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学相关论文下载,关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性别社会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市场经济及性别社会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一场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的地位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地位又出现了边缘化弱势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述,试图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做一个性别社会学视角的分析,以求引起学界对男女平等的问题的更大程度上的讨论.
关 键 词: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D4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57-02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长时间处于被压迫地位的中国妇女,开始了他们获得平等的历程.大跃进时期,妇女成为国家建设当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半边天”;改革开放时期,妇女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维权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政治上表现为政治参与和民主参与的程度较高,经济上表现为妇女就业数量增加、就业领域扩宽、创业能力增强,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为男女两性在入学率、在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更是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进行可行的保障.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意义开始被质疑,出现了“女工回家”的呼声.可以说,中国的社会转型、市场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干预的退缩给妇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妇女在市场面前与男性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1],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失业率的增加、两性收入差距扩大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女性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再一次拍打至弱势化和边缘化的岸边.因此,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历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与讨论,本文试图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梳理,并尝试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对妇女解放历程的意义、男女能否平等,如何平等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有关妇女解放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妇女解放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郑也夫从男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物性与社会权力夺取的之间的一致性,力量和金钱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男性社会地位就越高,智力和知识在权力夺取中越重要,女性社会地位就也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专横而缺乏理性的男性意识形态,即将男女的差异评判为一种对立的二元划分,男性的特征被认为是优越的,男性的统治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据此,他认为,我国在智力与经济对权力与生产的决定作用上,在社会物质财富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妇女的解放是动用行政力量造就的,是一种非自然的结果,是超前的,而这种超前的运动的后果便是“使中国社会失去了男子汉,也失去了自己的女性”.而市场经济使得女性重新被排挤出市场,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是遵循合理高效原则的结果[2].
刘伯红则站在完全相对的立场上,对郑也夫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她认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历程并不完全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女性意识的苏醒,是商品经济发展赋予人主体意识和妇女接受教育、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产物,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她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由公平的,而是建立在社会性别分工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是强固社会公允,克服社会不平等,补偿因市场而造成的失衡,是保证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机会公平”[3].
本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445449.html
孙立平在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中,提出减少妇女就业的数量的建议,他认为,我国正处于一种后工业化阶段,一方面,家务劳动没有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要求男人全心全意的在外面工作,妇女的普遍就业实质上是打乱了社会中的角色分工,结果是造成社会功能的紊乱以及其他种种问题[4].这种观点同样体现了当代中国男性知识分子重建社会性别等级秩序的要求.
西方的女权主义者通常对中国的两性平等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由于20实际80年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基本是政治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其实是不加批判的将男性标准普遍化为妇女解放的手段与目标.DeliaDevin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两面性,认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平等浪潮中,往往简单的否定两性之间的差异,拒绝承认存在所谓的“女性特征”,而在另一些时候,又接受男女存在的差异,并试图使这些特征得到更高的评价[5].
通过对有关中国妇女解放进程的文献综述,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中国&
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
二、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
首先,性别社会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性别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即是对生物决定论与性别本质主义的批判,它认为,在生物性上男女两性的差异并不是造成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更不是导致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相反,这种社会性别之间的差异是行动者互动的结果,并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行动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并不是平等的,在一定场域中,优势地位的占有者通常会为了自身的地位及利益,利用自己所持有的话语权力,创造一种看似合理的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在不断内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不证自明的观点,反过来再指导人的行为.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意识”的作用.
我们肯定男女的sex在生物概念上是不同的,但这种不同仅表现在染色体、荷尔蒙、基因、生殖器等客观存在上,这些客观因素并不是两个完全极端的呈现,而只是或多或少的差别.只有当这种客观存在经过不断的社会实践、社会评价、社会所固有的两性观念以及什么构成男女两性特征的文化与理解才形塑了个人的性别认同,也就是说,是社会将男女建构成为差异的、不平等的,而这种建构的社会性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质是压抑了生物性别,将原本或多或少的客观存在的生物因素生硬的压制到两个极端的男女范畴中.AnneFausto-sterling就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每个个体在染色体、荷尔蒙、基因、生殖器等生物性客观存在上,常常并不是互相对应的,提出了一种序列状态呈现的性的观点,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人人都是雌雄同体,去除了男女的二元对立性.指出对性别的社会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人的生物性[6].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差异是被社会建构的.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我们对于“什么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或者女人”的认知是在社会环境中生成的,从出生到死亡,不同的社会评价、社会判断不断影响着我们的认知.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和表现自己的性别,以变得
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性别社会学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