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罗京辞世,一个播音时代的结束?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新闻联播方面有关论文格式,关于罗京辞世,一个播音时代的结束?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联播及播音员及新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联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罗京等人出现在《新闻联播》,与电视和电视节目开始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正处在同一时间,“赵忠祥那批人当年没有罗京他们红,李梓萌这批新主播也不可能再达到那样的影响力”.
他带走了人们熟悉的印象、声音记忆.
他业务水平出色,被当做新闻播音的标志和象征固定下来.26年职业生涯没有尝试新的风格.
淋巴癌扩散并发症引起心力衰竭,2009年6月5日7时5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去世.
高规格送别罗京
6月7日19时50分,罗京灵堂――解放军307医院采供血中心大厅外,仍有五六十名群众驻足,能零星听到相机快门声.央视工作人员和医院员工开始将花篮搬进厅内.
20时,大厅的玻璃门关上了.罗京的追思会结束,比预定时间延迟近两个小时.
约20时10分,罗京治丧委员会发言人郎永淳对在场的媒体说:“截止到今日下午6点,这三日总计有4600名群众来到吊唁现场,表达对罗京老师的思念之情.今日追思会将正式结束等罗京遗体告别将于11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举行等”
[标签:视频
新闻联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央视的工作人员最先知道并确认罗京去世的消息.早8时刚过,下早班的同事就开始在办公室里布置灵堂.很多当天没班的人也来到单位.大家把播音组的化妆间空出来,衣柜被白布盖住,墙上挂着罗京的遗像.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79591.html
5日11时,医院实验楼底层的采供血中心被临时改造成罗京的灵堂.央视新闻中心主播郎永淳应媒体要求数次介绍情况.后来多数现场央视工作人员统一着黑色T恤.
之后两天双休日,除了罗京身前的同事,许多老百姓也自发来同罗京告别.
郎永淳表示,罗京11日的追悼会,央视将给予最高规格,届时央视台领导和各中心领导都会去送罗京最后一程.
所有播音员的业务标杆
2008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组的同事和正在养病的罗京聚餐,大家都觉得罗京胖了,不像是在生病.有同事开罗京玩笑:“(你说在养病)是不是累了,不想上班了.”罗京笑着说,再恢复恢复体力.希望春节前回去上班.
2008年8月31日,罗京主持完《新闻联播》后,从荧屏消失.9月,媒体报道了罗京患病的消息.
罗京先是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化疗,2009年2月7日从肿瘤医院转到解放军307医院,经国内专家会诊,2月9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3月发现淋巴肿瘤消失.正当家人朋友们刚放下心来,6月1日病情突然恶化.4天后不治.
“我们难以接受,因为太快了.我们从心里排斥这件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播文静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198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罗京,在中国内地所有播音员眼中都是一个业务标杆.在央视,几乎所有最重大、最难的新闻播报都由罗京担当.
一次两会期间,直播中的《新闻联播》要播报大量即时完成的新闻稿.那天编导蹲在主播台下,将稿件一张张递给罗京的搭档李瑞英,因为临时的稿件,内容比平常“乱”,李瑞英大概看一下文字中有没有特别不通顺的地方,递给罗京,罗京一张张地念,口播稿件十几页.导播间聚集了台里很多领导,大象心都悬着,怕罗京出错,虽然都知道出错是正常的――即使播音员在充分备稿的情况下,连续一口播十几页稿件也难保不出差错.最终罗京未出丝毫差错.
很冷面、距离感极强、不怒自威、肯定要仰视,这是刚进播音组的同事对罗京的印象.
时间长了,会发现罗京总带着浅浅的笑,话不多,从来不会和一群人长篇大论.刚进组的年轻人看到罗京在开玩笑,会说“罗京老师,你还会开玩笑啊”,然后“没大没小”地凑到他跟前.
央视新闻中心播音组有三十多人,罗京很少和大家出去吃饭唱歌.由于节目搭档合作、节目时间的关系,播音组并不是所有的播音员都和罗京熟络.“他言语不多,但他心里永远都有数.”主播文静说.
2004年以后,罗京升任播音组副组长、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部副科长.在组里,罗京副科长的评论永远都是淡淡地一句话,比如“语速太快了,有点听不清”“手势有点太多,会不会分散观众注意力”“早晨的节目,衣服颜色太深是不是看着不舒服”等等,说完就走掉了.“他不会说‘我们来谈谈业务’,可能不想给我们压力.”一位主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这样淡淡的一句话,能点醒人,组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被罗京关注.”
如果谁在节目中出“事故”,接到的第一个通常是罗京打来的,那头没有安慰,没有批评,只淡淡的一句:暂时哪都不要去,可能要开会,安心在家呆着.
一个时代的记忆
罗京在台里是出了名的好人.灵堂外面悲伤的中老年人觉得罗京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之一,虽然不曾相识,在网上跟帖的年轻人都说,他们几乎是听着罗京的声音长大.
罗京踢球、唱京剧、唱周杰伦的歌,被民众看作新鲜事――原来播《新闻联播》的主播也会这个.这加深了民众对“国脸”的亲切感.
2008年12月,因胃癌去世的陈虻也曾让中国新闻界悲伤,作为《东方时空》的制片人,陈虻对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有着更大影响.但普通民众认识他的不多,他英年去世的消息并未引起社会太大的触动.从1978年开始,《新闻联播》已逐渐成为中国内地新闻的一个代表和权威.1983年开始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的罗京,他的嗓音、面孔是这个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新闻联播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罗京等人出现在《新闻联播》,与电视和电视节目开始在中国家庭中的普及正处在同一时间,由于节目的稀缺和资源的垄断,《新闻联播》当时的收视率能达到40%.”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徐舫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赵忠样那批人当年没有罗京他们红,李梓萌这批新主播也不可能再达到那样的影响力.”
很多人把罗京去世和“《新闻联播》是否会改变”联系在一起.徐舫州说:“播音员对于新闻节目走向并不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只不过他们处在一个出头露面的位置上.尤其是《新闻联播》这样,连主持人换穿中山装也曾引起猜测的节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10多年来央视新闻节目最大的调整即将来临.
一些业内人士承认,罗京去世,就代表一种播音风格时代的结束.如果真改版的话,属于罗京的那个《新闻联播》时代也将结束了.
1977年恢复高考后,薛飞和杜宪等人成为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第一批录取的学生,罗京、李瑞英都是79级播音班的成员.播音主持这一专业只在中国存在,在国外并没有这样一个专门的学科.
和主要通过内部选拔产生的“第一代”播音员们相比,罗京等人受过正规的播音专业培养,对于新闻的播报更加规范,也不提倡个人风格和情绪的体现.罗京们字正腔圆和正襟危坐的播报特点,则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续而来,这一风格一直变化不大.
随着观众品位变化和电视节目的发展,记者型、评论员型的主播逐渐受到欢迎,主播以“说”的方式播新闻,时常和观众进行观点互动.
有观众质疑罗京们没有这本事,只能播《新闻联播》,罗京们也从没辩白过.但在央视新闻中心播音组内部,大家认为“说”新闻并不很难,但上《新闻联播》就不是谁都行的.
罗京在后来会交代新来的主播,多看看采访,跟着下去跑跑采访,以便他们更快适应新的播报形式.但罗京从未有机会以这种播报方式出镜.
新闻联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罗京辞世,一个播音时代的结束?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