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发展方面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教育境界层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及教育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境界是主体人在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时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它充分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王国维指出“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我们认为,教育领域也应以有境界为上,教育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教育境界的不懈追求是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把境界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能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来审视教育,从而丰富教育理论,也能使我们对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观察得更真切,认识得更透彻.
然而对教育境界的研究,学界多从教育者的境界切入而相对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境界研究;多从教育的至高境界着手而相对冷漠了教育境界的层次研究.教育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所以讨论教育的境界也应从讨论人的接受教育的目的开始.人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因为教育能满足人自身的一些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是有层次性的.由低到高可以分成为了生存或生活,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幸福,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信仰四个层次.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的境界可以分为“实用教育”、“全人教育”、“幸福教育”、“信仰教育”的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教育活动不仅要追求境界,更应追求高境界.从“实用教育”的初始境界向“全人教育”的应然境界、“幸福教育”的理想境界提升,乃至最终实现“信仰教育”的至高境界应是教育的追求.
一、实用教育:教育的初始境界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教育是满足现代人生存需要和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受教育者的物质追求.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会为了升学、就业、进而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接受教育.在这样的受教育目的驱使下,当前的教育多被考试分数所控制,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可以说,当今社会中的人,受教育的最主要最根本目的在于求利,即求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称这样的教育为“实用教育”(Theutilitarianeducation),即教育的初始境界.
当前,不仅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求用,国家和社会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求用.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等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迅速形成,并发展成为一股极具影响力的、至今还保持着强劲势头的世界性思潮.“国际竞争需要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需要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深受经济主义思潮的影响.石中英认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目的表述中所遵循的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论中的功利主义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奉行功利的价值准则,追求一种现实的功利或利益,特别是追求个人、社会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满足;第二,在价值的辩护方式上,诉诸工具价值论.”[1]强调教育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科技进步等功能.
我们认为,“实用教育”有其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必然性,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应答,有其合理性.但是它只关注教育的实用和工具价值,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教育如果只处于“实用教育”的层次,不仅可能导致知识沦为一种工具,而且也可能导致受教育者变为一种工具.于是教育越来越变成单纯实用性的“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这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会导致教育发生“异化”,失去教育本来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求实用不应是受教育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实用教育”处于教育的最低层次,只是教育的初始境界.
二、全人教育:教育的应然境界
实用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教育的初始境界.那么,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带给人什么?仅仅是财富、地位吗?从西方“教育”的词源上看,“教育”一词本来含有“引出”的意思.“引出”的应该是人的智慧、德性、丰富多彩的个性等.所以较高层次的教育追求的应是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人是意义、价值世界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因人而存在着,没有人,就谈不上意义与价值.人虽然不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本原,却是意义与价值世界的本原”[2].就教育价值的本质而言,应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是人的目的,人的发展也是教育价值目标的实质.因此,从教育的本体价值而言,教育目的应是追求真善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正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的:“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3]1996年,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4]提出教育应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支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应该不只为了财富地位而接受教育,更应该为了人的道德、理智、人格等方面品质的优秀和完善,为了自己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接受教育.我们称这样的教育为“全人教育”(Wholepersoneducation),即教育的应然境界.
在“实用教育”的境界中,人的个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培养的人并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全人”,而是作为工具的人、片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忽视甚至排斥教育促进个人自身完善的发展价值,使得教育生活比较贫乏和单调,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世界比较空虚和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可以称为“半人”教育.而从我国的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层面教育的诸多问题多源于此.“素质教育”就是在人得不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并不轻视“实用教育”,而且认为它很基本、很重要,但教育如果仅仅处于“实用教育”的层次,就会破坏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完善,最终也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实用目的的实现.“全人教育”彰显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比“实用教育”的层次高,是教育的应然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加深,我们相信教育会逐渐从“实用教育”的低境界向“全人教育”的较高境界提升.三、幸福教育:教育的理想境界
目前我国的教育境况被形容为“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受教育者出现了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甚至厌学怕学、人格扭曲的状况.石中
社会发展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教育境界层次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