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财经关键词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房地产市场类有关论文发表,关于财经关键词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及企业所得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房地产市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我们的监管模式也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尚福林说,“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形势,资本市场将面对更加开放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加强风险防范的任务尤为艰巨.”银行加息
加息,又是加息!
继2004、2005年两次利息上调后,2006年春、夏,央行又连续进行了两次利息调整.是什么原因使得央行加快了加息的频率,不得不在一年内两次提高银行利率,成为人们心中的疑问.
2006年伊始,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以减少外汇流入和流动资金,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发行定向央行票据、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新股恢复发行,令市场利率不断上升.而不断升高的市场利率增加了央行的成本,央行因此不得不连续两周采用数量型央票招标,将利率控制在2.7961%,低于二级市场.为了顶住国内外加息的压力,央行不得不持续地使用提高存款保证金这一手段,同时还推出了区别存款保证金的政策.
同时,2006年以来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成为银行监管部门的一块心病.到5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17834亿元,不到半年就已经用完了全年指标的70%.之后,央行又先后于7月5日、8月15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多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之所以选择加息,并不是说央行原来的预警对策不对,而是所谓的对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房地产贷款新政在房地产商和主管部门的联合反击之下无疾而终,而提高存款保证金的百分点也根本抵不住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冲动.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0%以上的惯性面前,由于提高存款保证金而锁定的区区1500亿根本对于降温不起任何作用,地主政府的短期行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风险形成的空间,让所谓的经济调控手段黯然失色.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于是,继4月28日加息后仅4个月,央行宣布进行新一轮加息.
8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央行人士表明,此次加息的目标并非抑制个人消费金融或打击通货膨胀,而是锁定长期贷款需求,以借贷款资金成本的增加,促使企业及金融机构衡量信贷风险与投资报酬,减少盲目的投资扩张.央行解释加息的动机时指出,本次加息,是为了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从幅度来看,此次加息幅度仅为0.27个百分点,一般认为对资金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有限,相对于目前高速扩张中的内地经济形势,实质影响不大.不过,连同此前已出手的货币政策,其累积效果就很可观.这些措施包括: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0.54个百分点;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合计1个百分点,冻结约3000亿元人民币;多次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与频率都扩大等.如今,人行几度加息,除了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更在于宣示加大宏观调控的力道,其所引发的心理及预期效果,将是宏观调控能否收效的关键.
尽管一年内两次银行加息,大大超过了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但是经济学家们并不看好这样的加息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平教授对这次小幅加息的效果表示不甚乐观,他说,上次的小幅加息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今次的同样幅度加息也不要寄予太大希望.他说,加息效果不仅因为幅度较小,还因为中国现行的投资体制所致,加息对普通老百姓的投资行可能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力,但对于地方政府,特别是对于那些受政府支持和保护的国有企业,约束力是可想而知的.
李义平认为,在中国这个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投资市场,一方面要通过有力的货币政策来控制市场的盲动行为,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手段甚至是政治措施,来规范那些非市场化特别是来自地方政府、垄断企业、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于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任何单项的调控措施都是不能够完全奏效的.
税制改革
作为“十一五”开局年,2006年显然已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从改革的角度看,2006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税制改革年”.
在这一年里,实施了25年之久的“800元个税起征点”成了历史.从元旦那一天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一倍,逾7成工薪收入者不用交纳个税了.
同样是在这一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被取消,广大农民彻底摆脱持续2600多年的“纳皇粮”历史.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最关注的议题之一.
税制改革在2006年如此密集的进行,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不少企业在重组中面临重重困难,高新技术产业要开拓,中小企业要扶植,东西部地区要协调发展,城乡差距要缩小,社会成员收入悬殊要调节,环境和资源要保护,失业增加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解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等等,这都需要税收上的有力配合,而现行税制在上述方面的内在调控机制都有欠缺.现阶段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迈进,都要求加强税收这个重要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力度,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国际环境给税收带来诸多要解决的新课题,表现在国家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税制的相互影响加剧,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经济活动和资本、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流动日益频繁,有关国际税收分配及其关系处理复杂化凸显等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严重地冲击了国际税收原则和各国的税收制度,原有“居民”和“所得来源地”概念,难以界定,税收管辖权划分困难,我国现行税制已很难适应发展中的新情况.
为了尽快解决以上问题,我国2006年税制改革正在分阶段、分税种逐步推进.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首先进行改革,而个人所得税和物业税等税种的改革也将适时推进.
统一企业所得税:合并内、外资企业适用的两套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适当提高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对农业、高科技、环保等予以适当的税收倾斜.建立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所得税优惠新格局.
完善增值税制度:改革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试点之后,将消费型增值税制向全社会推广.
优化个人所得税:改革现行分类税制,建立支付所得的单位与取得所得的个人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按统一的累进税率实行;继续实施分项征收的项目包括财产转让、特许权使用费、利息、红利、股息等其他所得,仍按比例税率实行),调整税率级距,适度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水平.
完善消费税: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征收范围.将对资源环境危害较大的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对税率明显偏高的部分应税品目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形成更为合理的税率
房地产市场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财经关键词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