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思想政治工作— 范文

关于选民政治论文1500字,关于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本文是一篇选民论文范文,关于选民毕业论文格式,关于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选民及政党及民主政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选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新政治经济学从独特的理论视角为研究现代政治中政党与选民的关系开启了新的进路.在政治市场上,选民在进行成本收益的算计之后决定是否参与投票,而政党的意识形态则构成了降低选民政治成本的有效工具.政党与选民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在选民偏好判断基础上的偏好适应模型和偏好塑造模型进行解释.在偏好适应模型中,选民偏好利益对政党制度和政策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政党采取适应或迎合选民偏好的方式获得选民的支持;而在偏好塑造模型中,政党则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或社会政治权力的运用对选民的偏好进行塑造和影响,以取得选民的政治认同.当前政党普遍呈现出“去意识形态化”和“政策选择趋同化”的倾向,这对政党政治乃至民主政治的存在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关 键 词 ]选民;政党;理性;偏好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2-0049-05

在民主政治社会中,政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是最基本的主题之一,不同的理论学派都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域中,政治生活就是充满了成本收益计算的市场.政府、政党、政治家、官僚、选民等成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的政治选择是在进行成本收益计算之后作出的.这与传统政治学认为政治是一种追求公共利益活动的判断有着极大的差异,也就为我们开启了新的研究进路.

一、理性选民假设与政党的意识形态

新政治经济学对选民的研究中,最基本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理性选民假设”.安东尼唐斯在其《民主的经济理论》一书中认为选民在政治市场上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偏好,他们投票给认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政党或候选人,其参与政治选举的目的在于获得预期效用的最大化[1](P187).选民是否参与政治选举决定于其进行成本收益算计分析的结果.

(一)理性选民假说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在“理性选民假设”中,选民参与政治选举是有自己的政治预期的,即自己从选举中获得特定的利益.哪个政党选举获胜之后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是其最基本的考量.他们往往对能给他带来更大预期效用的候选人投赞成票.这构成了选民的“预期收益”.而选民参与政治选举并不是一个“零成本”的过程.选民如果要积极地参与政治选举,就必须去收集不同候选人的信息,如其所秉持的价值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政策主张、政治活动能力等,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并不是免费的,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他们还必须对不同候选人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自己的利益得失角度作出权衡.这就使选民面临着“成本约束”.预期收益与投入成本的差额决定着选民是否参与选举.如果成本高于收益,选民就会选择不参与投票.具体而言,选民选择不参与投票的情况有四种.

(1)选民预期收益很低时,即当选民认为各候选人提出的各项政策都不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收益,无论谁选举获胜自己都不能处于有利地位时,他们选择不参与投票.

(2)选民的投入成本很高时,即选民参与选举必须花费超出自己能够承受的精力和时间,而获得的利益收益又低于自己的期望值时,他们选择不参与投票.

(3)选民预期收益很高,但是当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参与选举,不需要承担投票成本,自己倾向的候选人也能获胜时,他们选择不参与投票.这就是选举中的“搭便车”现象.

(4)无论选民预期收益高低,当他们认为自己参与选举并不能改变选举最后结果,即他们对自己的政治参与作用预期比较低时,他们选择不参与投票.

此外,投票的成本是明显的,而收益则取决于选举的最后博弈结果,因而充满了变数,在选民投入成本之后,并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这种不确定性也必然影响到选民是否选择参与选举.当参与选举的成本高于收益时,选民就不会积极地参与选举,而选择不去收集有关的选举信息,保持一种对候选人的无知状态.这就是唐斯所谓的“理性而无知”(rational ignorance)的选民模型[1](P198).

(二)降低选举成本的政党意识形态

如何提高选民参与选举的热情,降低参与选举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有诸多的措施和方式承担着降低选举成本的功能.在理性选民假设的分析框架下,政党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政策主张就承担着以低成本对政党性质加以区分的功能.

政党在以一种组织形态存在的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聚合体,每个政党必然都有自己的明确的政治纲领,有其招牌性的政治主张.现代政党政治其实就是不同思想意识形态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分化组合的组织形态的政党与风格迥异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政党是一体两面.在政治市场上,选民如何对众多的政党进行区分,如何对涉及方方面面的公共政策进行比较,对并“不以政治为生”的选民而言,信息成本是极为高昂的,这成为他们参与选举的重要约束.而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就起到了降低信息成本的重要作用.

首先,意识形态构成政党区分的重要标识.世界各国的政党有着多样化的名称,某些在名称上极为相近但在政策主张上却有天壤之别,某些在政策主张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其在名称上的关联度.因此名称不构成选民进行政党区分的可靠依据,但其主张的意识形态却可以成为一面旗帜.因为意识形态是从其所主张的基本政治纲领和具体的政策主张中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政党处在意识形态坐标上的不同位置,不同思想形态的碰撞和竞争构成了政党政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基于现代政治理念而被赋予选择权的民众所选择的不是某个政治团体或个人,而是一种政治主张,一种思想形态.

其次,意识形态代表着不同政党所主张的政策倾向.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选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政党就各种公共问题提出的政策主张进行了解和比较.他们往往通过对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进行比较,预测他们当选之后可能采取的政策,从而作出自己的选择.“政党认同(party identification)会简化对不同政党计划或绩效记录所进行的充分比较.投票者可以通过独特的政党意识形态内在化,将其视为降低获得政治信息成本的一种方法.”[2](P97)

由此可见,政党的意识形态大大降低了选民参加政治选举的信息成本,从而使选民投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作为一种降低选举成本的有效途径,政党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解了选民的“理性无知”.所以,在民主社会中,参与政治竞争的各政党在重视组织形态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其思想形态的建设.各政党通过塑造独特的意识形态,使选民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对它们的了解,进而获得支持和认同.

二、适应偏好模型与塑造偏好模型

现代政治是一种民主政治,普通民众的利益和意志决定着政治的基本走向.各种政治形式的设计与政治制度的安排都是以增进民众福利为归旨的.在当代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是以选举政治和政党政治为主要形式展开的.但政党与选民之间存在契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政党与民众的这种关系就构成了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政党与选民关系的两种理论模型

新政治经济学在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分析中,把在政治实践中存在的复杂的政党与选民关系抽象概括为两种简单的理论模型:选民偏好适应模型和选民偏好塑造模型[2](P126).选民偏好适应模型指的是在民主社会中,选民的偏好和利益对政党的存在状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个政党都建立在一定的选民的偏好和利益基础之上,其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必须随着选民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及时地适应选民的利益要求和偏好分布而获得选民的支持.政治家专门追求偏好适应策略,如果他们要战胜有活力的对手,理性的政党领袖就必须使他们的政策立场尽可能与多数投票者的偏好保持完全一致.而选民塑造模型中则不认为政党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只是处于对选民的适应地位,而是着重强调政党在民主社会中的能动性作用,它认为政党凭借自己所具有的政治权力或组织权力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对社会政治的管理等方式塑造民众的偏好,以获得选民的支持.“偏好总体分布并非独立于政党竞争过程,它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政党短期和长期策略影响,也可能受将要分析的社会内外部大量其他因素的影响.”[2](P117)这两种理论模型对政治现实中存在的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基本方面作出了理论回应.这种理论模型的抽象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前提基础上的,前者建立在外生性选民偏好的基础上,而后者则建立在内生性选民偏好基础之上.

(二)内生性选民偏好与外生性选民偏好

选民的偏好究竟是外生于还是内生于政党竞争的政治过程与选民的政治偏好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公共选择理论最初的理论建构认为,选民的偏好是外生于政治过程的,并且是固定不变的.唐斯认为:“我们假定每个公民对好社会都有一个固定的认知,并且每个公民都同样地将这种认知与自己对政党政策的了解联系起来等在本质上,我们假定公民的政治偏好是固定的.”[1](P46)显然,这种假定与政治现实是有着很大的张力的.对此,唐斯辩解道:“理论模型应该首先通过其预测的准确性而非其假定的真实性来加以检验”[1](P21).

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选民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但是,后来公共选择理论流派学者们更倾向

关于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选民论文范文文献
于放宽这一理论假设,认为偏好不是外生的,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内生于分析过程的,并且呈现出变动的特点.“偏好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偏好的变化确实从属于外部影响力”[2](P125).他们认为“将偏好变化纳入经济模型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用以弥补检验这些模型的传统方法的无效性.”[2](P118)而具体到政治生活中,就是认为选民的政治偏好是在政治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政治家或政党并非被动地适应和迎合选民的意志而是可以通过塑造选民的偏好而获得政治影响力.唐斯本人也对其初始假设作出了修正,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党在意识形态上会作出调整以适应偏好的这种分布,他们也企图使投票者移向自己的位置,进而改变偏好的分布.”[1](P140)


选民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37848次 评论:4712人

三、适应偏好理论模型中的政党与选民关系

在适应偏好理论模型中,政党为了获取选举的胜利要对选民的偏好和利益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必须对选民的需要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选民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处于一种决定性的位置,而政党则扮演着一种“迎合”或“适应”的被动角色.选民的利益要求和偏好倾向决定着政党的制度结构和政策取向.从政治意义上考量这种模型,政党与选民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大众民主色彩.

(一)适应选民偏好分布的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用来描述一个国家内政党存在状态的理论范畴.以主要政党存在的数量为标准,可以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政党制度的出现、维持和变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适应偏好理论模型关注的是选民偏好分布对政党制度的影响.

政党制度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基础上的,而不同的选民偏好反映着社会基础的分化状况.当整个国家的民众在思想意识、政策立场、利益诉求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时,选民偏好的分布呈现为单峰状态.与这种状态相适应,一般会在这个国家中出现单一的政党,或者一个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大党和一些力量薄弱的小党,形成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个主要政党承担着回应几乎所有选民利益要求的社会政治任务.当社会形成两个界限比较分明的利益聚合群体时,选民的偏好分布呈双峰状表现出来.在这样的选民基础上往往会产生两党制.而如果选民偏好是以多峰状分布的时候,就具有了产生多党制的社会基础.在这种社会中,众多的政党都能够找到与其政纲或政策立场相应的选民的支持.


这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zhengzhi/sxzzgz/407714.html

当既有的选民偏好分布发生变化时,政党制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革,代表着新产生选民偏好的政党出现,而代表旧偏好的政党日趋衰亡.当选民偏好分布的峰值超过既有政党数目时,或者由于政治状态发生变革而产生了新的选民群体时,就为新政党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反之,则会出现政党衰亡的可能.由此,选民偏好分布的变化促成了政党制度的变革.

(二)适应选民偏好分布的政策选择

与选民偏好的整体分布对政党制度具有重要影响相对应,选民在具体社会问题上的偏好分布也会对政党的政策选择产生影响.政党在制定每一项政策时都必须对选民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好分布作出判断.针对某一社会问题,当选民的偏好分布呈现出单峰状态时,往往使政党在进行政策选择时出现一种被称之为“中位选民”的现象[3](P204).因为选民的偏好以单峰分布,就意味着支持中间立场的选民人数远远大于支持两端的人数.不同的政党要想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民的选票,就必须在政策选择上向中位选民所呈现出的偏好靠拢,最终提出符合多数选民意志的政策.在不同政党的政策选择向中位移动的过程中,虽然失去了处于两端的选民支持,但是由于其人数远少于中间的选民,所以是符合政党的利益要求的.为此政党在政策的选择时就呈现出趋同性的倾向.各个政党无论哪个获得执政地位,其政策主张的变化都不会太大.而如果针对某一社会问题,选民的偏好不是呈单峰状态分布,而是以双峰状态或者多峰状态分布时,不同政党就有可能坚持自己既有的政策主张,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在激烈的政党竞争中,执政党必须对选民的政治偏好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随时要对变化的选民偏好给予政策上的回应,否则就会由于政策偏离主流民意而失去民众的支持,最终丧失执政地位.而在野党则往往将自己打扮成民众的代言人,通过及时顺应选民的偏好转向而向执政党发难,指责其对民众的偏好缺乏有效及时的回应,从而在民众中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获得政党认同,为新一轮的政治竞争作准备.

四、塑造偏好理论模型中的政党与选民关系

在塑造偏好模型中政党掌握着主动权,而选民则扮演着被政党塑造的角色.选民的偏好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政党竞争过程中由政党的塑造而产生的,其内生于政治过程中,并且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中.处于政治竞争中

1 2

关于选民政治论文1500字,关于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参考文献:

经济与政治论文
手,分析了经。经济发展与政治趋向经济发展与政治趋向经济发展与政治趋向,摘要:亚当?斯密认为,在“无形的手”的指挥下,追求自利的个体将会更好地增进社会整体的利益。本文认为经济市场、。

政治与经济论文
究载文的选题分布、作。政治合法性与经济增长政治合法性与经济增长政治合法性与经济增长[摘要]政治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政治合法性的内涵与基础入。

时势与政治论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治学。

时事与政治论文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金华市婺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教研室文件,金婺教研室[2016]12号,———————————,关于转发金华市教研室有关教学评价与考试,教学管理,教研创新论文,课例研。

形式与政治论文
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

形势与政治论文
部负责批改该。2016形势政策课论文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高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05~2009年《世界经济与政治》载文评析为样本,对近5年来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论文进行统计,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并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概要的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政治。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
国政治也面临着政治经济化的状况,政治经济化对中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和把握政治经济化的内涵与作用对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调整优化、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摘要]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的多重发展趋势。它们不仅构。2005~2009年《世界经济与政治》载。

政治经济学硕士论文
定的论文题名页上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经验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方法。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

理性选民、选民偏好与政党政治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