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实现国家精品课程的休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图书馆及信息检索及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参考文献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介绍由高校图书馆承担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如何申报成功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分析文献检索与利用课达到国家精品课程要求的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得出的经验,得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教育职能、积极寻求学校教务处大力支持的结论.同时介绍文献检索与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
[关 键 词 ]文献检索课 信息素质教育 国家精品课程 图书馆
[分类号]G250 G354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每年评审1次,评出的精品课程在网上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包括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等4个步骤,荣誉称号有效期为5年.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1984年教育部发文推广、由高校图书馆开设的课程.经过2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文献检索课由最初的一门方法技能课逐步演变成一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掌握数据库资源检索途径、了解因特网信息查询技巧的实用性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献检索课已经成为展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窗口.
在教务处和图书馆领导多年的关怀下,山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文献检索课在2003年成为学校首批精品课程,并于2004年申报山东省精品课程成功,成为当年山东省唯一的图书情报类精品课程;2007年,学校教务处推荐文献检索课上报国家精品课程,一举成功.
一所高校图书馆在教学领域实现突破,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所高校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应该是多少年来坚持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全国高校图书馆和文献检索课教师共同的荣誉.换一个角度来看,文献检索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说明了教育部对图书馆教学职能的认可和关注,这是对广大文献检索课教师的鼓舞.实践证明: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是有生命力的,且生气勃勃;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有潜力的,但有待开发.
下面把我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过程、建设经验和网络资源作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国内同行提供参考,同时在教学资源、教学软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供一点帮助.
1.课程建设的多年积累
1.1 创业阶段(1984―1985年)
我校在1983年开始举办文献检索课讲座,1984年教育部下发了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后,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首先从分析化学专业开课.开课之初,由于检索工具很少,我们采用“挂图式教学法”上课:用广告色把外文检索工具样页绘制在图纸上,每种检索工具少则画3-4张(如:《E1》),多者10多张(如:《CA》).1985年,前国家教委下发065号文件“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山东省教育厅一同下达(85)鲁教高字78号文“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山东工业大学(并入山东大学)、青岛化工学院(现名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石油大学和我校是山东省较早开设文献检索课的4所院校.
1.2 发展阶段(1986―1992年)
1986年,随着检索工具的不断购置,文献检索课迅速在全校推广,教务处将其安排为公共必修课,图书馆成立了文献检索课教研室,任课教师从1人增加到3人,自编了油印的简易教材和实习指导书,用浙江大学余向春老师编写的《科技文献检索简明直观教材》代替了“挂图式教学法”.1987年,文献检索课荣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2年,前国家教委下发044号文件“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我们按照文件要求将文献检索课进行规范化教学,课程进入平稳时期.
1.3 维持阶段(1993―1996年)
20世纪90年代,电子文献异军突起,文献检索课的内容也由印刷型检索工具向联机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过渡.我校购置电子数据库较晚,所以课程内容长期以印刷型检索工具为主,由于教学内容和实习工具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课程逐步进入维持和萎缩时期.
1.4 改革阶段(1997―2000年)
1.4.1 教学内容改革 1997年,教务处开始批准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立项,并提供研究经费.我们先后去山东大学和济南大学等图书馆参观学习,不仅搜集了一些教学资料,而且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采集了大量图片,充实了教材教案,增加了课程的活力.
1998年,教务处资助教研室编写《信息检索新编教程》,并于2000年由青岛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把传统印刷型检索工具的内容压缩到三分之一,主要介绍文献数据库光盘和因特网的知识.
1.4.2 教学手段改革 由于粉笔和黑板难以展示电子文献的真实图样,所以文献检索课必须改革教学手段.1999年,我们向教务处提出创作多媒体课件得到批准和资助,先后去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拍摄了大量贵重文献的图片,同时用笔记本电脑采集了多种文献数据库的检索页面,历时3个月制作成功了第1个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在2000年8月的山东省第三届文献检索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1.5 创新阶段(2001―2007年)
1.5.1 创新从课件开始2001年,我们采用Authorware和Flash软件制作了第2版课件,增加了音乐背景和录音解说.2002年1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首届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上,第2版课件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第2期会议综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3年9月,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同年12月在北京地区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探讨会”上,介绍_r多媒体教程的制作情况.
1.5.2 提高教学平台 2003年,图书馆中报情报学硕士点成功,填补了山东省空白,信息检索教研室升格为校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引进了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人数上升到8人.教学团队的增强提高了教学实力,我们制作了教学网站,逐步把教学资源放在网上,既有利于网上开展学术交流,也便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扩大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同年8月,我校主办了山东省首届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高校图工委批准我校为山东省信息素质教育主任单位.
1.5.3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提高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化.上课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自学和完成作业,网上试题库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测试.网站最初设有BBS功能,后来由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涉及面太广,解答和管理牵扯精力人多,就把该功能去掉了.2004年底,我校文献检索课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同时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1.5.4 教学内容创新2005年初,教研室在《信息检索新编教程》的基础上编写了《信息检索实用教程》.该教程提出了以实用为主的思路,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课程内容按考研和就业两大去向进行组织,知识点集中在“考研、读研、科研”和“就业、敬业、创业”两方面进行讲授,教材不仅附有学生用光盘,而且提供教师用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免费提供).2006年底,该教材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首届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后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1.5.5 学习外校经验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实地参观学习是直接与国内专家交流和学习国内同行先进经验的好机会,国内每次组织大型信息素质教育学术会议,我们都积极争取参加.为了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并接受各位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2005年8月,我们承办了“2005年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全国10个省市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几十所高校,清华大学孙平教授等国内文献检索课著名专家在会上作了演讲.
1.5.6 研究生参与创新 为了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也借助了硕士研究生的力量.研究生们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的把老师的构思用计算机做成实用的教学软件.2006年11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会议”上,由研究生制作的“信息检索多媒体教学系统”获二等奖;同年年底,又获得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
2 经验体会
2.1 图书馆领导重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文献检索课是图书馆履行教学职能的主要舞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规章制度都能通过课程教学和馆内实习传播给大学生,不仅便于大学生熟悉图书馆,而且对于加强大学生和图书馆的沟通意义重大,既有利于图书馆的馆藏利用,又利于图书馆地位的提升.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cankao/418034.html
正是鉴于上述原因,我馆一贯坚定支持文献检索课的建设,在规章制度上、时间空间上、设备仪器上以及在奖金分配上,给予文献检索课教师很大的倾斜和关照,大大调动和保护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家以上课为柴、以上好课为荣.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削减教学时数的情况下,文献检索课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坚守教学阵地,不断取得成果,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次次为图书馆争得了荣誉.
2.2 教务处一贯支持是课程建设的动力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等”.但由于高校图书馆馆长期被划归非教学部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也就容易处于被学校忽略的境地.多年来,由于积极争取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文献检索课在讲义、教材、图文教材、课件、网页、试题库、实习指导书、作业规范化、一题实习法、教学方法研究、标志性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教学研究课题达19项之多,支持资金数万元.2007年,我校文献检索课实现了山东省基础课程建设基金零的突破,随着国家精品课程的实现,教务处已把文献检索课置入全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之列.
2.3 教师坚持改革是得到支持的原因
学校的支持是成功的条件和外因,文献检索课教师多年来埋头苦干、坚持教学研究则是内因.老师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制作、作业平台、考试系统、题库建设、网站设计、实习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调研、规范化模式等方面,正是坚持不懈的改革最早引起了学校老教授督导组的关注和肯定,才屡屡获得教学课题立项和资助.2001年,教务处督导组曾经在图书馆召开过现场会.
2.4 同行相互支持指引课程发展的方向
文献检索课是各高校图书馆共同开设的课程,数以千计的文献检索课教师在为此奉献,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一经汇集,就会成为文献检索课不断改革发展的宝贵智力能源.
我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中,注意不断吸收许多高校的教学经验,涉及到内容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建设、实习安排、数据库选择、课件制作、授课方法、教学案例等诸多方而,仅是文献检索课多媒体课件就从网上搜集到200余个.
山东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等省内高校对我们多年来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北京、天津、广东、河北等省市文献检索课研究会的指导和交流更是不能忘记的.
2.5 研究生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动力
高校图书馆建立硕士点能够强化图书馆的教学职能,研究生参与课程改革为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现代技术应用方面,研究生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校文献检索课近年来在教学课件制作和网站建设方面的进步,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研究生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
2.6 校领导关注是最后成功的关键
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的数量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学校领导对文献检索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异常关注,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务处提供了专项建设经费,学校许多部门在设备和条件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正是有了全校上下的齐心协力,才使得文献检索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一举获得成功.
3 网络教学资源
我们的网络教学资源分为网络教材、多媒体教程、知识点索引、作业平台、习题练习、辅导资料和友情链接7个部分,如图1所示:
3.1 网络教材
网络教材部分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