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类本科论文范文,与言尽意:中唐―北宋的语言哲学与诗歌艺术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语言论文范文,关于语言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言尽意:中唐―北宋的语言哲学与诗歌艺术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语言及语言学及诗歌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语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2780;言.试作简略说明.韩愈写诗作文,不仅追求“词必己出”,也尽力做到意必己出.清顾嗣立(寒厅诗话》说:“韩昌黎诗,句句有来历,而能务去陈言者,全在于反用.等此等不可枚举.学诗者解得此秘,则臭腐化为神奇矣.”反用古人成语就是自出己意.此外,针对前人的某些说法,韩愈常常有意翻案出新,如许多批评家都指出他的(感春四首)之二和《秋怀诗十一首》之二独具翻案出新之妙18.伤春是传统一贯的主题,韩愈《感春五首》之一却“写出闲景兴”,“写得极乐19,一改旧诗意,也开了宋人“悲哀的扬弃”的先声20.阎琦把韩诗在语言上的创造分为巧喻、反用、去熟和用狠猛语、粗俗语四方面21,其实前三项也是韩愈自出新意的方式.
韩愈力求新意的诗法至北宋中叶达于极盛,嘉四年(1059)以王昭君为题材原型的同题唱和诗就是一场“意新”大竞技.先是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新意迭出,引起学韩诸人的极大兴趣,欧阳修、曾巩、司马光、刘敞、梅尧臣等人纷纷赓和,率皆以议论为诗,于前人未到处各出己意22,欧阳修甚至自认为平生最得意之作23.诗意翻新意识贯穿于宋人各类题材的作品,在咏史、咏物、题画、讽谕、抒怀等各类诗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翻案实例24.梅尧臣、苏轼、黄庭坚先后都提出过诗歌应“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主张25,自出新意当然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而诗歌题材也就相应地得到扩大.
在语言与世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韩欧诸人都相信并且要求诗歌能刻画出造化的真相,追求一种表现力度,他们用的是“镌”或类似的词语.韩愈《答孟郊》诗说“文字觑天巧”,是相信语言模写自然的能力.《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夸赞对方的诗歌则云:“《望秋》一章已惊绝,犹言低抑避滂谗.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剿.”“镌”义为凿、雕刻,“割”义为刺、雕刻,“镌”乃“加倍写法”26,极言语言刻画对象的详尽力度.欧阳修和王安石在许多场合使用“刻”、“雕锼”等同义词,意思都指向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能详尽地、丝毫不差地刻画出造化的真相27.从同义词的递相沿用,可以窥见诗歌语言观从中唐到北宋的继承与发展.
从韩愈到梅尧臣、欧阳修,他们的语言哲学都是为了让诗歌语言更准确地表现对象,这在天圣前后学韩派诗歌里有显著体现.上引材料说明,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歌都被欧阳修赞为能写出造化的真相,其语言刻画对象的力度尤为欧阳激赏.据宋人记载,梅尧臣“欲极赋象之工,作《挑灯杖子》诗尚数十首”28,可见他在这方面的操练.宋人谓梅尧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语“真名言也”,并具体称赞他的某些诗句为“状难写之景也”,某些句子为“含不尽之意也”29.清叶燮《原诗》卷四评论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歌说:“自梅、苏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必辞尽于言,言尽于意,发挥铺写,曲折层累以赴之,竭尽乃止.”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道出了二人的尽意特点.欧阳修的作品也意度尽出,其《明妃曲》“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两句被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视为“言意所会”的代表,叶氏同样称许王安石晚年诗“意与言会,言随意遣”.“宋调”起于韩愈,成于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诸人,盛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大家,其间一以贯之的哲学基础就是语言哲学上的言尽意论.因为要用语言尽意,诗歌语言便趋向于明晰精确.本文开头所引葛兆光的论述,把唐诗 (近体诗)称为表现感受与印象、埋没意绪的“表现”型诗歌,把宋诗称为表达情感与意义、语序完整、意脉清晰的“表达”型诗歌,无疑极有见地.
欧阳修在晚年把“斯文”托付给苏轼,后者在多方面继承、发展了座主的文化业绩和见解,其中包括言尽意论.苏轼对语言基本上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叙》明确表示聪之诗可以作为聪“得道浅深之候”,认为语言能够呈现出说话者的某种情状,或得道的程度,把语言当作意度的征候.《题僧语录后》也持这种语言本体观:“佛法浸远,真伪相半.寓言指物,大率相似.考其行事,观其临祸福死生之际,不容伪矣.而或者得戒神通,非我肉眼所能勘验,然真伪之候,见于语言”.
这种语言的乐观主义态度很容易导致对早期儒家怀疑主义语言观的不满.欧阳修驳斥了《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经典话语,苏轼则对孔子“辞达而已矣”的标准作出新的阐释:
孔于曰:“官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日: “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所谓“了然于口与手”,讨论的是言与意的关系,是相信言辞完全能表达主观意念,即“辞达”.对绘画语言,苏轼亦作如是观,《文与可画篑筲谷偃竹记》强调“心手相应”,也即此处所谓“了然于口与手”.做到“辞达”并不容易.在言、意、物三者关系中,首先要求对物“了然于心”,即主观意念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达到这一步已经很难,故苏轼有“千万人而不一遇也”的慨叹,更何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但惟其困难,正见出诗人用语之工巧.在苏轼看来,陶渊明就是这样的诗人.在《书诸集改字》中,他评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认为“见”字可喜,而诸本作“望”便神气索然.可见问题不在语言能否尽意,语言本能尽意,关键看作者能不能找到传情达意的最佳话语――而这正是欧阳修的看法:“雄文大手”方能“无施不可”、“曲尽其妙”.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把陶渊明的自适心态与用字联系起来,与梅尧臣把诗歌落实到语言是一致的,说明在他们心目中诗歌的根本问题是语言问题.苏轼<评诗人写物)又指出:“诗人有写物之功.”强调用语言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质也是“曲尽其妙”.
三、中唐一北宋禅宗的“语言学转向”
与韩愈、欧阳修、苏轼诸人在儒学和文学领域反转传统语言观的思潮相呼应,中唐到北宋的禅宗对语言的表意功能也乐观起来.本来,禅宗不相信语言能把握存在、传承大道,甚至要求取消语言,对语言持虚无主义的态度30.但是,葛兆光对9至10世纪禅思想史的研究表明,这个时期佛教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发生了一个深刻的“语言学转向”.这个转向“从思想深层看,是语言从承载意义的符号变成意义,从传递真理的工具变成真理本身,大乘佛教关于真理并不是在语言中的传统思路,在这时转了一个很大的弯子,似乎真理恰恰就在语言之内”31.周裕锴师对禅宗语言史的考察也表明,受同时代儒家言意观的影响,宋代禅宗也走向了语盲之途,认为语言是心的显现,把语言作为得道浅深的征候,相信言能传道.于是,“无字禅”变成了“文字禅”,禅宗从“不立文字”变成了“不离文字”.其中“文字禅”的公开倡导者、主张禅教合一的惠洪最集中地体现了这种语言观,他坚信语言文字本身完全能传达义理,甚至书面文字对理解义理也构不成任何障碍32.
尤可注意者,与苏轼并称的黄庭坚也相信语言的表意功能,不同的是,苏轼从创作主体的角度,阐发儒家的命题;黄庭坚从接受主体的角度,质疑禅宗的教规.作为古代禅师言行的文字记录,禅宗语录曾颇受非议,被认为无助于传道.针对这种非议,黄庭坚辩护说:
佛以无文之印,密付摩诃迦叶,二十八传而至中夏,初无文字盲说可传可说.真佛子者即付即受,必有符证印空同文.于其契合,虽达摩面壁九年,实为二祖铸印.若其根契不尔,虽亲见德生,棒似雨点,付与临济,天下雷行,此印陆沉,终不传也.今其徒所传文字典要,号为一四天下品,尽世间竹帛不能载也.盖亦如虫蚀木,宾主相当,偶成文尔.若以为不然者,今有具世间智、得文字通者, 自可闭户无师,读书十年,刻菩提印而自佩之矣.故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苟非其人,遭不虚行.”33若是钝根人,即使亲自见到高僧大德,也无法获传菩提心印;若是利根人,即使无师传授,也可以通过闭门阅读语录而自证心印,因为透过语言能够捕捉到说话者的意念.换言之,语录中的语言已经完全传达了前代大师的“意”,至于读书者能否悟道,就看接受者的素质――所谓“根契”――如何.庄子认为后人通过书本所读到只是“古人之糟粕”34,早期禅师告诫学者“莫向文字中求心”35,黄庭坚则认为通过读书能达到与古人契会心印的效果.两种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其原因就在于庄子和早期禅宗都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强调“道”的不可言说性,消极看待语言;而黄庭坚则对语言持积极看法,相信“道”可言说,言能尽意.黄庭坚是北宋后期站在诗学、理学和禅学交接处的重要人物36,他对语言的乐观主义态度标志着中唐到北宋的儒学、禅学和诗学领域在言能尽意的语言观上达成了共识.
四、言尽意论与诗歌语盲大变局
于是,在对待语言表意功能的问题上,传统儒家、道家的怀疑主义态度和掸宗的虚无主义态度基本被宋人的乐观主义态度所替代.于是,在诗学领域,随处可见对言能尽意的赞叹和满足.前引欧阳修对韩诗“曲尽其妙”的夸奖和叶梦得对欧阳修、王安石诗“意与言会”的评价就是显例.此时期的批评家相信语盲完全可以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念相契合,而此时期的诗人的作品也被认为达到了意与言的同一.有了这种自信,诗人似乎真的可以做到任什么内容都能表现得好.宋代诗论里经常可见对诗歌语言“曲尽形容之妙”的赞语,古人“言不尽意”的苦恼和遗憾被宋人“曲尽其妙,毫发无遗恨”的满足所取代37.由此出发,造语下字的精确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得到强调,多歧义的语言则被视为诗病,前引梅尧臣批评“语涉浅俗而可笑者”即是一例.又如:
程师孟知洪州,于府中作静堂,自爱之,无日不到,作诗题于石日:“每日更忙须一到,夜深常是点灯来.”李元规见而笑日: “此无乃是登溷之诗乎!”38本意是写爱静堂而每日必到,结果却被人故意理解成每日如厕.并不是语言不能准确达意,而是表达者造语不工,没有描述出独特的“这一个”.因此,诗人需要锤炼精确高妙的语言,“觅句置论句法”,“要以溜亮明白为难事”39.
基于对语言的信任,宋人在言、意、物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据周裕锴师研究,大约可总结出两点:一是要求“意与言会”,强调主体意念的准确传达;二是要求“写物之功”,强调客体形神的准确刻画40.韩愈是这种理论的鼻祖,他们共同的语言观是言尽意论.一方面要求语言与意度契合无间,另一方&
关于语言类论文范文集
无论是韩愈追求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再”,还是欧阳修称许的“无施不可”、“曲尽其妙”,无论是梅尧臣的“造语”,还是苏轼的“辞达”,着眼点都在语言,说明在他们心目中,诗歌的根本问题是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中唐一北宋的诗歌革新实质上是语言本体观的反转,是诗歌语言的革新,语言取代意象被视为诗歌的第一要素,诗歌的优劣不在意象的优劣,而在语言的表现力,在于表达的“尽”否和“造语”的“工”否.于是,韩孟诗振和李贺翻空出奇,白居易及白体诗人浅切务尽,贾岛及晚唐体终日“苦吟”,李商隐及西昆体避熟就生,梅尧臣操练“意新语工”,欧阳修、王令、王安石实践刻露骨,苏轼以文为诗,黄庭坚及江西诗派醉心“句法”:注重语言革新是他们的一致追求.宋代禅宗被人称为“文字禅”,而典型的宋诗也被人称为“以文字为诗”.作为对本朝诗学的总结,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有句法、造语、下字、锻炼等专门探讨诗歌语言的部门,足可见出宋诗学创作理论的语言学倾向.宋代诗学一路行走的是语言之途,中唐一北宋的诗歌发展实质就是一次“语言学转向”的运动.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zhexue/ljx/386855.html
言尽意论对宋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相信言能尽意,“意”也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要“炼意’,要求“意新”,要“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由此形成了宋代诗学中的“尚意”观41,也扩大了宋诗的题材42.宋人的尚意主要是“言志”,更多的是主体的理性认识,倾向于明晰而非朦胧43,在此背景下要求“尽意”,遂不得不“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要把明晰的理性认识精确地表达出来,就需要“语工”,选择准确工巧的用语,终于走向“以文字为诗”.
本文是上海财经大学新进博士课题《社会转型与诗歌变迁:中唐到北宋》(211―b―230正)的部分成果.
①清代叶燮《百家唐诗序》指出,中唐的”中”是“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独得而称中者也”,即谓中国诗歌的发展以中唐为最大转折点.见《己畦文集》卷8,《郎园先生全书》本.游国恩在1957年发表的文章里把中国古典文学史分成六个时期,第四期是中唐到北宋末,视为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转变时期.见游国恩《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526―539页.游先生也许是文学史分期问题上“中唐一北宋”说的第一人,
关于语言类本科论文范文,与言尽意:中唐―北宋的语言哲学与诗歌艺术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艺术与哲学论文
验单位之一,研究范围涉及科学,语言,艺术,早。哲学论文提纲资讯社会学,哲学论文提纲年度际的能力,培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能.,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
哲学与人生论文
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大学生哲学论文2016年版,大学生哲学论文浙江第届"挑战。
哲学与人生的论文
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大学生哲学论文2016年版,大学生哲学论文浙江第届"挑战。
数学与哲学论文
试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科技常识,环境保护,国情,省。大学生哲学论文2016年版,大学生哲学论。
医学与哲学论文
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着作10余部,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农村思。哲学论文第一部分东吴大学哲学。
与哲学有关的论文
文.一篇论着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文献序号要与正文。哲学论文年度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二,研究方向,(一)030501马克思主。
生活与哲学论文
.中学语文5.中学政史地,6.中学数学7.中学理化生,8.中小学英语9.中小学体,音,美(艺术),10.幼儿教育11.职业教。小学论文题目链接,论文标题与生活链接2007年小学科学专。
哲学与生活的论文
.中学语文5.中学政史地,6.中学数学7.中学理化生,8.中小学英语9.中小学体,音,美(艺术),10.幼儿教育11.职业教。小学论文题目链接,论文标题与生活链接2007年小学科学专。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
识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作品论的相关章节,从而突。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式在不同语境中的适应情况.,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教材:《实用现代汉语修辞》,王本华知。
***语言艺术论文
分),19.文化遗产(2学分),20.艺术体制与艺术体制论(2学分),d类:,,.,论文题目确定后,,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b,专业学。艺术教育论文题目下载附件7,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