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近三十年来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综述(1980-2016)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广播电视类有关论文格式模板,关于近三十年来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综述(1980-2016)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广播电视及儿童及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广播电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儿童广播电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试对这30年的成果进行爬梳整理,力求作出客观的评述,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冀对儿童广播电视研究有所推进.关 键 词 儿童广播 儿童电视 儿童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作者简介 朱秀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武汉430000漳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讲师,漳州363000上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广播电视对儿童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引起了西方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从50年代起,他们就在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广播电视与儿童的关系.相比之下,虽然我国有3亿少年儿童,但是国内儿童广播电视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也比较薄弱,时至今日依然存在一些研究的空白和盲点.因此,从整体上揭示近30年来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的真实状况,厘清现状,提出问题,将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参考性资料,从而为推动其发展尽绵薄之力.鉴于此,本文将对国内最大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搜索时间域设置在:1980-2010年,通过关 键 词“儿童电视”、“少儿电视”、“儿童广播”、“少儿广播”、“儿童节目”、“少儿节目”,并结合“未成年人”、“少年儿童”、“广播”、“电视”、“传播”等词项的多次集合搜索,对关于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研究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在内)进行初次的筛选;接着进行了多次的甄别与剔除,首先是剔除了出现相关关 键 词和儿童广播电视研究无关的文章等,如《预防儿童电视肥胖症》等;其次剔除了一般通告性的文献,如《世界电视和儿童高峰会议在墨尔本举行》等;另外还剔除了重复发表的同题文献.最后,得到有关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的文献总量为716篇.一、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的发展状况(一)第一个阶段:1980-1990年,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的初步展开在90年代以前,我国关于儿童广播电视研究是比较沉寂的.从1980-1990年的十年期间,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章,总量只有28篇(儿童电视研究21篇,儿童广播研究7篇),平均每年只有2.7篇,最多的年份也不过7篇(1989年).尽管多数文章属于业务总结性,但是已有不少文章关注世界儿童电视的发展格局和新动向,显示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视野.如《美国著名儿童节目“芝麻街”》、《欧美儿童电视节目新动向》、《美国和日本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深受苏联儿童欢迎的电视节目》、《外国电视台的儿童和青年节目》等,就通过介绍国外先进的儿童电视节目,来给儿童传播意识尚缺乏的国内传媒以一定的指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这一时期,已经有少数学者开始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儿童受众展开研究:如亚运会传播效果调查组小学生调查小组的《电视与少年儿童――北京市区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收视情况调查》,就通过严格的二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北京市区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收看电视的一些基本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张令振的《学前儿童电视节目理解特点的研究》,则运用实验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在理解电视节目内容时所表现出的一些认知特点,为国内电视工作者制作出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节目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第二个阶段:1991-2000年,儿童广播电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十年里,儿童广播电视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献量达到了143篇.尽管中间有稍许的回落,但是总体上呈现出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儿童电视研究不仅在量的方面实现了迅速的增长,达到了110篇;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有所突破,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开始多样化,主要包括:儿童观众的研究.包括两个研究向度: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继续发挥其自身优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儿童观众进行了相关研究;央视“大风车”节目组的《儿童电视专题片收视情况的初步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对儿童观众的收视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贺雯、彭聃龄的《儿童电视动画片播放效果的研究》则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测量手段和建构因果模型的统计方法,评价了儿童电视动画片的传播效果.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研究.不少研究者从自身节目主持经历出发,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位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受孩子喜欢的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如央视著名少儿主持人鞠萍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兰州电视台贾佳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儿童电视栏目创办的经验交流.宁波电视台的《走进儿童的心灵~一少儿专题片(寻找小哥哥)创作谈》、央视青少中心的《回头看一一儿童电视纪录片(我的朋友)创作札记》和《(妞妞日记)创作手记》等,通过已有具体栏目创作经验的业务交流,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儿童电视的个案分析.旗籍的《给孩子们更多的欢愉――评电视音乐剧(相约动画城)》、张鹰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评儿童电视连续剧(我要做好孩子)》、韩泽的《观(小小看新闻)》等,以微观的视角进行个案分析,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儿童电视的形态特征和传播理念.儿童电视的传播观念.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观念的渗透,中国传播者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儿童电视的教育作用.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中已认识到儿童主体性的重要价值.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卜卫在《儿童电视:谁是主体――兼论我国儿童电视的成人化问题》一文较以往更加强调了儿童的主体性,指出在理论上科学地解决儿童与电视的互动关系,寻找出既尊重儿童个性又能使儿童趋利避害的结合点并有力地指导实践,是儿童与电视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从儿童是成人的附庸和仅仅是成年人的预备队的理念中解脱出来,恢复儿童主体性地位,超越感性和义愤的羁绊,进行科学系统的原创性、本土化的研究,是中国儿童与电视研究的当务之急.国外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如《美国儿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模式》、《英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近况》、《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儿童电视节目掠影》等,介绍了国外儿童电视节目先进的制作理念、管理体制和发展动向.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自觉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来对儿童电视节目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也能够意识到儿童电视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甚至已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到儿童电视广告和儿童电视产业这两个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刘云峰的《试论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央视倪娜的《儿童节目衍生品在发展电视产业中的意义》.美中不足的是,这一阶段研究的范围和角度都不够宽广,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所涉及的内容,研究的深度也不够.相比之下,儿童广播研究比较薄弱,只有31篇,而且大都是一线的儿童广播工作者的业务探讨性文章.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儿童广播剧的艺术特征和发展前景问题:如《儿童广播剧审美特性初探》、《风景这边独好――试论新时期儿童广播剧的发展前景
广播电视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近三十年来我国儿童广播电视综述(1980-2016)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