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绥远相关论文范例,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绥远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绥远及图书馆及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绥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原因,大都此起彼伏,出刊短暂.1925年初,素有救国大志的冯玉祥将军出任西北边防督办,统辖察哈尔、绥远、甘肃等地区后,以开发西北,巩固国防为指针,大力开办教育和实业,倡导移风易俗,力图改变西北诸省区的落后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官办报刊异军突起,使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报刊事业在短期内有了迅速的发展,接连有数种报刊问世.
在归绥,绥远都统李鸣钟和教育厅长沙明远在大力开展和推进各项教育的同时,鉴于“绥远地处偏陲,风俗锢蔽,族姓不齐,信仰各异,设无铎以传声,则虞诈为可虑,更遑论乎官民融洽,共进文明”,遂令绥远全区通俗教育讲演所出刊《绥远通俗画报》(石印,4开2版),“以开通风气,”使识字无几的乡民“明了大事,洞开心怀”.该报内分命令、社论、公文、闲评、文苑诸栏目,画面生动,并附有白话简要说明.创刊号“所画戒烟、戒赌情形,摹写尽致;又有放足、识字的劝告,亦雅有兴趣”;以致百姓“争先快睹”.
与此同时,由绥远教育厅编辑出版带有行政公报性质的《绥远教育季刊》(1925年2月)和《绥远月刊》(1925年2月).前者“以公布教育法令规制,报告绥远地方教育状况,及纪载教育学说,藉以促进改良地方教育为宗旨”.内容分命令、建设、讲坛、论著、规制、公牍、报告、记载、附录诸栏目.后者实为绥远都统署传达政令的机关刊.“以记载本区军政民治之实况为主旨,”内容约分命令、民政、教育、实业、司法、警务、论著、讲坛、公牍、记载、要闻、文苑、杂俎、附录等,分发各机关.
为加强对蒙旗的政治宣传并动员其放垦,绥远垦务总局附设蒙文周刊经理处,于是年8
![关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的学年毕业论文范文](/image.asp?http://image31.bookschina.com/2011/20110129/s4820159.jpg
)
关于绥远相关论文范例
在包头,出刊有《西北民报》(日报,初为石印,后改铅印,4开4版).该报名为冯玉祥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的机关报,实由中国共产党张家口地委领导,设有秘密机关――中共《西北民报》支部.社长蒋听松、总编辑胡英初均为中共党员,思想敏锐,文笔犀利,用白话文撰写社论,开创了绥远报界用白话文撰写社论的先例.该报“以启发西北民智,鼓吹国民革命为宗旨”.其第1-3版为国内外要闻、西北时闻、本埠新闻、专件等,其中西北时闻分三部分,专门报道西北军治下甘肃、察哈尔、绥远三省区要闻.第4版为副刊,有政论性的《前锋》和综合性的《乐园》等.据说“消息灵通,言论正确”.发行于西北各地,影响颇大.
与官方报纸的强势相反,此时民营报纸已大为衰落.归绥仅有的《西北实业报》、《绥远日报》已是苟延残喘,不久便因局势动荡而先后停刊.包头的《国民日报》、《国民新闻》、《西北醒民报》(约1925年)之流,都是石印4开小报,与早些年归绥出刊的《商报》一样,内容多为花丛菊讯,妓女广告,属下流报纸,虽然存在的时间都不长,在地方上影响甚坏.从1926年6月19日起,《西北民报》发起了讨伐《西北醒民报》的斗争,多次发表文章抨击报主刘汉卿的劣迹,以维护报界的声誉和社会风气;还发动当地国民党人及地方人士,以地方各法团、公团的名义向驻包剿匪司令部进行呈控,最终使该报被“依法取缔”.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期刊略有发展.1925年4月28日,在中共领导人李大钊的提议和支持下,土默特籍学生多松年、奎璧等人在北京蒙藏学校出刊了《蒙古农民》(周刊).该刊是中国少数民族史上第一个革命刊物,由多松年主编.铅印,64开.出刊目的是“要把蒙古农人在军阀混战、王公盘剥和帝国主义掠夺这三个坏命运下所受的苦楚,详细的登出来,并且替蒙古这些可怜的农人想一个死里逃生之道”.内容充实,语言通俗,约有政治、诉苦、醒人钟、好主意、蒙古曲、外蒙古人民的生活等栏目.停刊时间及出刊总数不详,但不超过数期.
继《蒙古农民》之后,杨令德于1926年3月20日创办了《火坑周刊》.该刊最早是包头《西北民报》的附刊,后由杨令德自费出刊(铅印,32开),先后在北京、归绥印刷.另外,在北京交通日报上还附印过该刊,期数与杨氏自费本不同.该刊是绥远地区最早的新文化刊物,内容大体分为诗、创作、地方评论、通讯等栏目,对地方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编者公开申明:“现在我们所以要出这个小小的刊物,并没有什么大的期望和野心,只是因为看不惯我们的父兄们在火坑里弄得焦头烂额,呼告无门.我们的满腔怒火,忍无可忍;所以便趁着我们有气的时候,打起喉咙替我们小百姓在这暗夜中作希望光明的喊声!”因印刷等原因,该刊经常延误或停顿,实已成为不定期刊.1932年停刊.
1926年秋冬之际,北方局势异常动荡,在晋奉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冯玉祥在察绥的统治被推翻,原有的报刊几乎全部停刊.晋军治绥后,绥远都统商震创办了《绥远日报》(1926年秋),不久又改名《革命日报》,主编王馥琴.绥远通俗教育讲演所“将每月所有讲演词稿编印成帙”,出刊了《绥远讲演月刊》(1927年1月),宣传拥护晋军治绥、读书识字、移风易俗等.因“格于经费,每月只出一百册,以二十册存所,以八十册为赠品”.由于晋奉军阀反目,争夺不已,绥远的政权迭遭更替,使仅有的报刊也难以生存.《绥远讲演月刊》昙花一现,因战事而转瞬即逝.1927年冬奉军治绥后,《革命日报》被改回《绥远日报》旧名,由惠慕侠主持.1928年晋军二次治绥,绥远党务公开,该报又改为《革命日报》,由谷凤田(山东人)主编.不久改为国民党绥远党务整理委员会(省党部的前身)主持的党报,改称《绥远党报》,主编先后为杨令德、李记今.据说,当时“绥远的出版界算是热闹极了,什么校刊呀,公报呀,这个月刊呀,那个周刊呀,(中略)许多出版物真是日出不穷,风行一时了”.只是因未有实物存留,又无详细记载,如今我们已无法确知当年的实况.只知道在归绥有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校的笳声社短期出刊过一个《笳声旬刊》,另有赵启出刊过《儿童》(周刊)、《社会》(旬刊)、《家庭》(半月刊),伊光宇出刊过《小报》(日刊).
(连载之一)
关于绥远相关论文范例,与内蒙古旧报刊考录(1905――1949\9)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