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绥远相关论文范例,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绥远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绥远及图书馆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绥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的报刊历史如何?有哪些存刊?这一些问题,对于寻找资料研究这一领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诞生于21年前的、作为我区独有的一部关于内蒙古地区旧报刊的工具书和资料书的《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不知默默无闻地帮助过多少学人,这本书的编著者就是忒莫勒先生.

2006年秋,远方出版社又要重出此书,忒莫勒先生又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和梳理资料,并两次赴京补缺失,可以说这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补增,几乎是重写,书名也改为《内蒙古旧报刊考录》,2010年7月终于面世.二十余年间,忒莫勒先生为了这本书,倾尽心血,在从未获得任何课题经费的情况下,依然尽职尽力,光他去查阅的收藏单位就近百个,由此,使得这本书更加丰富:全书正文共收录报纸(包括一些通讯稿)234种,现存82种,待访152种;期刊299种,现存164种,待访135种.另外附录了其它相关报纸12种,期刊38种.

为了使这本书更具有史实性,著者在《凡例》中从收录范围、分编原则、著录原则三个方面对考录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本刊将从本期起对这本书进行连载刊出,让新闻人及新闻爱好者能一睹这些真贵史料的风采,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忒莫勒(tuimer,曾用名白燎原),男,蒙古族,1954年5月25日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无党派人士.1982年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77级)毕业后,在内蒙古图书馆师从内蒙古地方文献专家张万仁先生,从事内蒙古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工作.除研究历史文献外,对近代内蒙古地方史亦颇有兴趣.社会兼职有: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已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第一章萌芽和奠基时期(1905~1928年秋)

第一节内蒙古近代报刊的产生

内蒙古近代报刊和中国近代报刊一样,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诞生的.就目前所知,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创办的《星期公报》是内蒙古最早的报纸.

贡桑诺尔布(1872-1931),字乐亭,号.通蒙、汉、满、藏文,能诗文,擅绘事,汉学颇有功底.继任札萨克郡王后,感于社会发展大势,遂革新旗政,移风易俗,尤注重创办学堂,发展文化教育,是当时内蒙古最开明的王公,在各方面从事近代化的先驱.1903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习,归国后大力推行新政.创办报纸,即是其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星期公报》的准确出刊时间不详,据当时日本人士的记载,1905年9月下旬时已在出刊.石印,蒙汉合璧,以向本旗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通报下情,并向下传达其旨意为宗旨.从报名和出刊宗旨看,显然是旗府主办,具有政报性质,每周出刊一次.据故老回忆,是年冬,“贡王为了启发民智,宣扬新政,曾在崇正学堂内附设了个报馆,每隔一天石印一大张,名曰《婴报》,并责成崇正学堂的师生源源投稿,除刊登些国内外重要新闻外,有科学常识、各盟旗的动态以及针对时局的短评等.由送报员送到人烟稠密的村落,大量散发,不收报费.”就情理和当时之条件言,一旗之内没必要也不可能并存两份报纸,《星期公报》也许是《婴报》的前身,因出刊宗旨和内容有所拓展而改名.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88744.html

《星期公报》或《婴报》大概都出刊不甚久,而且至今片纸无存,但其开创了内蒙古近代报刊的先河,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志向深远的贡桑诺尔布似乎并不以在本旗办报为满足,有消息说,1907年他曾在王府“创办一蒙文报,系汇选各报译成蒙文,总馆设于京师,凡内外蒙古及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处均设分馆,专为开通蒙人风气,以期自强.闻已聘定雍和宫喇嘛罗君子珍为主笔,其余办事各员亦以喇嘛居其多数”.所谓雍和宫喇嘛罗子珍,即《蒙古风俗鉴》的作者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有罗氏跋言,简述其生平,并未提及受聘编报事,而言及1907年旧历10月受聘为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蒙古语教师.如此看来,贡王在京师创办蒙文报一事似未能实现,但此举充分彰显了他对报纸的重视和办报的努力.

1912年入民国后,随着国体变更和社会发展,内蒙古的报刊开始逐渐增多.1912年11月1日,《蒙文大同报》(Yekedeneyitelekümongγolbiig-ünsedkül蒙文半月刊)在北京创刊,石印,大32开.据说该刊系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亲王阿穆尔灵圭为“申明共和大义,藉以解释疑义”而创办,是至今所知内蒙古最早的期刊.该刊内容分命令、法规、评论、专载、蒙古要闻、中央要闻、诸省要闻、国际要闻等栏目,所载多译自汉文官方报刊,故颇具官方行政公报色彩.约1914年停刊.

第二节内蒙古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

在内蒙古西部,近代报刊虽出现稍晚,但其发展却远比东部迅速.短短10余年内,在归绥和包头,先后有10余种报刊问世.

内蒙古西部最早的报纸是《归绥日报》和《牖报》,约创刊于1913年1月或更早.《归绥日报》初为石印,后改铅印,日出一小张(4开),并附有画报一张,由绥远名画家梁通绘制.主办人王定圻,主编周颂尧.王定圻,字屏章,号亚平,包头留宝窑村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在晋绥地区从事武装活动.民国初年任归绥中学校学监、中国国民党归绥支部副部长、国会众议员.该报出刊目的是“启发民智,匡正政治”.本地日销不及百份,“篇幅亦极小,不及京师报纸十分之一.”后因王氏出席众议院,该报无人主持,遂停刊.唯所附画报继续单独印行,定名《通俗画报》,不久亦停刊.

1914年春王定圻返回归绥,又出刊《一报》,“以为宣达民意,匡正政界之计.”铅印,每日一小张(4开).社址在旧城小召头道巷路南.社长李正乐,总编辑李笑天,卜兆瑞、亢锦荣管理总务及发行,邓酉峰、董伟然、荣祥等为特约撰稿人.该报“对当时之贪官污吏,口诛笔伐,攻击甚力”.1915年秋,因官府嫉恨,王定圻、李正乐、卜兆瑞、亢锦荣等被拘捕,报遂停刊.1916年初,王定圻因反袁(世凯)被绥远都统潘矩楹枪杀.

《一报》之后,先后有《塞外春秋》(详情不明)、《晋边日报》(约1914年,包头)、《绥报》(1916年夏)、《青山报》(1917年)、《商报》(1917年)《绥远日报》(1923年)、《绥西日报》(详情不明,包头)、《包头画报》(详情不明)、《国民日报》(约1924年,包头)等小报问世,但大多因经费拮据而昙花一现.唯有绥远总商会主办的铅印大报《西北实业报》(TheindustrialnewsofNorth-west)出刊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影响.

《西北实业报》系日刊,创刊于1918年,铅印,对开4版.经理孙雅臣,社址在归绥旧城文庙街.该报注重实业,着眼于开发西北.除商业广告外,内容有社评、命令、电讯、实业纪要、实业谈丛、国外要闻、国内要闻、本区新闻、本区公文、小说、新剧栏、文苑、讲坛、笔记、名著、杂俎诸栏目.初为“一大张”,“嗣又加副刊一小张”,“每日发行七八百份,”向国内外销售.自1921年起,逐渐衰颓不振.该报是内蒙古第一份对开大报,其英文报名和面向国外销售,显示了其开放性,这在内蒙古报业史上亦颇为罕见.

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绥远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919年绥远旅京学会在北京出刊的《绥远旅京学会会刊》(后改称《绥远旅平学会会刊》),大约是内蒙古西部第一份期刊.该刊系综合性刊物,“以增进同学感情,促进地方文化,探讨学问,批评时政为宗旨.”内容大体有短评、论著、学术、地方评论、特载、文艺、通讯诸栏目.“最初篇幅甚小,专事批评财政,迄后篇幅渐加扩大,内容亦较充实.”因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出刊时停时续,颇为艰难,一直出刊至1937年方告停刊.

这一阶段的报刊基本上都是民间营办,既有纯新闻性的,商业性的,也有带政党色彩的,只是由于识字读报者少、经费困难及其它

1 2

关于绥远相关论文范例,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关于政治方面的论文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政治创新论文

政治学硕士

初中思想政治课论文

政治学硕士论文选题

诚信政治论文

优秀政治论文

当代政治论文

形式与政治论文

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