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百年祭:寻找一战中的华工军团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华工方面论文查重免费,关于百年祭:寻找一战中的华工军团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华工及博物馆及工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华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340;纪念性展览不断增多,许多关于华工的著作也相继出版,人们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向100年前的这些中国人表达敬意,100年后的我不断地感受到这种敬意带给我的友善.这就足够了,我想.两生花:华工的去与留
战争结束后的一两年,陆续有华工队伍返回中国.
对于大多数华工来说,选择去留并非难题.根据格里高利詹姆斯所著《中国华工军团(1916-1920)》的统计数据,在英国招募的华工队伍中,除1949名华工死于欧洲,73名华工死于海上,共有91452名华工返回中国,总计93474人.几乎没有人在欧洲留下来.
本当载誉而归的华工军团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对加拿大的印象尤其不好.几年前从中国出发赴欧路过加拿大的时候,华工们在这里剪掉了辫子.加拿大政府禁止华工离开船只或火车踏上其土地.在回国的时候,他们同样禁止工人踏足这片土地.加拿大人像驱赶牛羊一样将华工驱赶到横越北美大陆的火车上.孙干所在的队伍没有穿越美洲,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走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过红海进入印度洋,途径印度半岛南部的斯里兰卡,过马六甲海峡,行径香港,穿越台湾海峡和黄海,最终抵达青岛.对异国他乡充满好奇的孙干记下了这一路异彩纷呈的见闻.然而回国之后的遭遇却如同一盆冷水:
“及至余等下船,军警一齐前来监视,不准华工随便行动,绝对不许自由,只准在指定之处等候火车.斯时也,同工等多忿忿不平等”
抵达上海转道回江苏老家的顾杏卿在其回忆录中以一个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团圆结束了他的这一段经历,顾之后的故事无从查考.
孙干的回忆录终止在对一战、政府、民族性和教育的一连串反思,而他确实也将后半生的热情投入到政治和教育方面:回到家乡的孙干自己筹钱,与妻子一起建立了博山第一家乡村女子学校“和尚坊”女子小学.小学开办了三年,在当地轰动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博山县政府下令禁止开办女校.特别郁闷的这段时间,孙干索性坐在“和尚坊”通往莱芜茶叶口的山道上,摆摊教往返的路人识字.此时的孙干或许会经常回忆起他在华工军团中的那段日子――为了让华工们在闲暇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避免沉迷赌博和酗酒或其他恶行,孙干担当起义务教华工识字的任务.
与英国政府不同,法国对华工的去留问题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加上法国招募的华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法国的工厂中而非战场上工作,他们有更多机会与工厂中的女性发生感情,所以在战后,有一千多名华工留在了法国.
起初,对肤色的歧视和血统的担忧仍然在部分人群中存在,但很快法国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大战夺去了太多青壮年法国男性的生命,女性的数量明显过多.不过,华工的异域风情也往往赢得法国女性的芳心.
然而在两方婚姻约定中,往往有这样一个条件:男方在婚后不能离开法国.不知道李秀云的婚约里有没有这样一条,想到国内生活的艰难,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难.无论如何他做到了,一直到他去世,他都没有再回过中国.
我在巴黎遇见了李秀云的儿子卢西安先生.战后的李秀云在法国一家叫歌梅驿的水泥厂工作,直到1946年,52岁的李秀云才与一位叫欧也尼的姑娘结婚.他们总共养育了三儿三女.卢西安是在李秀云50多岁的时候生下来的,今年的他也已经70岁.
卢西安只记得李秀云是江苏人,但是具体江苏哪里就不知道了.为了寻找父亲的足迹,一次寻根之旅让卢西安踏上了苏州这片土地,但是在中国的跟团游不会让人留下太美好的回忆,那种团餐也没有让他想起父亲做过的红烧豆腐和饺子的味道.
无疑李秀云是记得自己的故乡的.在卢西安的记忆里,李秀云曾经托人给国内的亲戚带过东西.然而连这点记忆也甚为模糊.在那个年代,李秀云身边能够回大陆探亲的华人并不多,而作为一个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口的水泥厂工人,他没有什么钱寄回家里,更无法腾出几个月的时间漂洋过海.
李秀云沉默寡言,再加上他的法语一直没有什么进步,所以他跟子女的交流并不多,作一个一战战场上的华工的经历并不是什么好的回忆,而在卢西安懂事的时候,甚至连二战都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李秀云把对家族的爱沉默地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跟子女的交流并不多,他有那种中国人特有的克制.他的话语大多变成嘴角明灭的一根烟头上升起的青烟.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他会为孩子们包一顿饺子.他还有几个华人朋友,有人会做豆腐,他也会偶尔买一块回家给孩子们做红烧豆腐.吃完饺子的李秀云会喝一点酒.喝了几杯酒的李秀云变得高兴起来,他会唱一首叫《米歇隆》的法语歌――这是当年所有华工军团的人都会唱的歌.然后他会再唱一首中文歌.这时的李秀云一改往日的沉默,他做出挑着扁担的义勇军的姿态,战场上的一幕幕不断在脑海中升腾.之后,他就陷入长时间的抑郁和悲伤.
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加入法国国籍,但是他让自己接受了这里的生活方式.直到女儿结婚的那一天,在安静的教堂里,孩子们都记得那一幕:人群中的李秀云突然骂了一句谁都没有听懂的粗话.他受不了婚礼这种本该热热闹闹的场面办得这么沉默,他为女儿感到委屈.
卢西安的家里摆满了那些从中国市场买来的摆件和挂饰还有李秀云与欧也妮的照片,他还把父亲的名字做成吊坠挂在胸口.这一切都把我带回到那个100年前孤身来到欧洲的李秀云身边.战后的李秀云在欧洲留下来,受到思乡病的长期折磨,而他没有这些来自中国的玩物慰藉自己,也无法与家人互通有无,更没办法回一次苏州.在这里,他甚至连农历都无法知道,更何况过一个春节了.
在博山人孙干最终变成“臭老九”的那段岁月里,1976年的某一天,李秀云家里收到一份来自一个叫“旅法华侨俱乐部国庆筹备小组”的通知:
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逝世.本部原定于1976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日)晚七时举行华侨国庆庆祝会,决定取消.
这是我在卢西安家里找到的为数不多的能够说明李秀云跟中国最后一点联系的东西.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李秀云的内心深处,对于当时留下来的选择他是否感到过后悔.
一次迷途与告别
离开凡尔登前一个晚上的八点半,我决定在附近走一走.我们的酒店位于凡尔登郊外的高速路边,四周是麦田,以及远处的森林.我不认识路,那些歪歪斜斜分岔不断的路太难记了,沿着缓慢的下坡,也就是日落的方向,一路走去,直到教堂尖顶在远处出现.我用了大约四十分钟走到默兹河边.
晚上九点半,凡尔登的天空才彻底黑下来.这时的默兹河边坐满了人群,小镇万人空巷.十点钟,一场喷泉灯光音乐剧开始了.虽然我很难领会穿插在剧幕间的法语串白,但这并不影响我跟小镇居民一起欣赏一台高质量的喷泉灯光表演.而且在最后,我听出了一段熟悉的莫扎特的旋律,所有人都开始随着音乐的节奏抖动身体.无论我们怎样不同,我们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例如对艺术的欣赏,我想,但是在100年前却很难.
更难想象的是,100年前的一场攻坚战曾在这里发生过.默兹河的左岸成了“男子死亡地”,两军的生命之流在这里源源不断汇入通往地狱的暗河,甚至连鲁登道夫也开始抱怨:凡尔登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销蚀性的溃疡!”夜里11点,喷泉表演结束,河面在激烈的舞蹈之后安静地躺下熟睡.我凭记忆中的路线回返,那种小城的老建筑在夜晚特有的情调以及不久之后的漫天繁星给了我些许安慰.一个小时后,我发现自己置身森林,前方漆黑一片.我迷路了.
广袤的凡尔登国有森林像一大片乌云覆盖在法国北部大片的土地上,无数鲜活的生命埋葬在这片森林里.周围的阴森与午夜的寒冷让我变得无助和胆怯.再三犹豫之后,我决定鼓起勇气向迎面而来&
华工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百年祭:寻找一战中的华工军团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