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2000年来学术规范综述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2000年来学术规范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清华大学及学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学术规范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2000年之后,学术腐败现象屡见报端,出台一部学术规范的呼声渐起.2004年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讨论通过,但很快学界就认识到,《规范》解决不了学术不端问题,学术规范研究的关注点随即转向反思体制、强化对准学术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呼吁学术作品生产者强化自律、学术成果出版者强化职业道德、学术意识.
【关 键 词】学术规范《规范》学术腐败
学术规范在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后,对此的研究进入“萌芽阶段”,90年代初期进入“少数先觉者率先倡导”的阶段.这一时期,“先后从不同角度参与讨论的包括梁治平、陈平原、谢泳等著名中青年学者,这些中青年学者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都是我国八九十年代在各自研究领域学有专长、素养深厚、卓有影响、承前启后的跨世纪新一代学人.”①
90年代中后期,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持久
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这一时期,主要以1999年3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召开“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学术研讨会以及1999年12月8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在北京召开“重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题研讨会为代表,成为继“社会科学规范化”大讨论之后,学术界又一次精神盛宴,以此为核心,学术规范研究的角度、深度、广度、密度等达到了高潮,并在其后开始回落.
一、2000年之后学术规范研究综述
到2001年,反学术腐败的声音达到最激烈的程度.《光明日报》2001年4月28日第一版发表报道《北大全体文科教师郑重表示绝不让学术腐败渗入北大》,这是北京大学全体文科教师在“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大会上作出的郑重承诺.据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介绍,这次大会是“文革”以来北京大学召开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关于文科学术道德的大会.与会教师表示,在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进程中,绝不允许学术腐败渗入学术领域.”②
2001年5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同时学术腐败问题引起媒体的密集关注.
《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术”版等相继刊发了关于学术规范的文章.2002年1月10日,《社会科学报》发表晓声(王晓生)的《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术腐败受关注的风口浪尖,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8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
2003年4月10日,中央音乐学院等在北京召开“学术道德问题座谈会”,4月28日,《求是内参》第7期发表杨玉圣的《进一步加大学风建设力度,有效遏制学术界的不正之风》,5月7日,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5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规范》经该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2004年2月,清华大学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和《清华大学关于教师校外兼职活动的若干规定(试行)》,5月15-16日,《云梦学刊》编辑部在岳阳主办“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并讨论、通过了《岳阳宣言――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10月17日,“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在北京举行,讨论和签署了《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11月3-4日,教育部社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作题为《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的主题报告.
与此相应,体现在这一时期研究成果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见下表:
(注:此表格是在CNKI数据库里,以题名为搜索项得出的论文数量对比结果)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92937.html
一、关于“学术腐败”和“学术道德”的论文数2000-2002年间有较大增长.这与媒体对学术腐败的报道同步,学术界开始出现明确的呼吁规范的声音.而关于“学术批评”的论文数量自“社会科学规范化大讨论”之后开始下降,可以理解为学者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移到了“学术规范”建设上.
二、随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讨论通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2004年关于“学术规范”的论文数量明显上升,其它方面的关注相应下降.经过一个合理反应期,到2005年,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一年关于“学术规范”的论文数量增加到93篇,而“学术腐败”的论文数量几乎下降为上一年的一半,但在2006年,“学术规范”论文数量下降,“学术腐败”论文数量增加两倍,“学术道德”论文数量相应增长.
作为学术规范研究近20年努力的结果,“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规范》,被称为中国的“学术宪章”,在出台之初确实令整个学术界欢欣鼓舞,但随后论文数量的变化反映学者对《规范》的态度和学术界的“情绪”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学术规范研究的基调和大致走向.
1.《规范》出台本能反映――高期望
很多期刊、学者的态度乐观,认为《规范》为整肃中国学界种种失范行为提供了依据和解决之道,呼吁学术工作者学习贯彻.
学者王宁在《批评的伦理与学术的规范》中认为,“这部被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宪章’的《规范》以近似立法的形式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国际化的努力方向,为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迅速进入国际学术前沿进而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规范》的意义尤其体现在‘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所作的一些规定中.”并就引文规范和评价规范中的具体规定,结合文学批评和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细致的解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④
2、积极响应――恪守学术规范遏制学术腐败整饬学术道德
2005年―2006年的大部分论文当中,《规范》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研究内容上,可以看出三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规范》通过后,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传统学科除对学术规范的继续强调之外,针对一个专门学科的学术规范的研究陡增,提出该门学科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门学科的特殊性,提倡在尊重学科特殊性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该门学科的学术规范.
比如档案学、翻译学、艺术设计学、教育学、职业教育学、会计学、红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体育学等等.
二是关于编辑与学术规范的论文增多.这类文章大多是期刊、学报、出版社编辑
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2000年来学术规范综述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