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远程教育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比较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远程教育及课程及中小学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远程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过对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的两個典型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社会网络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祉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具有网络成员多、网络规模大、连接复杂、结构松散、密度低、连通性不高、可达性不好、成员间交互不紧密、教师不在网络权力中心但在交流中心等特点.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00243.html
关 键 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個社区成员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获取、产生、分析和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与被指导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人际团体与学习环境,其实质是社区成员及其关系的集合,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一個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虚拟社区学习环境中的核心要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看,学习是通过无缝对话,分享实践经验和社会连接网络而产生出的社会性的、合作性的成果,知识蕴含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多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被积极地建构起来.
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一),为了深入探索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将本研究与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中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的网络课程(后简称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研究二)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两個研究的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研究二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研究一的网络规模大,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师生、生生彼此间多数缺乏了解、关系松散.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其社会网络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折射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所具有的特点.
一、研究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远程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为研究单元,研究在课程中的成员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特性.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的1102期和1101期(课程号分别为:110210131007和110110131007).通过教师账号登陆,收集论坛讨论情况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数据的统计依据.两门课程(以下简称为“1102课程”和“1101课程”)的学员成绩、发帖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
1101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75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76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中的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69人合格,6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2%.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166個,网络规模偏大.
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103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104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的中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90人合格,13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7.4%.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223個.网络规模偏大.
由于所用的软件限制,一次只能分析100人以内的网络,所以在研究前删去了成绩为0,发帖数为0,回帖数为0的5名学员,占成员总数的4.8%.由于这些学员没有与其他成员发生任何交互行为,也就是说不存在这些学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其所处的位置也是网络的最边缘.所以删除这些学员后只会微弱的影响网络的密度等基本参数,不会影响核心数据的测量.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研究收集了1101和1102两门课程中学员姓名、成绩等属性数据,并以两门课程成员在课程论坛中讨论的帖子为依据,以“发帖”和“回帖”两种行为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的基础,收集了关系数据,绘制了关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矩阵变换、数据分析和探讨.
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1101和1102两门课程全部师生的属性数据,如真实姓名、学校归属、成绩等;以及关系数据的三种特征值,即关系的内容、关系的方向和关系的次数.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参照前人运用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研究的经验,分别从网络的基本属性、网络的凝聚子群、网络成员的位置三個方面来对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四)王陆教授的研究
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参见《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选取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教育技术系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和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将这两個数据集合命名为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
WBE07_Community共有教师和学生44位成员,分别来自4個方面的人群:教育硕士(在职中小学教师)、硕士生、高研班成员(在职高等院校教师)和旁听生,这4部分人群在开设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前,基本不相互来往,学生之间基本不认识,且从专业背景和成员组成上看,具有比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教育硕士22人,硕士研究生12人,高研班学员5人,旁听生1人,助教1人,教师1人;还有2人的身份极其特殊,是教师使用学生身份注册的“教师的分身”.WBE08_Community共有18位成员,其中首师大教育技术系的硕士研究生16人,教育硕士1人,教师1人,其中一名硕士生担任助教.因此,从组成上看同质性比较高.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课程均没有安排面授环节.开设这门网络课程期间,任课教师的空间位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在兰州、北京、台湾、泰国曼谷、香港和日本东京等地.因此,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师生之间的互动完全依靠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在WBE07_Community中学生之间也是处于空间上的分离状态的.这门课程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分别处于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和黑龙江等地.而WBE08_Community中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处于北京,但部分学生处于不同的校区,唯一的一名教育硕士地处河北邯郸.
二、数据分析
(一)社会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的对比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测出社会网络的节点数、密度、平均度等基本属性值,这些值是判断一個网络规模和特征的基本值,配合社群图一起,有利于形成对网络的整体认识(见表1).
从表格中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网络成员联系更紧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节点数小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是连接数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多,网络密度也远大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显示出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成员关系紧密,沟通良好.
第二,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连通性和互惠性更好.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在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平均距离、连通性均小,说明网络成员间相互关系好、互相联系多、连通性和互惠性好.
(二)网络位置的对比
网络中心性和核心度反应了网络成员的位置和分布情况,通过对比中心性和核心度的分布差异和均值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网络之间成员位置和分布情况.研究将WEB07和WEB
远程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比较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