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社会关系类论文例文,与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关系类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关系及心理健康及职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16;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测量: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

2.2.1频率-强度

频率-强度测量的是求职行为的频率和努力程度.这一维度主要是受动机因素影响.如果求职者的求职动机很强,无论他的动机是为了赚钱养家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们都会在求职过程中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大部分求职行为的测量都是从这个维度入手.频率方面的测量通常是罗列出求职者可能的求职行为,如:浏览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毛遂自荐、或参加求职面试等等.通常要求被试回答某个特定时期内完成每种行为的次数或在每种行为中花费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次数或时间相加就是求职频率的测量.关于强度的测量,是要求被试回答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求职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报告他们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求职行为.

2.2.2内容-性质

内容-性质维度是根据求职行为的内容,可以将求职行为分为正式求职和非正式求职.正式求职的组织性和结构性更强,使用正式求职方法的求职者依靠就业机构或出版物来获取职业信息.到职业介绍中心求职和浏览招聘广告就是这种正式求职的例子.使用非正式方法求职的人往往是通过私人关系发现用工信息并为自己谋职.社会关系对求职的作用不可低估,Wanberg等在他们的求职方法研究中,使用“大五”人格量表探讨人格特点与社会关系利用程度之间的联系[13].发现外向性、责任感与社会关系的利用程度有高相关;同时还发现,社会关系利用程度与再就业速度、再就业状况及工作满意度有密切关系.

Stevens在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对来访者进行一系列调查后,将求职行为划分为不同性质的三类:积极性求职、消极性求职和过渡性求职[14].积极性求职行为表现为:求职者准备充分、目标明确,行为独立并能调动各种求职资源;而消极性求职行为则表现为:求职者准备不充分、目标模糊、被动、依赖.过渡性求职行为表现为中等程度的准备状态,正处于积极的准备过程中.Stevens的测量方法要求职业咨询顾问对求职者逐一进行评价,所以很难进行大样本调查.

2.2.3短期-长期

短期-长期维度指的是求职行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此维度反映的是求职行为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因为难以进行测量,所以关于这一维度的研究很少.更为复杂的是,这个维度与前两个维度有重叠的地方.比如,那些在求职过程中求职强度和频率较高的人更倾向于长期的求职行为.还有研究表明,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使用不同的行为策略,不同的求职行为在求职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比如,在早期求职阶段,准备求职简历是求职行为之一,而在较为满意的求职简历写好后,则无须再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只须在细节上做些修改就可以了.因此,准备求职简历只是个临时性的求职行为,而搜集职业信息则是贯穿于整个求职过程中的长期的求职行为.

求职行为的心理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关系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本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07956.html

Barber等使用求职者报告的每周平均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或三个时间段内使用的求职资源数量作为动态求职行为的测量指标,他们使用方差分析手段检验不同阶段的求职行为差异是否显著[15].Jansen等在他们的追踪研究中,要求被试每三个月报告一次他们的求职强度和求职频率,然后求加权平均数,作为描述动态求职行为的测量指标[16];Wanberg等将跨时段的平均求职强度作为求职行为持续性的操作性定义,使用多层线形模型描述持续性求职行为的动态特征[17].通过对903名失业者10次调查发现,他们的求职强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呈U形曲线;不同的求职活动伴随时间发展而呈不同的趋势.比如,到职业中介找工作的求职活动呈U形,而另一些活动,如浏览报纸获取职业信息,则随时间发展而呈倒U形趋势.

3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和结果变量

3.1预测因素

有关求职行为预测因素的研究很多,Schwab等认为,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分为两类:个人特征和劳动力市场因素.个人特征包括:就业状况(就业或失业)、职业偏好、培训和个人能力.劳动力市场因素包括:供求状况和就业政策.他们进一步提出两个变量――经济压力和自尊,作为求职意向的预测因素,而求职意向则可能会对求职行为产生影响.Schwab强调劳动力市场因素对求职行为有影响,但很少有实证研究探讨劳动力市场因素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大部分行为研究是在排除劳动力市场因素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之后考察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而大部分劳动经济学研究则关注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却忽视了求职行为的作用.因此,尚没有劳动力市场因素与求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Kanfer等将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归为6类:个性特征、求职期待、自尊、动机、社会支持和人口学变量.他们的元分析表明,个性特征中的外向性和责任感对求职行为(将求职强度与频率作为求职行为的测量指标)有最强的预测作用.其他如自尊、自我效能、就业承诺、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也与求职行为有显著相关.在人口学变量中,年龄、工作年限与求职行为存在负相关.白人男性比非白人女性表现出更强的求职行为.教育水平也与求职行为存在正相关,即受教育水平越高,则求职行为更强.他们主张,就业状态、求职期的长短以及获得的职位数量都应该是求职行为的结果变量.具体来说就是,求职期(从开始求职到就业的时间)是成功就业的一个负向指标,而获得职位的数量,说明了求职者在求职期内获得的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是成功就业的一个正向指标.从他们对21个研究的元分析结果来看,求职行为与就业状态、求职期和获得职位数量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14和0.28.


如何写社会关系论文
播放:29466次 评论:7167人

3.2结果变量

现在对求职结果的定义倾向于将就业看作是一个连续变量,而非二元变量.Dooley认为,将就业结果划分为就业与未就业无法充分说明就业状态的复杂性,还应该考虑到各种不充分就业状态[18].Jensen和Slack将不充分就业划分为5种[19]:未就业、准失业、工作时数不足的就业、收入过低的就业、个人能力与工作需求不一致的就业.“未就业”指的是,一个人想工作,但现在没有工作,在过去的四周内仍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准失业”指的是,一个人想工作,但现在没工作,并且由于对求职失去信心和希望而不再积极地找工作.“工作时数不足的就业”指的是,从事临时性的工作,想工作更多,但却找不到全职工作的人.“收入过低的就业”指的是,年收入水平低于政府贫困保障线的125%水平的工人.最后一种指的是那些教育程度远远超出工作要求的就业者.

Brasher和Chen将一组就业质量的衡量指标作为成功就业的标准,包括:工资、职位与教育程度的符合度、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和工作年限[20].Wanberg等将职业改善程度(新职位与旧职位在工资、上班的方便程度等)、职业-组织符合度和离职意向作为再就业质量的指标[21].研究结

1 2 3 4

关于社会关系类论文例文,与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实事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

政治实事论文

政治课改论文

高二政治哲学论文

高中生政治论文

政治工作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初三政治小论文

求职行为的心理学(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