什么你们出国的中国人都爱起个英文名字呢?用你们原来的名字不是很好吗?”“大概是为了让西方人叫起来方便吧?”我随意答道,心里暗想:您老先生的发音就太不给面子了.他或是不同意我的解释,或是想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继续追问,“如果美国人不会发音或读不准,你们可以教他们学呀!一次不行,两次,三次.这是你们的文字,你们的文化,很美很世界的东西,为什么不保留推广呢?”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78710.html

仔细一想,还真是他说的那样.大凡赴美留学工作的中国学生、或是在国内跨国公司工作的中国人,都会给自己起个“入乡随俗”的英文名字,不是“艾丽丝高”,就是“乔治刘”;有的干脆来个“混血儿”名字组合,在中文名字里凭空再塞个英文“百家姓”进去,成了土洋结合的“张乔治三”或是“李玛丽四”.如果这是世界公例,那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可情况并不是这样.拿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来说,绝大多数出国工作学习的韩国、日本学生,都会沿用自己同样拗口难读的名字,像“金旭勋”、“高桥凉子”等等;同样,来自东欧国家像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的留学生也都没有想过把自己的“诺维奇”、“柳宾卡”之类的姓名“盎格鲁撒克逊化”.有的甚至把这种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符号的崇拜,上升到了一种“个性反叛”的高度.在美国生活,处处少不了签名付款;至少有两个韩国同学,就曾略带炫耀自豪地向我展示过他们在美国支票上的韩文签名.

对于那些移民国家来说,每个人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和族群符号,就显得更加突出和无法回避.每逢新学期开学,最让我头疼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的一项程序就是:课堂点名.我常教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公关战略与技巧”,这是门大课,一般都会有80多个公共关系专业本科的学生选修.花名册一打印出来,你就看吧:那简直就是个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名单.除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常见“美国名字”以外,西班牙语名字、法语名字、德语名字、日语名字、斯拉夫语名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绝对考验你的发音技巧和心理素质.有时候实在拿不准这音该怎么发,我就向学

关于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的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公共关系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生们抱怨,“你们就没有叫约翰史密斯的,让我省省事吗?”其实,不单我这个中国教授拿不准发音,就是土生土长的美国教授,碰到这些非英语名字时也都是连蒙带猜,一带而过.当然,学生们也都对老师的蹩脚发音习以为常.除了有人举手纠正外,基本上都是脸带微笑,不介意地说,“嗯,差不多”(Yeah,Close).有一次,实在被这些拗口的名字搞得为难,我就语带挑衅地对下面的学生说,“只要你们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我的名字,我就能读出你们的名字.”于是乎,底下一片“树”、“顺”、“谁”的艰难尝试.最有趣的是这个学期期末,有个学生写了封电子邮件找我要分,她的理由冠冕堂皇,“因为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准确读出您名字的学生!”

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关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不难看出,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符号的自豪和坚守,是一个跨民族的普遍现象.它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跨国交往、对外传播过程中,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的文化自信力和民族潜意识等深层问题.对于“中国人取英文名”这一现象,很多人会自然联系到“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全盘西化”等激愤的说法,进而指责这是现今中国人丢失文化尊严、民族气节的表现.本来嘛,不要说名字称呼了,现在是穿着要讲究西装革履,吃饭要西餐洋酒,住所要“欧陆经典”,更有甚者,现今的中国人已经把本属“舶来品”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过得比西方还西方了.虽然也有中国古典文化、礼仪、传统的部分回归复兴,但在二三十年市场商业化大潮的推涌下,不过是泛起的些许浪花罢了.与之相比,韩国、日本那种执着得近乎迂腐的文化固守主义,倒显得有点让人肃然起敬了.前一阵子,韩国将首都的中文译名强硬地由“汉城”改为“首尔”,颇激起了很多中国人的不满和不解.但细想想,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倒是和一个国家国民的个人抉择,息息相关而又如出一辙.

取个英文名,还是延用自己中文名字的译音,对于很多将要出国学习工作的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很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像姓“何”,姓“尤”,姓“佘”,姓“胡”的朋友,转到英语的拼音名字后就变成了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是尴尬搞笑的“He”,“You”,“She”,和“Hu(Who)”,就更是多了一层麻烦.麻烦归麻烦,但名字本身所包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却往往是最细微深刻,而又最具影响和穿透力的.

在跨文化交往中,是融入还是拒绝,是坚守还是放弃,作出任何一种抉择,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和实力.当然,更关键的要看,坚守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中国人在出国改名字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老外们到底领不领这个情?这就仿佛,英国球星大卫贝克汉

1 2

公共关系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论文高一

政治本科论文

初一政治小论文

中学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改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发表

高中政治创新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学生论文

初中优秀政治论文

中国人需不需要起个英文名?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