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论文范文,关于参考文献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IPO抑价之谜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参考文献及投资者及新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参考文献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提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IPO高抑价之谜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IPO;定价机制;定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9日
一、国外研究回顾及综述
现有的研究IPO之谜的理论大致划分为两类:理性与非理性.因为IPO存在上市首日高收益的原因无外乎是两方面:一是新股发行价过低,即从理性的角度解释认为存在抑价;二是新股上市首日过度反应,即从非理性的角度解释认为存在溢价.我们从英文用词Underpricing可以看出,大部分抑价理论解释是基于理性的范畴,即认为发行价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导致首日超额收益存在.该解释的前提是二级市场是有效市场.
关于理性解释主要分为两类: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对称理论.尽管大量的实证证明理性理论对于成熟市场IPO之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在新兴市场中理性理论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不适合的.国外主流的研究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因为整个IPO主要涉及四个当事人,即发行者、承销商、投资者、监管者,根据信息不对称所考察的对象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分支:
1、投资银行模型.Baron(1982)提出,与发行人相比,投资银行具有更多的关于资本市场发行与定价的信息,博弈的结果是发行人将定价交由投资银行,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投资银行往往更加倾向于采取抑价的方式发行,以确保发行的成功,并建立起良好的声誉.
2、“赢家诅咒”模型.Rock(1986)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之间并不是信息对称的,即存在知情投资者和不知情投资者.对于新股发行来说,仅拥有知情投资者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不知情投资者的参与,才能确保发行顺利,故此主张IPO抑价是为了补偿不知情投资者所承受的信息风险,以吸引这部分投资者参与认购.
3、信号显示理论.该理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发行人在IPO价值方面拥有比投资者更多的信息,发行人把新股抑价作为一种向投资者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Rock,1986);二是发行人可以通过委托声誉卓越的投资银行为其承销股票,从而向投资者传递风险较低的信号.Carter和Manaster(1990)以及Johnson和Miller(1988)研究发现,声誉较低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企业,其IPO抑价程度要显著高于声誉较高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企业;三是那些IPO后有再融资(SEO)需求的企业,往往会通过IPO抑价吸引投资者的认购,并在以后的再融资过程中给予补偿(Allen and Faulhaber,1989).此外,Brennan和Franks(1997)认为,在IPO后,发起人仍然希望维持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故此发行人倾向于利用IPO抑价产生的超额认购效果,避免大型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的经营权.
大量的实证证明了理性理论对于成熟市场IPO之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在新兴市场中多数情况下是不适合的.故此,有些学者开始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提出了解释,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投机泡沫假说和异质预期假说.投机泡沫假说认为二级市场在估价新股时是无效的,新股过高的首日收益缘自噪声交易者的参与,其对新股股价存在过度反应(Black,1986).新股的发行价格没有低于其内在价值,但是噪声交易者使其溢价.新股上市后经历了短期上涨形成投机泡沫,之后破裂,即长期高估.
如何撰写参考文献本科论文
播放:32226次 评论:5561人
Miller(2000.1977)的异质预期理论认为,在观点分歧和卖空限制的假设下,认为对IPO最乐观的投资者将决定新股上市后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消息公之于众,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分歧将减少,结果是市场价格下降.
二、国内研究回顾及综述
目前,关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层面,其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检验西方的抑价理论是否能够用于解释中国的IPO抑价现象;二是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寻找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并探寻我国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原因.
1、对西方抑价理论实用性的检验.在对“信号传递”模型的检验上,Dongwei Su和Fleisher(1999)对1987~1995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的308只IPO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抑价越高的IPO公司在日后的增发中筹集更多资金的可能性越大,IPO与SEO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这一实证检验结果与“信号传递”理论的预测一致.夏新平和汪宜霞(2002)以1992~1999年的809家IPO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选取在8年内有增发行为的56家IPO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Welch的增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