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电子政务相关论文范例,与2003年~2016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电子政务及档案学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参考文献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电子政务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选取2003年~2012这十年间发表于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十年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其中,年度分析反映出自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题分析反映出中国电子政务的研究内容侧重于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四个大类,作者分析反映出作者以单独研究为主且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期刊分析反映出电子政务研究的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档案学;电子政务;文献计量学
1.引言
适时地对一门学科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探讨与反思,是该学科日渐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1]在学科研究中,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与解决是学者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门交叉性质的学科,电子政务涵盖了公共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引发了实践部门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关注,也给档案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2003年~2012这十年来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有关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我国档案学领域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进一步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2.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2.1 数据来源.一般来讲,某学科核心期刊集中刊载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刊载论文数量多、论文使用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等特点.本文涉及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以戴龙基、蔡蓉华主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为准,分别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研究数据通过利用“关 键 词 等于‘电子政务’or‘题名’等于‘电子政务’and‘来源’等于‘《档案学通讯》’”——十种核心期刊依次作为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
2.2 统计方法.按照以上方法,通过初步检索,得到169条结果,除去学术性不强的杂谈、心语、报道等,最终得到可用于全文统计分析的论文156篇.其中,一稿多投的以一篇计算,合著的只统计第一作者.3 统计结果及分析
3.1 年度分布.论文按年度分布的统计可以大体反映出我国档案学界2003年~2012十年间对电子政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年度分布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一直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电子政务论文的数量经历了先上升略有下降然后又上升再开始回落的发展趋势.这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有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底国家正式启动“三金工程”;(二)孕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各大部委机关及全国主要城市政府部门开展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三)启动阶段: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萌芽和孕育阶段之后,在2003年~2008年,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也就相应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09年之后对其关注度在很长一段时间趋于稳定.
3.2 主题分布.国外学者根据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不同,将之分为技术、社会和机构三个方面,并进一步把文献细分为技术标准化、安全与隐私、鉴定与授权、用户界面与交互隐喻、公民人口统计、增值效益和刺激、教育和控制、政策协调、变更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组织与文化变革、公民政府互动等,构建了电子政务的研究框架.[2]从宏观框架来看,国外与国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国外分类标准分类难以涵盖全部研究成果.所以,这种划分方法为本文所不取.
由于本文侧重于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按主题进行分类,分为技术、组织、应用与其他四个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具体如下:技术,包括成本控制、系统设计、信息安全和技术基础;组织,包括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和信息资源;应用,包括政府、教育、企业和数字档案馆;其他,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基础、建设经验与借鉴等.经过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总体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如何写电子政务毕业论文
播放:39253次 评论:4601人
表2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分布统计
由以上数据可知,组织主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占据所有研究比例的65%,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档案学研究的重点在电子政务的组织领域,主要是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同时,技术和应用也占据一定的比例,这与电子政务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各种载体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大众、服务于实践有关.
3.2.1 按照技术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技术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3所示,可看出,系统构建是技术主题研究的主要部分,其中,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体系构建又占主要部分,有数字档案登记体系构建研究,还有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思路等.除档案体系的构建外,还有少部分文章的研究面向用户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设计和行政监督仿真系统构建.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文件风险的控制.
这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cankao/379439.html
表3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技术主题分布统计
3.2.2 按照组织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组织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4所示,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是研究的主要部分,两者相加占十分之七以上.其中,档案管理占据组织主题总研究论文的三分之一之强.因为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研究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关系,确定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中地位,规划档案管理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电子政务发展,使得档案管理的对象和方式都发生新的变化,在研究中,档案学者提出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研究出不少应对变化新对策.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分量稍次于档案管理,也是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公开催生了现行文件的公开,现行文件的公开又推动了档案开放,档案信息化和社会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相适应.在档案信息化的研究中,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件逐渐成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4]电子文件尤其是公文电子文件,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对象和载体,其管理、储存和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所分析的论文中,对电子文件的研究占近五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的管理和要求、电子公文的规范化及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在这十年中,也有一部分档案学者对信息资源、政府管理和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但篇数较少.
表4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组织主题分布统计
3.2.3 按照应用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应用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5所示.由于电子政务包括政府与市民、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政府内部运作,所以在讨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领域的运用时,会与组织主题中的分类(如政府管理)重叠,因此,在本主题的分类中仅关注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具体应用,而不对政府管理方式、模式等进行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即使在档案学界,政府的应用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其次是教育领域,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专业定位和课程改革方面.再次是企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的视角下,档案管理制度的转变.最后是在数字档案馆领域,研究表明,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数字档案馆的兴起与运用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有效途径.
表5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应用主题分布统计
3.2.4 按照其他主题的二级分类.按照其他主题的分布统计如表6所示:
表6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其他主题分布统计表
在其他主题方面,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基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等方面.电子政务建设概述主要是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的解读、框架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等,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主要是介绍国外先进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其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3.3 作者分布
3.3.1 作者合作率及合作度分布.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确定时期内,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是衡量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度、智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值越高则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合作率是评价科研合作程度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论文的深度和广度.[5]经过统计,得到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情况见表7:
表7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
由表7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中,单一作者发文数为107篇,占发文总数的68.59%;2人作者发文数为39篇,占总数的25%;3人作者发文数为9篇,占总数的5.77%;4人及以上作者发文数极少,仅有1篇.十年间论文的总体合作度为1.38,总体合作率为31.41%,这说明仍然以单独研究为主.按照年度统计,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如表8所示.可看出,2005年和2011年合作度最高,分别达到1.68和1.5.十年间合作度虽然小有起伏,但总体来说是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合作在不断深化.
表8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合作情况年度统计
3.3.2 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下限应为:“N等于0.749×η(max)1/2”,其中“η(max)”表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本次统计中最高单人发文量为8篇,据此可得出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即为十年来该领域研究核心作者.根据统计,十年来该领域共有核心作者十人,如表9所示.其中,十人的发文量为42篇,占发文总量的27%,已经达到文献计量学中核心作者发文数应占发文总量20%的下限,说明电子政务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由这些核心作者所在单位可以看出,他们全部来自高校,这证明了高校在此领域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是也反映出以后研究需要加强与实践的结合.
表9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作者
3.4 期刊分布.对论文期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学科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掌握该学科期刊学术权威的有效方法,便于人们和社会快速吸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表10对用于分析的所有论文的期刊分布作了统计,结果如下: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表10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期刊分布
从表10看出,《兰台世界》的发文数最高,为42篇,占发文总数的26.92%,其数量很大与其为半月刊、发文周期短相关.CSSCI源刊《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的发文数分别为21篇和20篇,是除《兰台世界》以外发文最多的期刊,可以看出其对电子政务研究重视.除《山西档案》和《浙江档案》发文数量没有超过10篇以外,其他期刊发文数相对来说相差不大,都对电子政务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各期刊发文数的差距除受各期刊办刊模式和特色,作者投稿偏好等影响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期刊等相互影响的关联性.
4.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
4.1 研究关注度趋于稳定.纵观2003年~2012年,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论文一直有数量上的保证.2003年至2008年,论文数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2009年时有所下降,并在之后趋于稳定,这说明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不断成熟,研究热度开始回温.4.2 研究内容相对集中.从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潮流,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应对传统档案工作的挑战,建立数字档案馆和档案网站,探索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的新方法.
4.3 稳定的核心作者群.通过对论文合作度、合作率和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档案学已形成了一批对电子政务有持续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但仍主要以单独研究为主.希望发表数量不多的研究者发挥潜能,加强集体合作,共同致力于电子政务建设.
4.4 持续、稳定的研究期刊.档案学的十种核心期刊上,都有一定数量电子政务方面的论文发表.虽然个别核心期刊刊载此方面研究成果数量还是过少,但CSSCI源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在电子政务方面发文数量占据很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