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城市论文范文,城市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基于文献数量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城市及文献及规模方面的参考文献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城市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题名检索,从而获取对不同城市进行研究或关注的论文数量,并通过论文的数量对中国地级及其以上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于文献数量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基本符合捷夫法则.具体结论如下:其一,由于对上海和北京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差较小,中国城市文献规模分布呈现出较低的首位度,而习惯意义上的“北上广”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等级体系.其二,Zipf维数q整体水平小于1,表明学者对城市的研究较为分散.其三,Zipf维数q从2000年到2012年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学者对城市的研究呈现逐步分散的过程.其四,中国地级及其以上城市文献规模的等级体系整体上呈现出从金字塔式向纺锥形结构演变,中等文献规模的城市在数量上占据多数.
关 键 词 :Zipf法则;城市等级体系;CNKI数据库;文献规模;中国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有较多的成果,其中Zipf法则(捷夫法则)是一个较为著名的经验定律,他指出一国内经济活动现象规模分布服从指数为1的幂律分布[1].1913年F.Auerbach在对5个国家和美国城市人口的研究中发现人口规模与其相对位序的乘积是一个常数[2].1925年Goodrich通过对美国1890年到192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首位城市人口与末位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数目在取对数之后呈现出某种线性关系[3].同年,Lotka发现城市人口与城市位序的0.93次方相乘的积为5000000这个常数[4].1936年Singer把研究成果概括为更加一般化的公式,城市人口与城市位序取自然对数后呈现出一次线性关系[5].1949捷夫提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城市规模分布规律可用更简单的公式Pr等于P1/R来表达,其中Pr是第r位城市的人口,P1是第一位城市的人口,R是Pr的城市位序.实际相当于幂指数为1的特殊形式[6].
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是否符合捷夫法则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的实证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所差异,然而城市人口和位序基本符合捷夫法则.Rosen和Resnick在1980年就研究了44个国家197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发现几乎所有的国家位序规模指数在0.8~1.5之间,基本符合捷夫法则[7].此外,还有较多的学者通过不同层级的区域和不同的国家对捷夫法则进行实证性研究[8-11].在研究的过程中,城市人口规模是最为常用的指标,但是城市人口的规模也有不同的统计口径,是城市范围内的城市户籍人数还是城市范围内的总人数,是所有人口还是常住人口,不同的统计口径会造成城市处在不同的等级体系中.采用人口规模对城市等级体系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周一星等在对中国城市中心性等级体系的研究中所用的指标是城市范围内的非农从业人口[12];王义民等对河南省城市体系等级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建成区人口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规模,然而由于在实际资料中缺乏统计,因此使用了市区范围内的非农人口[13];谭建华等在对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也是市区非农人口[14],刘妙龙在运用等级钟理论对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指标也是以人口为基础[15];李少星也认为人口指标的连续性较好,误差水平较低,在对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使用的人口指标[16],高超在对环渤海港口城市等级体系的研究中使用的也是城市非农人口指标[17].
城市人口规模可以作为城市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它绝不是唯一的方面.比如,杨宇等在对新疆城市体系的研究中认为相比人口规模和行政等级体系等方法,客货运输数据更能直接和准确地反映区域运输联系和真实的区域关系,因而采用的指标是客货运量[18,19].王英杰在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研究中则采用了经济潜力与可达性相结合的指标[20].张协奎等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综合实力等级体系的研究则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性的指标[21].薛俊菲所使用的指标是中国14家主要航空公司的航线数据[22].孙中伟在对世界城市等级体系的研究中运用的是网络可达性的指标[23].钟业喜等对中国城市等级体系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城市始发列车的数据[24].
本文所关心的是在学术研究中,城市规模文献分布的规律,并同时探讨捷夫法则是否对城市规模的其它方面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然而,无论是常用的人口指标,还是不太常用的铁路网络、航空网络和客货运量、互联网等其它指标,以往学者都是在分析客观城市规模是否符合捷夫法则.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是期刊网中数据指标,它表示学者在发表科技论文中对不同城市关注的程度,属于主观世界的城市等级体系.然而这里的主观不是某位学者的主观,而是学术社会中集体意识的综合反映的统计.同时,学者的科学研究也非随意而为,他们对城市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时总是选取那些有意义且能够激发学术话题的城市.当然有些城市的科研能力较强,受到国家各种基金项目资助的机会也较多,也会造成对不同城市研究的文献数量产生影响[25].因此,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捷夫法则对意识形态领域中我国城市等级规模是否具有同样的适用意义.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题名中包含城市名称的文献即为对该城市关注的文献.参与检索的城市是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共有288个城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和269个地级城市.研究的时间跨度是2000年到2013年共14个年份.之所以选择CNKI数据库,是因为其内容较为全面,且使用较为广泛[26].该数据库中包含期刊、硕博论文、会议、报纸、统计数据、工具书、指数和标准等不同的内容模块,本文只选取期刊中的数据,期刊中的文献数量最能代表学者对城市关注的程度.硕博论文与该城市培养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数量有关,且一些高校的硕博论文并没有或者只有少量一部分被收录,因此本文没有采用这些数据.会议中的一些论文具有探讨的性质,并且很多会议论文会在不同的期刊中发表出来,为避免重复,本文也没有选取这些数据.报纸中的文献受到城市报纸行业发展的影响,其它一些模块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表明学者研究的意志或兴趣,因此仅采用期刊中的数据. 在期刊网中表征学者对城市关注与否主要看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某城市的地名.有时在论文内容中出现的地名并不足以表示学者对该城市的关注,有可能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偶然提及.如果在一篇文献的题目中包含了某城市的地名,则可以视为学者对该城市进行了研究或关注.偶然也会有例外,比如在统计关注长春这座城市的文献时,检索题目中包含“长春”的文献,这些文献大部分是对长春这个城市的关注,然而个别文献是以“长春花”或“长春花碱”为研究对象,这些文献应该去除.还有一些城市的地名在含义上更多地包含了其它意义,并非是该城市地名,比如日照市,单纯检索“日照”可能会出现歧义,论文中以这座城市为研究对象的题目往往使用的是“日照市”而不是“日照”.对于这些有歧义的城市名字,本文进行了一些处理(表1).在其它情况下,本文的检索规则一般采用城市的简称.比如广州市和郑州市的文献数量分别通过检索“广州”和“郑州”来获取.尽管在检索的过程中本文进行了上述处理,仍然难免有一些与城市无关的文献恰好包含了这种字样,会造成检索结果出现误差,但是这些文献的数量较少,数据检索的结果还是能够反映学术社会中对不同城市关注的程度.另外,本文数据检索的时间是2013年9月4日~6日,因此包含了2013年的数据,但是并不齐全.
2.2 研究方法
城市首位律和位序规模法则是城市地理学对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其中,城市首位律是马克杰斐逊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本文分别用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其中2城市指数是指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4城市指数是最大城市与第2、第3和第4位城市人口数之和的比值,11城市指数是指最大城市与第2到第11位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乘以2.位序规模法则是分析是城市地理学中用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经过F.Auerbach、A.J.Lotka和G.K.Zipf等人的努力,位序规模法则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等级体系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其公式为:
lgpi等于lgp1-qlgRi (1)
其中,Pi表示第i位城市的人口,Ri表示第i位城市的位序.在本文的研究中首位律和位序规模法则中的人口指标均用文献数量来表示.q为常数,|q|小于1表示城市的规模较为分散,高位序城市规模不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q|等于1表示城市规模分布为捷夫法则的理想状态.|q|大于1表示城市规模分布较为集中,高位序城市发育明显,中低位序城市发育不突出.
3.研究过程与结果
3.1 基于累计文献量的城市规模体系
截止到2013年9月,在所研究288个城市中,2000年总文献量为37801篇,2004年达到54377篇,2008年达到91215篇,2012年达到108890篇.除去2011年相对于2010年有少量的下降,其它年份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从不同城市文献规模的等级体系来看,总文献量在10万以上的城市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表2).5万~10万文献数量的城市是空缺的.1万~5万文献数量的城市有广州、南京、天津、重庆、深圳和昆明等20个城市.5000~10000文献数量的城市有兰州、郑州、桂林和延安和大同等30座城市.5000文献量以下的城市有柳州、宜昌、连云港、焦作、遵义、抚顺和滁州等共236个城市.省会城市中仅有贵阳一个城市的累计文献量不足5000,处在最低的城市等级.1万文献量以上的城市共有22个,西部地区仅有昆明、成都、西安和重庆4个城市;中部地区仅有武汉一个城市;郑州、长沙、石家庄三个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的文献量略低于1万,合肥和太原的文献量则更低.其它文献量在1万以上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图1).人们习惯意义上的“北上广”其实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规模等级.上海和北京的文献规模总量均是广州的3倍以上,而与广州处在同一规模等级的南京和天津等城市,其文献规模量也仅仅是略低于广州,而从较新年份的年度数据来看,广州的位序仅能排到第五位.
3.2 基于年度文献量的城市规模体系
从单一年份对城市关注的文献数量来看,2000年到2012年13个年份中上海作为首位城市的年份有5个,北京作为首位城市的年份有8个.在2000年之前,上海的累计文献量为38313篇,北京市的累计文献量仅为31200篇.2000年之后,关注上海的文献量年增速明显低于北京,2002年关注北京的文献量已经与上海基本持平,2003年北京超过上海.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单一年份的文献量超过1万篇,而上海尚不足8000篇.2010年上海的文献量猛增,再次超过北京,2011年和2012年再次落后于北京,2013年的文献数据只有前几个月份,但是北京已经以比较明显的优势高出上海.其它较高位序的城市中,广州从2000年到2008年始终处在第三位,2009年~2011年下降到第四位,2012年下降到第四位.广州在2010年举办了亚运会这种重大体育赛事,文献量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依然没有重新回到第三位序.总文献量排在第四位序的是南京,在2000年以及2003年~2005年四个年份南京市文献量位居第四位,2001年和2002年位居第五位,2006年开始逐步稳定在第六位序.总文献量在第五位序的是天津,2003年之后,逐渐从第7位序攀升到第四位序.总文献在第六位序的是重庆,2009年之后单一年份的文献量处在第3位,超过广州和天津.深圳、武汉、青岛和西安四个城市在2006年之后与广州、南京、重庆和天津等第二梯队的城市有了较为明显的分离,在第7~10的位序上徘徊.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城市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自考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5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3.3 基于文献量的位序规模分析
单纯从首位度来看,中国城市文献规模的等级体系与捷夫法则呈现出一定的偏离.按照捷夫法则的原理,理想的首位度指数应为2,而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应为1.从中国城市文献量的实际情况来看,除2008年首位度达到1.4外,其余年份一种在1~1.2之间摆动,并且不同的年份首位城市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的一个,首位城市并不固定.然而从第三位城市广州的文献数目来看,大致相当于首位城市上海的1/3.从单一城市的规模来看,部分城市与理想的捷夫法则之间有一定的偏离. 从整个城市体系来看,中国城市文献规模基本符合捷夫法则.从Zipf维数q的大小来看,2000年~2002年,q略微大于1,表明城市文献规模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学者对大城市的关注较多,对中小城市的关注较少.2003年~2013年q小于1,表明学者对城市的关注较为分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