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互联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互联网相关论文怎么写,关于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互联网及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互联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色.研究问题1:人们通过网络主要与哪些人联系呢?●差序格局费孝通(1998)在探讨中国社会关系的特点时用“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来解释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差序格局”是指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现在,差序格局已经被泛化使用,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研究假设1:人们通过网络联系的人呈现出“差序格局”,同龄人居于差序格局的中心.H1.1:人们通过网络主要维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H1.2:男性与女性的网络人际关系存在差异.H1.3:青少年的网络人际关系以同学为中心.●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网络,研究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中的节点是个人,连接则是按一定方式定义的两人之间的熟人关系,如朋友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或科研合作关系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StanleyMilgram)在1967年创立了六度分离理论,即“六次连结的小世界”理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可通过熟人找熟人的方式建立联系,而两人之间的平均最少“中介”数是6.社会网络不仅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且存在于互联网中.我们的研究中主要考察人们在网络中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及社会网络规模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社会网络规模的探讨,主要是通过测量人们在网络中所联系的人的种类来判断的.H2.1:网龄对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H2.2:上网时长对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H2.3:学历对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H2.4:使用互联网聊天和发邮件对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二、网络社区及其归属感的形成社区概念的首创者是滕尼斯.在他那里,“社区”一词表示由具有共同习俗、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与世隔绝和排外的、本社区成员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团体.后来,社区概念的演变又加入了“地域”要素,即强调社区是一个拥有共同的确定的地理区域的群体.随着网络的兴起,社区由“地缘”向“网缘”发展,原先由于地理因素而产生的社区,随着网络的兴起而拥有了崭新的形式.网络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性概念,使得处于不同空间的人都能在此组成社区,而不必在意地理上的距离.网络社区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在明显差别,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拟想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快速扩张,各种形式的网络社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网络社区也称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美国学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Rheingold)在他1993年出版的著作《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TheVirtualCommunity:HomestandingontheElectronicFrontier)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虚拟社区是指网络中相当多的人展开长时期的讨论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聚合,他们之间具有充分的人情(HumanFeeling),并在电脑空间里形成了人际关系.他将网络社区界定为:“一群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翟本瑞,1999).此外,也有学者将网络社区定义为建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居民生活社区,即有社区网络依附其上的网络化社区.对于网络社区交往,学者一般持乐观态度.彭兰(2009)指出,由于网络中人们选择社区的范围更广,进入或退出某个社区的自由度更高,因此,个体在网络中寻找到具有归属感的社区的机会也增加了.而网络中高频率的互动也更容易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社区有助于人们的社会归属感的形成.王晓霞(2002)认为,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的间接性与匿名性有助于消除现实社会交往的隔阂和障碍,便于人们寻找到支持和理解,得到一定的感情寄托和心理宣泄,因而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情感的联系.翟本瑞(2002)认为,网络对人际关系的连结作用,建立在隔离的基础上.虚拟社区的匿名性允许个人扮演角色,使用者可以隐匿部分或者全部的日常生活的身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虚拟社区中与他人的互动关系的逐渐建立,可以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上的限制,从而在虚拟空间实现现实中一般不能达到的网络人际功效,并有可能进而实现真实世界的人际连接.可见,网络社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往场所,有助于网上互动关系的形成,而且已经超出了网络本身,向现实进发.魏晨(2001)认为,网络社区已经远远超出了“虚拟”范畴,延伸到了现实中.他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对网络社区的社会角色进行了辨析.他认为,网络社区尽管在我们常识中仍然把它们视作虚拟的,但在共享意义系统的层面,它已经在网络社区中取代了网络外世界的结构,实现了功能不变的状况下的符号意义取代.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网络社区已经渗透进了现实世界,甚至部分取代了现实世界.人们赋予了网络中的符号以新的意义系统,因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现实世界.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社区并不能成其为真正的社区.琼斯(Jones,Q•,1997)认为很多网站充其量只是“虚拟居所”(virtualsettlement),在他看来,如果构成虚拟居所,只需要四个条件:(1)起码的互动;(2)两个以上的传播者;(3)大部分的互动在公共的网络空间进行;(4)起码的固定成员.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很多所谓的网络社区都并不构成社区,而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在网络社区的交往中,往往使人产生一种“社区存在”的感觉,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在这儿交流、形成各种议题.广泛的人际交流以及信息互换和共享,很容易使人相信这是一个稳定的社区,社区成员能够从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布可曼(S.Bukatman,2000)认为,在线聚集的群体,只是因为受某种共同的兴趣或主题吸引而群聚的团体,团体成员之间未必能够建立和分享感情,因此应该以“网络主题乐园团体”概念来取代虚拟社区概念.贝尼格(Beniger,J•,)提出了“假社区”(pseudo-munity)的概念:人们常将仿真化的人际传播当做是人际互动,想象上面有一个社区,这也不代表有真社区的存在.也就是在他看来,网络社区只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研究问题2:网络社区归属感的强弱在网民中呈现怎样的分布呢?●归属感P•,库伯斯(PricewaterhouseCoopers)认为,网上社区应以“会员之间的归属感”为中心.Hagertyetal.(1996)在一个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发现

1 2 3 4 5 6

关于互联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初中政治论文800字

政治高中论文

比较政治论文

政治综合论文

高中政治获奖论文

小学生政治论文

高二政治哲学论文

形式与政治论文

初三政治论文

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社区归属感(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