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益方面论文范文集,与让家庭传递爱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公益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让家庭传递爱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公益及家庭及教育子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公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而我们更看重“家国一体”和“孝”文化.
“我第一次参加义工组织的活动就是去市儿童福利院.我被分配到一个脑瘫最严重的孩子的房间.刚一进门,我就特不争气地掉眼泪.这些有残疾的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这么小的孩子不仅要一辈子承受残疾的痛苦,还必须一个人面对未来的生活.此后的活动,我每次都会先去那个房间,看小小,看小小的那些兄弟姐妹.那些大眼睛、长长睫毛的孩子,真漂亮.”阿文是广东省某义工组织的成员,她与丈夫连续五年坚持参加义工组织的活动,如今,连她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已有了两年的义工经历.
当被问到为何带孩子参与义工活动时,阿文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懂得感恩,珍惜他现在的生活;我更希望他懂得如何去爱,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
我们为什么去爱
阿文是我们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普通志愿者之一.然而,像阿文一样带领自己的家人一起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却寥寥可数.而在国外,公众对公益的参与方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
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家和最富有的人,他们同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他们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着迷与执著来自他们父母的影响.沃伦巴菲特说过:“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我的3个孩子都从事慈善,每人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
由此可见,家庭在个人从事慈善的道路上究竟拥有多大的推动力量.但是,从事慈善行动的个体是否在行动之初,就有了训诫儿孙的动机呢?
为了对个人从事慈善的动机、家庭对个人从事慈善的影响进行准确描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许国彬教授以广东省部分家庭为样本,对个人参与公益的动机进行了样本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家庭)参与公益动机分类得分中,教育类动机的得分最高,说明比较大的人群(家庭)认为参与公益有利于教育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
对待财富的认识
2007年《福布斯》杂志在取消“中国慈善榜”的排行时,曾对中国的富人慈善进行评价,他们认为:“在中国把慈善当作事业的人还太少,很多人还没有理解慈善的真正内涵.”这样的评价一方面传达了如下观点,即中国富人的慈善理念还不够深刻和前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内慈善环境的发育还不够完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公益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3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对此,许国彬教授的调研显示:中国人在对待财富的认识方面,普遍认为,假如自己是富翁,在处理自己财富方式上,有55%人愿意把部分钱捐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25%的人选择继续投资积累资金;只有17%的人希望把财富留给家人和后代.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待财富的心理有了更多的“分享”观念,而非只是“苦挣家业,传承子孙”.尽管富人在进行慈善活动时可能仍不够专业,但至少他们对待财富的态度更加冷静和客观,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中国人的慈善理念正在逐步与慈善事业发达国家接轨.
矛盾的慈善心理
在国人心里,慈善一般指的是“捐钱”,而“捐钱”尤其是长期的捐钱应该是富人们的事.“富人们”也大都认同此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财立品”等都是富人们应该并愿意回馈社会的诠释.
作为全国经济强省的广东,2008年其捐赠额达84亿,位列全国第一,可谓名副其实的“公益大省”.然而,即使在广东,当受访者被问到“公益事业主要是企业和富有群体的责任”时,有27%的人表示不确定,26%的人认为此观点不甚正确,21%的人同意此观点,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只占15%.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受访者也承认,“只要每个个体积极参与公益,就会推动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90673.html
由此可见,在对待慈善时,公众仍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认为个人应积极参与其中,个人的参与会推动慈善的进程.另一方面,他们仍坚守过去的老观念,即公益事业由企业和富人承担主要责任.
他们之所以出现此种矛盾心理,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应在于普通公众缺乏参与公益的有效渠道.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捐赠数字让百姓止步,而细水长流的捐赠渠道又不畅通,客观上致使公众在对待慈善时,态度积极、行动迟缓.
全民公益始于家
现阶段的全民公益事业还面临很多问题,公益意识匮乏、参与动力薄弱、参与机制及服务手段有待完善.为使普通公众更深地融入公益行动,更广泛地参与公益事业,许国彬教授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建立以家庭为主体的公益捐赠结构.个人参与公益可以促进家庭和谐,营造积极、友爱的家庭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家庭成为公益主体可以进一步壮大现代公益事业社会参与力量,促进全民公益事业的发展.
对于如何发挥家庭在公益中的重要作用,让家庭传递爱,许国彬教授表示,首先应把慈善文化与家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家庭作为公益主体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其次,政府应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家庭公益参与环境,使每一个家庭都能分享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关心每一个家庭的利益诉求,给每一个家庭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使每一个家庭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
关于公益方面论文范文集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自由,而我们更看重“家国一体”和“孝”文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要做好中国慈善就需要无数中国家庭集体补上“慈善教育课”.
关于公益方面论文范文集,与让家庭传递爱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