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记忆类论文例文,与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记忆类论文提纲,关于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记忆及自传体及自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记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自传体记忆不仅是对过去自我经验的加工和提取,还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近年来,自传体记忆跨文化研究表明,东西方被试在最早记忆年龄、记忆容量和具体性、内部语言的使用、记忆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从自我概念、亲子回忆和叙事方式、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等角度,探讨了文化自我观对于自传体记忆的核心意义.Nelson和Fivush的社会文化发展观则从发展的角度动态考察了内外因素对自传体记忆产生文化和个体差异的机制.文章还回顾了自传体记忆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最后,文章探讨了自传体记忆跨文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自传体记忆,文化差异,文化自我观,自我概念.

分类号:B848

1 引言

自传体记忆是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它包含感知体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自我表征等成分的复杂过程,是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从内容上,自传体记忆主要包括自我描述信息和个人经验两部分,个人经验又分为生活历史、概括性事件和具体事件等不同的层次.近年来,关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在认知过程、发展规律、脑机制、临床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人们对自传体记忆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心理学界,自传体记忆逐渐成为认知、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关注的热点.90年代,探讨文化、社会与记忆的关系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新方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自传体记忆是一种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现于童年时期的、对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个人事件的记忆,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基本的记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父母对过去记忆的谈论、对时间关系的理解、叙事能力和自我表征的成熟以及观点采择的出现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在特定的文化框架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中相互作用,继而产生了特定的自传体记忆.Wang等人针对自传体记忆开展了一系列跨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机制的探索,加深了人们对自传体记忆发展和表现的基本规律、文化差异及个别差异的理解.

2 自传体记忆跨文化差异的表现

根据现有的研究,自传体记忆文化差异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最早记忆年龄、记忆容量和具体性、内部状态语言的使用、记忆取向等方面,许多研究还考察了不同文化中自传体记忆与自我评价的关系以及性别和年龄差异等.

2.1 最早记忆年龄(ageatearliestmemory)和幼儿期失忆(infantileamnesia)

一般来说,人们不能回忆出生后最初几年的事情,这被称为幼儿期失忆现象,而最早记忆就是指个体能回忆起某些事件或事件片段的最小年龄,它的出现与神经、认知、言语和社会机制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

一方面,研究表明幼儿期失忆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一项以中、美、英、日和孟加拉国人为被试的研究发现:各个国家的被试中都存在幼儿期失忆和怀旧性记忆上涨现象(reminiscencebump),最早记忆大约都出现在学前期.另一方面,跨文化的比较发现,西方被试的最早记忆年龄普遍早于东方被试.研究显示,美国成人被试最早记忆的年龄要提前中国被试6个月.另一项以三国儿童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最早记忆的年龄顺序依次是美国、中国、韩国儿童.Wang等人认为,早期记忆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普遍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但这些机制和影响因素可能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具体的结构和模式.

2.2 记忆容量和具体性水平(volumeandspecificityofmemory)

记忆容量的衡量指标是记忆叙述中所包含的词汇量和无重复句子的数量.多项研究显示,在记忆容量上,美国被试高于亚洲被试.表现在,美国被试比亚洲被试(包括成人和儿童)对早期和近期记忆的描述更详细;使用的词汇和陈述句数量更多,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数量的顺序依次是美国、中国和韩国人;美国被试比亚洲被试提供了更长的记忆内容.

也有研究显示,东西方儿童在记忆容量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叙事的具体性上存在差异.所谓具体性是指,所回忆的内容是否是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的事件,对于日常生活中规律性事件的记忆则属于概括性记忆.无论是早期记忆还是近期记忆,美国成人或儿童在记忆具体性上的得分高于亚洲被试,年龄越大,这种差异越明显.表现在,美国人的叙述中包含更多特定时间点的事件,而亚洲人的叙述中包含更多日常事件;美国儿童更愿意谈论特殊经验和细节,而亚洲儿童喜欢谈论普遍经验而忽略细节.

具体性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时刻标记词的使用上.时刻标记词的使用是叙述连贯性的重要标志,人们通过它将过去相对分散的事件贯穿起来,减少了回忆过程中的记忆量和认知负荷.研究发现,美国被试比亚洲被试在叙述时使用更多的时刻标记词,如叙述中包含更多与事件顺序(如“首先”、“然后”、“接下来”等)、条件状态(如“如果等那么”、“当等时候”)因果关系(如“由于”)、选择状态(如“有时”、“通常”、“总是”等)和叙述结构等与时间指示有关的词.

2.3 内部状态语言(interstatelanguage)

内部状态语言是指被试在回忆叙述中包含的情绪、认知、偏好和评价性词句.研究表明,内部状态语言的使用存在显著的文化、性别和年龄差异.相对于亚洲儿童,美国儿童在回忆近期事件时会自发提及情绪感受,叙述语气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表现出对事件更多的评价和态度倾向.另外,内部状态语言的使用上,女性多于男性,年长儿童多于年幼儿童.

2.4 自主取向与社会取向(autonomousversussocialorientation)

记忆取向被认为反映了自传体记忆的主要文化差异.研究表明:美国人以自主取向为主,突出个性化的偏好与特质;而亚洲被试以关系取向为主,往往以群体归属确定自己的身份.具体表现为,美国儿童在记忆中更多地提到自己,更多强调个人的态度和特质,而中国儿童更多谈及社会类别和人际关系,回忆中包含较多交往和互动场景;美国在回忆或描述自己时态度更积极,而中国被试则以相对谦虚的口吻谈论自己.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大.

研究还发现,即使在回忆和谈论与他人有关的事情时(如母亲、朋友),美国被试仍然表现出比亚洲被试更多的自主取向,更关注自身的角色和视角.

3 文化差异的根源:文化自我观(culturalself-view)


为什么要写记忆论文
播放:20843次 评论:4245人

自传体记忆的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自我观取向的差异.Markus和Kitayama从独立自我(independentself)和互依自我(interdependentself)的角度来区分东西方对“自我”的不同理解.独立自我相信人天生的独特性,它鼓励个体通过关注自我、表达独特的内心态度来寻求和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而东方文化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个人的存在价值要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关联性、个体承担和实现的社会责任来评价,上述评价越高,对自我的认同就越积极.对于西方人,自我意味着更多的个性特质、独特性和区别性;对于东方人,自我包含更多关联性、归属性和社会性.除了Markus和Kitayama,许多学者对自我观的划分都是基于东西方对自我边界范畴理解的不同,即东方人比西方人对“自我”的界定更不明确.fMRI的数据表明,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记忆激活了共同的脑区(如内侧前额叶),这从脑机制上为自我观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佐证.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08060.html

自我观会决定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内涵,进而影响到个体对自传体信息&

1 2 3 4

记忆类论文例文,与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中考政治小论文

时势与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政治课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1500字

政治论文1000

思想政治类论文

政治论文提纲

政治课程论文

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