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方面论文范本,与《梁祝》为何成绝唱相关论文下载
本论文是一篇作品方面论文下载,关于《梁祝》为何成绝唱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作品及作曲家及高质量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06;“我们往往低估了听众,有许多人已经提出诸如‘国内交响乐团总在反复上演的作品过于老套,新鲜作品不多’等异议.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更加多元,于众经典中加入一抹新鲜.在国外,‘世界首演’这四个字对许多听众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他们认为能够亲身经历一部新鲜出炉的作品,是一种荣幸.”说到演出形式如何尝试突破一些固有的思路,叶国辉提出“非音乐厅音乐会”的概念.其实,近年来也不断传出严肃音乐在音乐厅票房不佳的讯息,但是否每一场音乐会都需要放在音乐厅这样的“高雅环境”里呢?“比如在国外,会把音乐会放在广播电台录音棚,它卖现场演出票(100人左右),同时现场直播,第三还可以有录音产品,文化资源被最高效地共享.”还有英国BBC交响乐团著名的“逍遥音乐节”.草地,舞台,人群和音响的组合更像是一个户外的大型派对,这样的演出虽然几乎没有收益,但却因其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了更多乐迷的耳朵.针对国内新作品知者寥寥的现状,叶国辉也有自己的设想:“我们可以走出音乐厅,比如在大学图书馆的走廊、在教学楼的大堂、在录音棚里,我们都可以去演出,让那些新的声音直接面对听众.最后再将那些被大家认可的成功作品搬入剧院上演.”
这就是一个绝唱
也许我们仍在感叹至今没有第二部《梁祝》这样的作品,或者我们还在寻找契机成就另一个辉煌.
一方面,那些技巧繁复或是深沉内省的作品终不能成为大众音乐.对熟悉单线条旋律的广大普通听众来说,着实对更高层次的音响技术没有过多的要求,能够听得懂的,有简单的旋律音调,并且依靠标题来帮助理解才是好的音乐.另一方面,如果以大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必须认识到这些年来国人的耳朵或多或少已被锤炼.在听觉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梁祝》这样的作品只能有一部,任何刻意的模仿都将被审美疲劳所淘汰.对此,郭树荟持有自己的观点,“《梁祝》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在特定时代环境下出现的特有的作品.不要再留恋于当初的形式,应该有新的寻找和突破,没有创新就永远走不出囹圄.从这个意义上,让我们忘却《梁祝》,往前走.”
“交响乐民族化”也早已不再是一个口号,叶国辉认为,当下在作曲前考虑是否需要“民族化”是很荒谬的,音乐中使用什么技巧、加入什么元素都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国音乐人,他一定会在交响乐中流露出自身传统文化的因素.问题是,从最近三十年来看,“西洋音乐在中国的命运远比中国传统音乐的命运要好,所有学前儿童接触的乐器一般都是西洋乐器,而音乐学院的学生了解的西洋音乐的知识也远比中国传统音乐多.对创作者来说,他们缺失的反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
《梁祝》拥有一个永恒的主题,抗争体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化蝶则成就了生命的升华,这正是人类最为本真的情感,或许也正是这两点铸就了它在世界范围的成功.同古希腊的“悲剧”一样,观众因为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故事所表述的重点并不是纯粹无尽的哀伤,而是对命运的一种认识.然而和古希腊不同的是,中国人在宿命的最后加上了更高升华的体现――化蝶.令人感叹的是,这个曾经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阶段差点被删节的片段,最终被保留了下来,由此也使这部作品遭到种种坎坷却仍被传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中国“民族性试验”作品乃至之后中国的音乐创作对人性的表述并未引起太多共鸣.由此看来,《梁祝》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创举.
经典,可能就是这样的令人惆怅.超越总是在理性上体现,却无法在感性上达到.就西方音乐而言,古典主义音乐的完美结构,始终没有磨灭复调音乐在历史上的卓越;19世纪浪漫主义的小品达到唯美艺术的高峰,却没有达到古典主义的严谨与深度;20世纪无论“印象派”还是“简约派”的脚步,终还是回归到了“新古典主义R
作品方面论文范本
《梁祝》已然过去,烙印永恒地留在历史长卷上.也许正是“化蝶双飞去红尘,终曲四寂留绝唱”.
作品方面论文范本,与《梁祝》为何成绝唱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