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新闻传播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计的新思路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传播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计的新思路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传播及金融危机及课程设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传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在五所高校中新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课程设计的新思路――关注未来岗位所需的三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国际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能力和宏观逻辑分析能力.本文将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长期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关 键 词】国际传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新闻教育;核心能力【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高端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自2009年开始,我国在五所知名高校开设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要培养“新一代的驻外记者”.从项目设立的背景、培养目标以及已得到的国家层面上的重视程度看,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具有相当的高端性和特殊性,因此项目建设需具有高度创新的和感想敢试的培养思路.目前,各校的具体培养方案都仍在不断探索中,因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目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总体看来,目前围绕该项目的创新还不够,总体上有“特殊项目不特殊、高端项目不高端、硕士项目本科办、专业性教育‘学术化’”的倾向.具体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1.课程数量太多,硕士项目本科化.过度拘泥于全国统一的硕士培养制度,各校都为该项目开出了大量的课程,如人大共开了15-16门课,共34个学分;清华大学29门,共36个学分;北外20门,共34个学分;中国传媒大学22门,共35个学分;复旦大学12门,学分36分.而该项目总共只有两年时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年学制是个趋势),其中在校学习一年,实习一年.课程数量繁多,使得使学生忙于应付,对每门课都只能浮光掠影,一带而过,无法深入.该项目的培养目标并不要求教师通过独立开课让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历史、理论和方法都事无巨细地深入了解,而是要结合项目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传授各领域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一门课程如果能做到深入,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以质取胜,以少胜多的效果.2.专业课程分得过细,浪费教学资源.这也是造成以上课程数量过多的原因之一.如各校关于“英语新闻写作报道”就分为《初级英语新闻采写》、《高级英语新闻采写》、《初级英语财经新闻采写》、《高级英语财经新闻写作》、《英语特稿写作》、《调查性新闻》等.而实际上一门高强度、高密度的《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完全可以囊括以上所有内容.将授课内容过于细分必然造成内容重复,教师浮于教、学生浮于学,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3.纯语言类课程太多,降低了项目层次.如人大分别开出《第一外语》、《高级英语》;中国传媒大学开出《外语语言基础》、复旦大学开出《硕士生综合英语》和《硕士生高级英语》等.这些课程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将本应注重专业教学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降级为英语语言提高类项目.4.公共必修课设置缺乏新意.各校都将“马克思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作为“公共必修课”开出,而实际上,这些课程在硕士生入学考试中都已经考过.我认为,如果在内容层次上无法与入学考试的内容相区分或提升,这些课程在硕士阶段可以免除,或并入其他课程,如《政治哲学与政治传播》课程中.由于存在以上问题,目前各校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给人感觉层次低、目标模糊、教者一头雾水,学者满脸困惑,教师与学生都感觉劳而无当、劳而无功,导致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二、培养三种核心能力:一种课程设计的新思路我认为,目前五大高校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课程设计基本上都没能充分体现未来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课程设计模块都是基于传统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尽管有些课程从名称看似乎体现了一些针对性,但授课内容有些“绕圈子”,与项目“短、平、快”的实战性和应用性要求不符.因此,我认为该项目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应从“驻外记者”(或者说新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一线的和高端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何种“核心能力”出发,然后针对这些能力开发出或整合出专门课程.我认为,该项目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核心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外语报道)、新媒体传播能力(技术)和由各科综合知识支撑的宏观逻辑分析能力.其中,前两种能力属于基础能力,处于微观的“术”,而第三种能力则为关键,属于中观乃至宏观的“道”.下面,我对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必要性分别做一分析论证,然后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供各方参考.1.国际传播能力――外语报道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应该已经具备很高外语能力(目前以英语为主).而以英语为媒介传授的、高强度和高频率的《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和极为广泛的英语阅读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能力.目前,对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存在着两种“极端”认识.其一,认为“语言不过是一门工具,其他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录取的语言要求放得过低,如大学英语“六级”.(还有学校在招生语言要求中,竟将六级与GRE并列,而后者对考生的语言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远高于前者,这体现有关方面的外行和对高水平入学者的“不尊重”).我认为,要真正做好国际新闻传播,对语言能力如何严格要求都不为过.其二,过于强调入学者的语言能力,而没有看到纯语言专业背景学生具有的“知识结构单一、视野过于狭窄和微观”的不足.我认为,以上两种极端观点都有失偏颇,但尤其要克服第一种观点.这是因为,首先,由于项目专业教学语言多为英语,而且今后的工作语言也大多为英语,所以绝不能降低入学者的语言要求;其次,具备了相当英语基础的学生,能较快了解和掌握其他专业知识,而对于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该能力的大幅提高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第三,鉴于人类知识之间的互通性,语言学习得很深很好的学生,已经具备从容获得其他知识的基础能力和时间.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高,往往是因为其英语语言和文化阅历不够,这也会导致课程整体水平下降,使得随后的英语新闻采访与报道、编辑、评论等课程很难开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要招收的既不是单一的语言人才,也不是其他单一专业人才,而是已经具有相当高(如英语专业八级或GRE成绩优秀)的英语(或其他语种)的外语语言和文化素养,并凭借语言获得了开阔的视野,愿意进一步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和技能,投身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外语已经相当优秀,但不一定是语言专业出身.对这样的学生而言,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阶段,英语(或其他语种)不过是教学和学习媒介,而不是学习的对象,他们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他相关科目.2.新媒体传播能力――技术该能力主要通过高强度和高实践性的《新媒体辅助新闻报道》课程来培养.在2009年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我曾指出,“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对国际舆论的承载、构建、引领和渗透的日益主流化,互联网上的国际传播战中将出现一个新的战场,即利用社会性媒体实现对目标国年轻网民群体的渗透和争夺,而胜利一定属于精通新媒体本质特征、战略明确和行动迅速的一方.”鉴于这种趋势仍在不断明显和深化,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获得新闻线索和数据、采访新闻人物、制作和传播新闻的能力至关重要.《人民日报》社已经对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培养明确提出了增加新媒体课程的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让学生了解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并传授相关工作技能,为成为全媒体记者打下基础.我认为,新媒体课程不仅仅包括跨平台的报道技能,还应包括对各种网络社会性媒体的应用.在美国,各大新闻学院都已经开设相应课程,向学生传授如何利用Twitter,Facebook、博客和Skype等获得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人物、研究新闻主题

1 2

关于新闻传播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计的新思路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法律论文

有关政治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2000字

政治初中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发表

政治学论文选题

政治小论文1500字

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计的新思路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