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世界经济有关发表论文,关于数学:和真题死磕的艺术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世界经济及高等数学及难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世界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考生档案
姓名:严烈
报考院校:上海财经大学
报考专业:世界经济
成绩:146分
在考研中,相对于其他科目,数学拿分相对更容易一些.数学之所以容易拿分,是因为考研数学规律性很强,题目基本上都有固定模式,题型非常有限.你要做的就是知彼――ö
世界经济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真题不告诉你的4个技巧
1.80%的题曾经出过.
什么也别说,先来看三道题:
One:设A等于(aij)是三阶非零矩阵,|A|为A的行列式,Aij为aij的代数余子式,若aij+Aij等于0(i,j等于1,2,3),则|A|等于____.
Two:已知实矩阵A(aij)3×3满足条件:(1)aij等于Aij(i,j等于1,2,3),其中Aij为aij的代数余子式;(2)a11≠0,计算行列式|A|.
Three:设A等于(aij)3×3满足A*等于AT,其中A*是A的伴随矩阵,AT是A的转置矩阵,若a11,a12,a13为三个相等的正数,则a11为().
有没有发现,这三道题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
以上三题,分别出自2013年、1992年和2005年的真题.尽管前后时间跨度为整整20年,但无论是题目类型、考查知识点、解题技巧都极为相似.
不仅仅是这三题,2013年的数学(三)的满分150分中,仅选择题的第6题和解答题第22题没有在之前的真题中出现过,剩下整整135分的题目都可以在历年的考题中找到类似题.命题人的“不思进取”再次佐证了一条真理:吃透真题就搞定了考研.
2.重点永远是重点,非重点永远是非重点.
上面提到,命题人非常喜欢重复考查某个知识点,或者某种解题技巧.这并不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更便于命题人命题,命题可考查的角度多样,命题人对考题的难易掌控性较强,等等.正是因为如此,某些类型的真题才频繁再现.
那怎么判断出重点与非重点呢?方法很简单.
评判重点与否的标准就是这个考点历年来考了多少次!如高等数学的《多元函数微积分》这章有6个考点,分别是极限连续偏导数、复合函数求导、隐函数求导、全微分、二元函数极值和二重积分.下表列出了1986年至2010年这6个考点考查的总分:表中清晰地表明,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
本文url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450202.html
武忠祥编著的《数学考研历年真题分类解析》统计了历年每个考点的分布、权重,重点、非重点,一目了然.大家可以找到这本书,在开始复习前,要先清楚三门课的权重,再分别比较每门课每章节的权重,最后比较每章内各个考点的权重,根据重点、非重点分配有限的复习时间.
3.用真题找到自己的上限.
不管承不承认,每个人都有“瓶颈”和“上限”.我和研友在经过两轮复习后,试卷上有些题死活解不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头了.不同于研友继续死磕难题,我很快接受了现实,并迅速调整了复习策略,把精力放在肯定能拿分的题目上,不再为拿不到的分数浪费时间.
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上限?靠难度系数.
所谓难度系数,即该题的难易程度.虽然在一张试卷上没有一道题是相同的,但难度可以相同.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考试分析》中,标注了每道真题的难度系数.比如,某道题分值是4分,全国160万考生有40万人答对,则平均分等于4×40÷160等于1分,难度系数等于平均分÷满分值等于1÷4等于0.25,即此题的难度系数是0.25.
找到自身上限的方法如下:第一步,对照真题和《考试分析》,找出你的极限题.假设你死活做不出的题的难度系数为0.1,证明系数为0.1的题就是你的极限.第二步,找到真题中难度为系数为0.1及以下(即更难)的题目,统计出总分.第三步,如果统计结果为20分,那么你的目标分数就是130分左右.同时,在日后复习时,碰到难度系数为0.1甚至更低的题目,可以适当放弃.
4.命题人“刁难”人的两种方式
数学真题只有两类,一是常规题,一是创新题.常规题就是上文提到的在之前真题中反复出现的题目,这些题难度不大,一般占到至少120分(2011年几乎占满150分).创新题没有在真题中出现过,虽然考查的知识点超不出大纲范围,但是往往有考查角度新颖、解题技巧性强、包装“精致”、综合性高(特别是线性代数,前后章节连贯性特别强)等特点.
通常来说,命题人想“刁难”我们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两种:
(1)提高常规题的计算量.
为什么数学能考到135分以上的人不多?问题首先出在计算能力上,数学想拿高分,必须能非常熟练准确地计算出常规题.2013年数学(三)的试卷,比前几年难就难在选择填空计算量大.笔者平时做真题选择题,一般20分钟能拿下,但是考场上整整花了40分钟,就是因为计算量大,草稿纸明显不够用.计算能力通过多做题是比较容易提升的,通过摸索能找到最简单、最快的算法,如线性代数中求某一正交矩阵使所给矩阵对角化的问题,当求某二重特征值的两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时,可以直接使两个特征向量正交从而可以避免后面的斯密特正交化,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整个计算过程,从而提高速度.
(2)考查创新题.
例如2013年线性代数的证明题,表面上考查的是二次型,其实是考查特征值的定义,再结合向量的定义和计算.相比提高常规题的计算量,创新题提升正确率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幸碰上了这类题,也只能靠平时的积累,自求多福了.
做真题就是做细节
每个人做真题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于我而言,做真题是由无数细致的细节所构成的,从标记难点、做笔记,到让自己的书写习惯趋于规范,许多人忽略的应试细节被我再三在真题中演练.在找到合适你的方法前,不妨看看我的经验.第一步:1996年及之前的所有数(一)、数(二)、数(三)、数(四)真题,按照章节做.做时分三类标记,a.完全做对;b.做对但不熟练或者做对但是计算错误;c.做错的、不会做的.做完上述一轮后,把标为b、c的再做一次,同时做出标记.
第二步:1997年及以后的真题,按照套做,留出一定量的真题留作考前模拟.笔者留出的是近4年数学(三)真题.每天限定做两套,第一天数(三)和数(四),第二天数(一)和数(二)(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类方式,是因为数(三)和数(四)的出题重复率极高,其余两者亦然).
我做完后绝不检查,直接批卷子.要做如第一步中的标记.做题过程中若对某个概念、公式不熟练,要随时标记在准备好的本子上.这个细节极为关键,也是做真题的主要目的:找出不会的知识点,将其攻克.
第三步:把第二步中不会的题以及带标记的题,再做一遍,若还不是很熟练,标出,再做第二遍等如此反复,直到没有一道题不熟练.考研数学拿高分确实不难,但熟练程度很重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越到后面越熟练,我做到2005年的真题之后,绝大多数题看到就能反应出知识点、解题方法,根本不需要再思考.
第四步:12月20号之后,两天做一套之前预留的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做完检查.此时基本是保持状态,寻找自信.
在不断做题和复习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3条规律.
1.一本书做五遍,远胜五本书做一遍.
我的一位研友,每次别人买什么书,他都跟着买,走马灯似的换复习用书.纵使他始终在勤奋地做题,最终却考了一个很悲剧的分数.
为什么不能频繁更换辅导书?一本书做一遍肯定是不够的,第一遍做时,肯定会遇到没有复习扎实的知识点,会出现不少错题、难题,这也意味着这本书已经将你的复习漏洞暴露出来,这本书就是你的复习情况“报告”.我们需要根据这份“报告”查漏补缺.如果中途改弦易辙,不仅需要重新适应新书的
世界经济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数学:和真题死磕的艺术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