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思想政治工作— 范文

关于政治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关于政治类企业政治论文,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政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政治及政治改革及社会方面论文范文。

经济去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进程,重视推动社会自治的健康发展,释放市场经济和社会自主性空间,注意发挥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强化以公民社会为代表的社会他组织的制约功能,放弃以牺牲社会自主性空间、扼杀和限制民众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惯性追求,逐步将经济社会系统从权威政治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真正使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子系统都能成为一个个自我形塑、功能独立、操作封闭的社会子系统.

三、生态链接:政治社会结构层次的固化与生态回路阻断

优良政治生态生成于政治体系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之间以及生态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生态回路,动态链接、协调平衡是优良政治生态的基本标志.反映在政治社会圈层结构中,表现为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和双向互动,即社会不同阶层、团体、个人的要求通过各种参与渠道形成政治输入,作用于政治体系.政治体系通过自身的机理调节作用把政治输入信号转化输出,回应社会各种利益需求,从而构成相互作用、双向联动的生态回路.在平衡有效的生态链接中,政治体系的作用会促进社会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系统的要求与压力又会不断推动着政治体系结构功能有序演进,从而构成政治发展和深化的基础.按照生态理论,不论在政治机体内部角色之间,还是在内部与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角色要素之间在权力方面的影响关系既是多元的、平等的,又是处于联系的、协商的、动态的平衡状态,各角色的作用具有自主性和形式上的平等性,角色个体在参与政治过程中无须导源于上层的命令.

我国是一个组织严密、国家控制程度极高的科层制政治架构.国家政权系统依托于从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县(区)到村镇和社区等一系列的组织网络,并且政治管理的运行方向与权力的运行方向基本一致,都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的.庞大的地方政府群和中央政府共同组成了金字塔型、层层隶属的科层制的政治结构,使国家政权的影响力深入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国家权力系统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场”.这种超强政治体系功能强大,并被韦伯视为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理想类型”,但也明显存在着缺陷,如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和封闭性、制度格局单一、上下沟通协调困难,所有组织都是从下到上隶属于上面一层组织.从政治生态视角看,这种单向度政治结构调适性差,往往与社会环境系统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反映在政治社会层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公民政治参与自主性不足和政治资源性支持不足,形成民意转送渠道的闭锁和权力变异.这种情况下的政治交流容易受政治领导人左右和特殊利益者控制,政治改革往往停留在体制内的利益交割上,权力运行一般与地方治理相脱离.二是多重层级结构和自上而下的递进性权力递归路线,容易衍生和助长个人集权、特权阶层的形成,造成权力的畸变和“代理人”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由于“代理人”各有自己的利益,即自利行为,在制度化程度较低,组织结构官僚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代理人”的层级越多,改革就越容易被“截留”,权力寻租行为越来越普遍,委托人的愿望就越会走样.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悖论:公民社会发展与强政权之间的矛盾,即国家权力太大造成国家能力的衰弱.有学者认为,尽管国家机构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庞然大物依然存在,但这些机构已经不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应有的职能;全能主义国家的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三是政治结构处于社会结构的核心,什么样的政治结构决定着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固化封闭的政治结构,会直接导致社会阶层的日趋固化、社会生态“割据现象”和党群干群之间“政治阻塞”,甚至会引发阶层对立和暴力冲突等社会不稳定.

生态链接属性告诉我们,要保持政治生态体系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处于动态均衡状态,必须畅通政治结构层次间的生态回路,转变由上到下为由下到上的压力传递路径,实现政治互动和谐的良性循环.一是要不断完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权力结构,尤其是我们党内的权力结构.通过扩大基层自治等,建构就地化的权力自治与制衡制度,拓宽政府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使管理层次与经济体制

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关于政治类论文范本
和社会结构相适应.二是要建立完全开放平等的体系间的流动机制,要通过确立社会参与决策过程的制度机制,通畅阶层间的流动通道,克服体制内的“封闭运行”.要学会释放民众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将不同阶层纳进政权体系内,促使各社会阶层由非均衡状态达到新的均衡.三是完善政治沟通.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第一动力应当是公共舆论的独立性.这就要改变传统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冲破传统社会架构下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樊篱,使官员和百姓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使政治表达变得顺畅.

四、生态场的惰性: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偏离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能量、动量和质量等物理量在一定空间的分布.生态场的提出是受物理学场论的启示.像物理场一样,有生物存在,就有生物的作用或影响空间.生态场可以看作是生物对其周围作用的生态空间,是生物的生命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生态效应的空间分布.生态场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产生相互作用(场变化)的方式往往是无形而非直接接触的,但其作用的强度却不容忽视.根据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相通性原理,笔者认为,在政治领域,也存在着一种无形但却无处不在、影响力巨大的场域――政治生态场,场域中的生态因子不是形形色色的组织制度,而是由各种思想文化交织而成的,主要是指一个机构或一项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价值取向或者叫文化.这种由文化因子组成的政治生态场(文化场域)具有调节政治需求功能和抑制政治需求的巨大作用,任何一种政治产品的形成均需要通过文化场域的转换才能走向现实,因此,文化场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何以具有潜在力,构成强大的场域按照法国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的论述,文化乃是一整套行为模式或角色,社会角色和行为模式的体系构成文化.作为行动的动力和缘由的规范、意识、价值观体系及信仰均是由文化来确定的.美国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塔尔科特帕森斯进一 步认为: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生物环境构成行动总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这四个系统对行动具有控制论性质,控制能力的等级次序有大有小,但文化系统位于控制等级上层,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系统的方向,社会活动体系主要借助于文化系统结构.而政治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政治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对于结果的影响决不是无足轻重的.作为政治角色的人的行为、思想无一不受到文化场域的影响.政治体系的输出,同国内其他体系和过程(例如经济)的输出以及同国际体系的输出结合在一起,都是通过政治文化而成为结果.公民对政治体系的权威性输出是否服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国人民的“服从倾向”.阿尔蒙德还提出,每一种集体都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是保证制度稳定所必须的.如果两者之间出现裂痕,制度就会不灵或受到威胁.

按照政治文化的适应程度和偏离程度大小,我们可将文化场域中的相互作用分为三种类型:中性作用(基本适应)、负相互作用(不适应)和正相互作用(适应).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不适应,即产生负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文化偏离.所谓文化偏离就是一个集体的多数成员摒弃或拒绝本集体的部分标准和价值,同时接受另外一部分标准和价值.所有文化实际上都承认一定程度的偏离和允许最低限度的改变,只是程度和限度不同.文化偏离主要表现为实际标准对理想标准的偏离(或者叫做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破坏).理想标准主要是官方强制确定一些见解并运用强大的培训、传媒等手段和方式作为正统观点来推行的标准.理想标准属于制度化的东西,其执行可以利用奖惩的压力,强迫个体服从,不执行理想标准就可能会受到法律惩罚.实际标准是经过若干个时代积累逐步形成并传递下来的,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人格化的东西.执行实际标准可能会得到幸福生活、名誉、事业升迁等,不执行实际标准就可能会受到排挤、打击报复等.执行理想标准还是执行实际标准是一个两难选择,根本点是出于现实的利害计算.在两种标准并行的情况下,出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人们往往执行实际标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亚文化非常单一和强大,民众往往被禁锢在一种潜在的亚文化之中,它在事实上往往会对表面的文化或理想标准产生损害.这就是为什么亚文化、潜规则往往大行其道而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精英人物中,表现出的文化多元性和容忍性更为突出,信奉这种表面文化的人会更少.“就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社会中,更容易产生文化不适应和文化偏离.美国著名行政学家里格斯提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呈现的阶段特点,即当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社会,旧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新的文化尚未落根,往往产生许多特殊现象,即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所谓“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呈现了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为观点.所谓的“形式主义”,是指“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应该的与事实的之间有一大段距离,政府有一套漂亮的宪法,但做的完全是另一套”.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非是从自然经济内部自然生发出来的,而是在中国特定社会条件下,伴随急剧的社会变革以一种疾风暴雨的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政治革命尽管能够带来政治文化的快速变迁,但这种“快速的文化变迁是不正常的、脆弱的和危险的”.以革命方式建立的新中国并不能在短期内完成政治文化的根本转变.这就是在过渡社会形态中,为什么国家虽然有着完整的法律制度,但实际上起不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不管压力集团花费多大气力和精力,对集团成员的宣传教育只能取得有限的结果,潜在的东西笔者姑且称之为生态场的文化惰性,在实际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文化惰性会形成障碍性堤坝即“文化坝”现象.由于任何制度建设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在有些社会文化环境下,不够完备的制度能迅速完善并很好地执行,而在有些社会文化环境下,则公开的制度难以执行.目前,中国文化场域的主导性元素是人治,很多西方优良的制度设计在中国失效,其主要原因是政治文化场域的惰性所产生的障碍性文化堤坝影响,以及制度设计没有与现实的中国政治文化场域对接.

现实的政治文化场域规定性启示我们:一是任何政治发展,都不能超越自身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规定性,都必须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承接点.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表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内聚力,中国民主成长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持续不断的民主积累中前进.二是要深刻认识制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为了防止产生过度的文化偏离,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不仅要在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在优化政治文化生态上下功夫.我们既不能囿于西方文化语境,也不能沉迷于传统文化,而需要结合现有的文化场域元素来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京希,现代民主政治的生态学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03,(1).

[2]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金太军,等,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5]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M].曹沛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7]黄靖,政治改革的挑战与选择[J].南风窗,2010,(6).

[8]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9]Niklas Luhmann,DieGeseHschaft der Gesellschaft(社会之社会)[M].德国法兰克福Suhrkamp出版社,1998.

[10]姚洋民主救经济[J].南风窗,2010,(6).

[11]刘义强,从基层民主到地方民主:县域政治生态重构,求索,2008,(5).

[12]金太军,袁建军,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模式及其演变规律――观察腐败深层机制的微观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l,(1).

[1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M].杨祖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15]刘润忠,社会行动.社会系统社会控制: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6]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17]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怎么撰写政治毕业论文
播放:26219次 评论:3139人

[18]里格斯,行政生态学[M].金耀基编译,台北:台湾商务印刷馆,1985.

[19]Herbert H.Wedin,The Mysteries 0f Development:Studies Using Political Elasticity Theory[M].Lan-ha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8.

[责任编辑:赵强]

1 2

关于政治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建设论文
南摘要.热忱欢迎从事土壤(土地)遥感与信息,土壤地理与分类,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生态学报论文模板图书6-470论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未通。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志。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评价研究,2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果转化应用研究,2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这次大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志。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评价研究,23。

政治建设论文
4,获得过厅,局级及以上部门授予的与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相关的"优秀论文奖". 。高中政治论文格式试卷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①这种模块设置的定。

计算机研究生的出路
号原理及应用603.02考试03m002数字信。网络金融创新的法律困境与出路题目:网络金融创新的法律困境与出路,———以"余额宝"为视角,,院(系)法学院,专业法学,届别20xx。

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特点的使命与愿景,精神与价值观,运营理念,以及在生。

形势与政治论文
部负责批改该。2016形势政策课论文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高质。

经济与政治论文
2005~2009年《世界经济与政治》载文评析为样本,对近5年来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论文进行统计,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并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概要的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政治。

政治与经济论文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提纲范文-浅谈应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论文提纲范文,马克思经济学论文,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2005。

时势与政治论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治学。

政治生态建设的困境与出路(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