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中国哲学专业对象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对象及感性及哲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对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对象性意识”.在他看来,撇开这种原初的“感觉意识”,世界的自明性就成了疑问.当然,情形也如我们看到的,由于费尔巴哈仅仅从“客体”方面而不是从“主体”方面、从“直观”方面而不是从“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作为意识与世界统一的“中介”(身体),因而,他最终没能够实际地开展出真正意义的“感觉意识”的现象学.但其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意图,无疑极大地启迪着马克思.
二、“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原则与感觉意识现象学之真正开启
应当承认,依凭感性-对象性原则,费尔巴哈触及了意识主体哲学的要害,揭露了其从“我思”出发可以通达对象实体的虚妄性,从而提示了走向“感性客体”即“回到事情本身”的出路.但是,由于拘执于“单纯的感觉”和“单纯的直观”,由于立足于“理论的立场”,费尔巴哈不仅没能瓦解意识主体哲学的形而上学机制、找到通向感性世界的出路,反而在哲学上表现出大踏步的倒退(退到康德哲学以前).这一悲剧性的复辟和命运般地落在黑格尔哲学之下的结局,促使马克思不得不重新审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即通过批判的再批判来实现对感性-对象性原则的重大改铸,把感性-对象性原则发展到“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原则.随着这一原则在存在论的根基处展开的倾覆性的哲学革命,马克思决定性地站到了现象学的当口.
基于感性原则或对象性原则,费尔巴哈不仅把人和对象世界看做是外在于人自身思维的(有别于意识主体哲学的“在内存在”),同时也认为,由于感性原则或对象性原则的“受动性”,通过对象性意识或感觉意识,人不仅可以获得对自身的确证,也可以获得对一切感性对象的确证,亦即通过感性-对象性意识,人和对象世界即可达到自身的明证性和确定性,或实现“现象的本质还原”.对此致思,马克思原则上是赞同的.然而,问题在于:基于“直观的对象性”或“对象性的直观”的感性原则,由于是“单纯的直观”和“单纯的感觉”,是哲学家带着高级的“眼镜”来“看”来“观”,所以,其所言及的一切对象及其本质仍然不过是循着“理论立场”而来的一种先行设定和肯定.如果说传统意识主体哲学在意识内部设定对象或规定对象,无非是以观念来把握观念之抽象的对象(“思想物”),因而这种哲学根本没有、一点也没有触及现实对象本身,那么费尔巴哈之立足于纯粹的直观和单纯的感觉直接断言对象的实在性,本质上与意识主体哲学一样,是对对象及其本质的一种先行设定和肯定.试想,基于纯粹的直观和感觉而来的直接断言,如果不是有一种对“现成性”的先行承诺,又如何可能呢?对于在费尔巴哈那里给予意识主体哲学始而批判(指他站在“感性原则”的立场上)继而又同归(即最后又消融在意识主体哲学之中,成为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支脉)的这种现象,虽说《手稿》中的马克思没有十分明确的判定,但也不是没有疑云的.这也是我们看到,马克思在展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亦即重新审视费尔巴哈给予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时,略显一些“犹豫”.然而,当马克思实际地展开对费尔巴哈批判的再批判时,这一批判决定性地引导着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感性原则的重大改铸,即把“感性-对象性原则”发展到“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原则.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再批判,是围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问题展开的.就当时看,不说鲍威尔、施蒂纳等人,就连在批判旧哲学这个领域做出过“真正重大发现”的费尔巴哈,也还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仅仅理解为是一个“形式的问题”.然而,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关乎“本质的问题”.所以,当“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时,“看作在否定神学(超验性等等)之后又肯定神学的哲学,即同自身相对立而肯定神学的哲学”时,马克思则竭力主张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中所包含的积极东西.在马克思看来,当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和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时,黑格尔是把“历史”理解为“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尽管这一理解是以一种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方式来表达,但毕竟这一“非批判的运动”具有“批判的形式”.因为,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人的自我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3](P101).
马克思十分赞赏黑格尔从劳动活动来把握和理解人及其历史.按照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看法,没有“劳动”这种“陶冶事物”的对象性活动,意识就不可能摆脱直接性和本能性,“自然意识”就不可能提升为“精神”(“纯粹意识的自为存在”).而没有“精神”,没有意识对对象的全面自由的关系(动物的意识始终只有依赖其对象的存在),也就无所谓人的存在(主体性存在),更无所谓人的“历史”和人的“世界”.正是基于黑格尔的这一看法,马克思说道:“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只有通过人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而这首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3](P101)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是说,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或作为人的存在物的现实,乃是劳动和历史的结果.当然,马克思又认为,由于在黑格尔那里,他把人、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把“劳动”仅仅理解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所以最后的结果竟然又是:一切对象就其作为意识的对象,无非是自我意识的外化,是对象化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本身.
从劳动出发,本当可以积极地引导出真正现实的人及其历史,但为什么这一切在黑格尔那里最终又消融在抽象思辨的逻辑之中呢?为什么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又被黑格尔最终取消了呢?在马克思看来,问题再清楚不过,因为黑格尔的出发点是“思辨的思想”,它由始至终就不在现实的“感性”世界中驻足过.纵然有片刻的停留,也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在形式,而这种异在形式最终要为自我意识所扬弃和收归.
通过对费尔巴哈批判的再批判,马克思得出如下结论:费尔巴哈强调从“感性出发”是正确的.因为,科学只有“从感性需要和感性意识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的直观性由于缺失发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使人自身和对象世界最终又成为抽象的东西.黑格尔从劳动活动、从否定性(意识的自为存在性)来理解人自身和对象世界,其中确乎蕴含着发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然而,其所谓的“活动”由始至终都是“思辨的思维”活动,所以人自身和对象世界最终也无可回避地成为抽象的东西.显然,问题的出路已经被这样宣示出来:费尔巴哈的“直观性的对象性”需要通过“活动”的原则加以改铸,而黑格尔的“活动的对象性”必须为“感性”原则所贯穿.一言以蔽之,活动的对象性必须以感性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的出场.正是这一原则的确立,“感性意识”或“感性活动”意义上的“感觉意识”的存在论现象学才得以真正发生.
三、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之具体展开
如果说传统形而上学本质上是一种“意识主体”哲学,这一哲学自始就是以扬“心”抑“身”、醉“识”蔽“身”、尚“思”去“身”为自己开辟道路,那么,马克思通过“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原则所实现的对意识主体哲学彻底倾覆,则是以坚决捍卫“身体”的地位为自己开辟道路.就此而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所实现的是“身体”从意识主体哲学的围剿中成功突围.如果说随着“感性活动”原则的提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存在论的新“境域”得以开启,即一个意识与世界的原初关联的图景得以呈现,而“感性活动”的前提又必须在“身体”的“原初经验”或“原始综合”(有别于康德的意识“先验综合”)的意义上来理解(按照梅洛-庞蒂的说法,“行动”的前提是原初的“知觉场”,所有的行为是在这种场域中来展开的),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意识与世界原初关联的“中介”――身体,无疑是存在论现象学的.而身体的“原初经验”或“原始综合”,实际上是一种现象学的“感觉意识”或存在论意义上的“感性意识”.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现象学视阈的展开路径即是:通过“置身”于世界的“身体”,来理解“感觉意识”,通过“感觉意识”来理解“感性活动”,通过“感性活动”来理解“历史”(人自己的生存展开过程)和社会.正是如此,所以特里依格尔顿在《审美意识形态》中这样指出:“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历史和社会的重新思考,这一次是从身体开始的.”[5](P193)当然,马克思那里的“身体”指的是“劳动的身体”.[5](P192)
在《手稿》中,马克思就“对象性活动”这样指出:“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3](P105)这一说法,可谓是马克思对“对象性活动”之为“感性活动”所作的原则高度的表达,亦即存在论现象学的表达.因为,这里实际上是说:“对象性活动”无疑是“主体性”(人的存在)的表现,但它的载体不是作为纯粹意识的“我思”,而是两脚深深陷入“大地”中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肉体的”人,即“身体”.
“身体”作为活动之“主体”如何可能?的确,在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里绝无可能!因为,在它们那里,人不是被彻底“物质”实体化,就是被彻底“精神”实体化.不错,前者从生理的或自然主义角度出发看到了“活动”的自然基础,但由于把“身体”仅仅理解为一堆纯粹“物质的躯壳”,所以,实际上否定了身体之作为活动的“主体性”.后者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由于把“人”等同于纯粹的“自我意识”,“活动”遂被仅仅理解为纯粹意识的自我活动.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把“对象性活动”理解为是“自然存在物的活动”.对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马克思作了如下理解,他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3](P105)按照马克思这一理解,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即“身体”的存在,其特性就在于“能动而受动”.作为能动的、欲望的身体,它“意识”或“经验”到它之外确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它要欲求的对象或自己生命的表现对象.但是,对象如何成为它自己的对象,它自己的本质力量如何来表现,取决于“身体行为”的自由
关于对象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感觉意识的现象学视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博士文》中的自由思想探微
#12298;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阐发了其自由思想.偶然性范畴的本体论意义,表明人的自由&。
马克思哲学原理论文
技发明制作,论文评分表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
博士经济论文
出浪漫主义的端倪:重新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求[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张瑞臣,庄振华.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以“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
经济博士论文
出浪漫主义的端倪:重新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求[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张瑞臣,庄振华.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以“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
大学哲学论文
东吴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东吴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哲社类调查报告论文编号作品类别12341生物农药普及之路——基于山东省的调查研究经济12270青威烟地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调研经。
医学哲学论文
中文系学年论文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
科学哲学论文
2,。中文系学年论文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文
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明),2.科学研究论文(小论文),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马哲论文3000字始创新意识,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作品形式及相关说明,1.发明创造作品(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