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统计分析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国内医院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参考文献专业与统计分析及中医药及中药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统计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目的了解近年国内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报告现状.方法通过CNKD数据文献检索,归纳、分析文献报道中各医疗机构或地区的中药ADR数据.结果中药ADR发生率在总ADR中占一定比例,注射给药、联合用药、特殊人群比例较大.结论中药的ADR不可忽视.应控制、减少中药制剂生产、保管、使用各个环节产生ADR的因素.
关 键 词 :中草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8-0018-05
近年,人们长期大量使用西药后的不良作用逐渐凸显,加之化学药品新药开发费用高、周期长、投入大,新药开发的重点逐步转向传统药、民族药、中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占世界总人口的80%,未来10年内将在世界范围全面兴起中草药开发,为我国传统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但中药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出台后,中药ADR的报告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国内中药ADR的现状和研究对策,增加对中药ADR的认识,现就中药ADR作一文献统计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文献检索数据库系统选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D期刊全文库.
1.2方法
以“中药”和“不良反应”为关 键 词 进行检索,分析检索结果.近两三年ADR分析较多,亦有对2000年以前ADR的分析.本统计分析以2002~2006年的文献为主,选用各地区或单位报告的药品ADR(包括中药)数据分析文献.综述性、单个药品ADR的汇总或总结性文献不在本统计分析之列.
2结果
2.1不同医院、地区报告的中药ADR所占比例
对不同地区或医院ADR报告分析作一汇总,见表1.
2.2不同医院、地区报告中药ADR的品种和给药途径
检索的文献中,有的只统计和分析了中药ADR,列出了引起ADR的品种,未显示与总药品ADR的比例.由于大部分中药制剂为复方,即使单方制剂也是多组分,因此根据药品的处方组成,就单方和复方制剂及注射途径的ADR作一比较,见表2.
2.3引起中药ADR的用药配伍情况
临床治疗中往往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文献检索中有配伍用药引起中药ADR的数据,但不多,见表3.
此报告只笼统说明2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的ADR例数
2.4中药ADR的发生系统或部位
文献检索表明,绝大部分ADR的发生系统或部位主要是[2,3]:(1)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全身充血性红斑疹、荨麻疹、瘙痒、面部潮红、局部皮疹或弥漫性出血、注射部位红肿);(2)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胸闷心慌、早搏);(3)神经系统反应(头痛、眩晕、睡眠不安、烦躁、嗜睡);(4)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肝损害、药物性肝炎、厌食、食欲不振、消瘦);(5)呼吸系统反应(干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6)发热(发抖、寒战、高热);(7)过敏性休克、大汗、心悸、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丧失;(8)泌尿系统反应(肾损害);(9)血液系统反应(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10)其它(唇麻木、手足麻木、双眼睑水肿).现将检索中常见的ADR症状按例数汇总,见表4.
2.5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药ADR的发生情况
ADR报告中要填写性别和年龄.在中药ADR的文献中,统计分析均包括年龄和性别,但结果不尽相同.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中药ADR发生例数汇总,见表5.
大学生如何写统计分析毕业论文
播放:32476次 评论:6059人
3讨论
3.1中药ADR不容忽视
由表1可见,中药ADR在总的药品ADR事件中占相当的比例,临床使用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各医疗机构的报告比例差异较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医院的用药习惯和品种结构有关.文献均未对中西药的总体用药结构作比较,地区汇总报告分析中中药ADR的报告比例也有较大差异.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cankao/373471.html
3.2中药制剂注射给药的ADR发生率较高
贾毅婕等[2]报告,中药口服制剂的ADR占44例(57.1%),这可能与该院使用中药口服制剂的品种多、量大,且多种药物配伍使用有关.但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及中、重度ADR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肌肉注射引起的皮肤损害较多.由表2可见,中药ADR中注射剂占绝大多数.由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因而引起ADR的原因复杂.中药材本身的毒性成分、大分子物质,中药注射剂提纯残留杂质等均可能引起ADR,如动植物蛋白,多肽等大分子,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以及药物本身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引起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中的鞣质是致敏的主要原因.中药注射剂制备、提纯过程中杂质的控制不达标,是产生ADR的重要因素[4].
3.3联合用药增加ADR的发生率
目前中药注射剂多是单味中药,但仍是多组分的.如鱼腥草注射液含鱼腥草中提取的挥发性有效成分癸酰乙醛、月桂醛等;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含挥发油1.5%~2.0%,其中包括以莪术醇、莪术酮为主的20余种成分.这类药物的ADR较多见.一项中药文献统计中葛根素ADR的发生率居第2位,2005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示警惕葛根素的ADR.表2表明,单方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不比复方制剂低,原因之一是报告中没有说明是否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其二与提取工艺有关.由于中药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控制水平的制约,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注射液发生ADR的类型可能不同[5],可比性不强.由表3可见,联合用药增加了ADR的发生率,但涉及联合用药的报告分析很少,没有更多的数据说明合理配伍可减少ADR的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中药注射剂与提取工艺、溶媒、pH,配伍使用可能增加溶液微粒;与输液型溶媒及西药注射剂合用亦可能增加ADR的发生率;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中药,未按中医理论合理配伍也会增加ADR的发生率[6].
3.4中药ADR的发生类型复杂
不少中成药是多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化学成分复杂,即使是单味中草药的提取物也是多组分的,所以中药制剂引起ADR的种类常多样化,且在同一患者身上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文献表明,主要有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发热和过敏.其他如泌尿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视觉损害也不容忽视.注射给药时,常见药液半抗原物质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高致敏原,引起注射部位红肿.过敏性体质患者则更易引起过敏反应,表现出各系统的不同症状.
3.5中药AD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不同的.刘静等[7]报告男女之比例为323∶219,其他文献报道为1.47∶1.表5数据显示男女比例几近相同,因此,笔者认为,性别与中药ADR发生的关系不大.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及一些酶系统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老年人一般多种疾病并存,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并有长期服药、重复服药、漏服等现象.而老年人各器官、系统功能和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对药物代谢的耐受力降低,药动学也有明显改变,以肾血流量尤为明显,因此发生ADR 的几率也较大.
4中药ADR的预防和对策
首先应严格执行GLP,以规范、科学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为临床研究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照;医院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的监控;医生与患者应改变中药无毒或副作用小的偏见,高度重视中药ADR的严重性;应由中医辨证施治用药;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避免与其它药品混合,以免发生化学或药理配伍禁忌.若临床治疗需要中西药配伍使用,则应密切观察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及早识别过敏反应,一旦出现ADR应及时停药,给予相关治疗;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成分及禁忌证.
参考文献
[1]左言富.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江苏中医药,2005,26(5):1-6.
[2]贾毅婕,王育琴,常红军,等. 77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与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4:231-234.
[3]阎敏,李新中,陈卫红,等.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5):58-60.
[4]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706.
[5]黄芳华. 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浅析中药注射剂研发中的若干问题[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3):9-13.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统计分析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9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6]宋华. 探索非正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