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有关论文范例,与时政关键词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和谐社会有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时政关键词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和谐社会及中美关系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和谐社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7;相当的局限性.为校正这一错误,世界银行推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EDP.它在现行的GDP中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中扣除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同时考虑外部影响,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依此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绿色GDP的推出具有重大意义.它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可避免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盲目乐观,时刻给人们敲响警钟.对中国而言,也可以促使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
艰难“试水”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王金南称,报告篇幅长达上千页,但对公众而言,也许更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数据――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也高达GDP的1.8%.
如其所言,这只是绿色GDP这个宏大构图中的一角而已.而彻底厘清绿色GDP所要继续付出的努力,很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绿色GDP的准确定义,至今仍有争论.一些激进者甚至认为,应该把经济发展的人文成本纳入扣除范围.比较主流的观点,是从传统GDP中扣除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和生态破坏.
仅理论上而言,绿色GDP核算可以促进资源的重复、合理利用,实现产业组合的最优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绿色GDP还会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促进工业的绿色生产.这些都会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意义.由于绿色GDP核算体系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代表性和真实性,几乎整个世界都已经接受了绿色GDP概念.但绿色GDP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比如自然资源作为资本以货币衡量会是比较困难的,对于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损耗与折旧在计算上都是很难的,计算结果难以做到准确.尽管现在提出了一系列虚拟的计算方法,但误差的大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会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GDP的可比性,也就无法评价经济发展的好坏.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
此次公布的2004年的数据,仅扣除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的一部分.据悉,在共计20多项污染成本中,此次被计算的只是其中的10项,一些类似地下水、土壤污染的成本均未被计入.
若以1996年国家统计局设立资产与资源环境核算处为起点,至今也已有10载.
一个重要的牵绊,是由于绿色GDP涉及众多部门.以中国为例,除了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还包括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以及海洋局等众多部委.
掣肘的因素
对于环保部门而言,这个包括门卫在内只有220多人的“弱势机构”,迫切需要借助更多的政策工具,来加强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在这层意义上,绿色GDP对于环保部门是一个很自然的“政策需求”.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并且以绿色GDP为依据,为进一步的环境决策提供参考.因此,环保总局可能会阶段性发挥主导作用;但整个绿色GDP体系的彻底进行,统计部门负有无可回避的职责.
而对于统计部门而言,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数据上的可获得性方面,显然有着更为专业的考量.虽然绿色GDP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也先后发布了两个版本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从而为绿色GDP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工具,然而,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了所有的SEEA核算工作.即使一直以绿色闻名的德国,也只完成了其中的大部分而已.
之前,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陆续对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以及北欧等国进行过完整绿色GDP的核算,但大多数研究还都局限在学术探讨阶段,仅仅是试验性的版本.
因此,像中国这样官方正式公布的,即使是阶段性成果,也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现在采用的污染损失计算方法,仍然过于简单,不足以给出可靠的结论.
以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例,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偏差.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指出,此次采取的是人力资本法,即按照人均GDP来计算这种损失.比如你少活了10年,乘以人均GDP,作为相应的损失价值量.但在西方国家,目前普遍采取的是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to-pay),即你愿意花多少钱来购买相应的健康,甚至生命.这显然要比前者高出不少,毕竟,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健康可以与人均GDP简单地画等号.
此外,中国在健康方面基础研究和统计数据的缺乏,也构成了一个巨大障碍,很难估计各种污染造成的死亡率以及患病率.专家指出,简单地照搬西方国家环境污染程度与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适用于中国,或许仍需要商榷.
国民幸福指数
在2006年,“幸福指数”成为一个被频繁提及的话题.细读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的议案、提案,人们发现,各地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指标时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占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
纳入政绩考核
“关注幸福感,其实是对中国以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过去过分迷信GDP,结果人们发现,经济发展起来了,GDP也上去了,生存环境反倒变差了,空气污染、城市噪音、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开始显现.能掉过头关注人们幸福不幸福,这是个进步.
该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41312.html
幸福学说理论认为,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从本质上说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方便,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从统计学的角度,推出了“幸福指数”,它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简单说来,就是幸福感.
“幸福指数”属于一种综合考量指标.不久的将来,在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研究中,将有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根据这些问卷进行统计调查,从而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但是,看上去很干巴巴的统计数据,到底怎样才能反映出人们的幸福感呢?按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总统计师胡品生的说法,于一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在评价城市的建设成效时,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还是不可见只可感的教育医疗、城市治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居民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相比于其他各种统计数据,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因此,幸福指数统计,可以看作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
幸福考量露端倪
自2003年中国掀起告别GDP崇拜的风潮以来,中国政府与学者,在对官员政绩的考量上开始了多元化的探讨.而“幸福感”作为衡量地方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摆上了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的议事日程.
2005年初,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并制定出该市的“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囊括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关爱、社会安全、生态文明等6大指标.
2005年4月,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办牵头,联合徐汇区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着手研制上海“和谐社区指数”.2006年2月,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制定研制的“和谐社区指数”,并在徐汇区康健、湖南、田林、徐家汇等社区测试,据称,已成功.
200
和谐社会有关论文范例,与时政关键词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