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播电视编导相关论文范例,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广播电视编导相关毕业论文,关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及广播电视及艺术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压力.传媒的人才需求状况决定了编导教育的目标,应该培养厚基础、懂经营、技能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招生原则、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教育理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初步取得了成效.
【关 键 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模式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广播电视业所需要的传媒人才在结构和观念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以注重传统宣传队伍向既懂宣传业务又懂传媒经营、管理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从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基本素养可以看出,作为准传媒人才之一的广播电视编导来说,综合型知识结构、人文素养、理论基础、专业技能都是培养的主要方面,缺一不可.尹鸿教授曾说“理想的传媒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应当是一种传媒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不仅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①所以,简单地概括起来,我们编导专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知识广、素养高、基础厚,技能强”的创造型复合人才.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894788.html
事实上,目前高校编导专业的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这种人才培养的难度,尤其是地方院校,一些问题更为突出.
首先是浮躁.这个“浮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本身.近两年各地方高校开始大量开设、并扩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忽略了自身实际能够承受的教学能力.如实验设备仓促上马,很多都是边教学边进行充实完备,难免有捉襟见肘之嫌;教师师资力量在这个专业来说都相对薄弱,而且很多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并不能统一协调起来.有些院校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聘请地方媒介的人员来教授的,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动手实践可以,但理论又上不去,这些状况都直接影响着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二是来自学生方面的浮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艺术类的学生性格普遍趋向个性化、思想活跃、颇具浪漫色彩,但是组织纪律性较差,随意性强,缺乏踏实、钻研的精神.而且大多数学生奉行技能至上主义,从而忽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厚实,这样容易导致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文化基础薄弱,分析思考问题缺乏深度,也缺乏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这在我们二类地方院校中更为突出,艺术类高考成绩是较低的,许多学生又都是别的高校挑剩下的,使得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这给整个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如“传播学”这门课,学生们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力.总之,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由于广播电视事业本身是在飞速发展的,那么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也在不断地处于“适应―摸索―改革―再适应―再摸索―再改革”的这样一个循环状态和过程之中.根据这种状况以及刚才提到的问题,结合我院这几年的办学实际,我们对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在招生原则中凸显重视文化基础的理念
地方高校录取学生时一般很无奈,通常是别人“剩下的”.目前各高校的录取原则大多不同,各种录取原则互有长短.要录取优秀的学生,就必须认清现状,其中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专业成绩和高考成绩,哪一个更重要?根据当前传媒界需求人才的趋势,结合地方高校生源的实际,我们认为编导专业į
关于广播电视编导相关论文范例
学能力、求知欲都较强.
二、课程设置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又照顾到学生兴趣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喜欢技能操作,而不愿踏实地学习基础理论.但由于广播电视的媒体性质,它具有跨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特点,所以广播电视编导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需要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注重理论的建构,需要理解和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要处理好“厚基础”与“上手快”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厚基础,不等于上多少基础理论课,而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消化理论的能力;上手快,不意味着掌握实际操作的皮毛,更应注重培养洞察力、感受力、创造力和整体把握能力.”②这是培养学生的核心所在.
其次就是处理好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任意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课程学习连续性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选修课程,以扩大眼界,增加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穿插在较早的学期开设,以增加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将电视摄像、视听语言、节目编辑制作、影视作品评析等实践性课程分别放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开始开设,后续课程都具有连续性,从而确保其作为专业内涵的集中体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学生普遍反映较好,认为课程设置较为合理.
三、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校内方面,除了加大本系实验室建设,对现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尽量延长实验室的开放使用时间,让同学们能多实践、多练手.另外,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闻系电视台,每半月出一期新闻节目和一期专题节目,从策划、拍摄到制作都是学生自己操作,成为学生真正练兵的好阵地.老师们也可以从每期节目中直观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效果显著.如我们从中发现学生存在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知识,有条块分割之嫌,缺少融会贯通的整合与疏通.也就是局部的技巧掌握了,但完整驾驭一个节目、作品的能力相对较弱,当然就缺乏创新意识和整体策划能力.例如:做一个专题,从策划、采访、写作到解说词、同期声、背景资料的穿插、画面之间如何剪辑连接等都不是很流畅和到位,就更不用说“深度”了.电视是一个整体合作的工作,编导的职责更重要,如何使各部分有机统一起来,达到一种“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确实有所欠缺.但我们毕竟可以通过这种实践方式清晰地看到编导教育的结果,也便于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校外方面,除与地方媒体联合做试验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践以外,还安排组织学生外出采风,这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眼界,增加联系社会的机会,同时采风时录制的一些片段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也可以供学生编辑制作成专题、纪录片等节目,效果十分显著.
四、鼓励式教育理念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激起创作的积极性
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看似这种教育法适合在小学、中学适用,其实大学仍然适用,尤其是针对编导等艺术类专业的孩子,他们往往比较感性、也很脆弱,多采用鼓励式教育是符合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特点的,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对学生的每一个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捕捉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还可以围绕专业学习举行一些比赛活动,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自信心自然得到提高.所以,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或作品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学生们会在这些成果的展示中,使自信心、荣誉感得到加强,同时也会激发专业学习的
关于广播电视编导相关论文范例,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