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音乐教育类发表论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师专业的教学应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奥尔夫教学法及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尽量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创造性地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唤起学生对学习和音乐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将音乐、律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倡导参与,鼓励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位与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奥尔夫教学法对当前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探索,谈谈几点体会.
一、节奏为先导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融为一体.“节奏先导”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公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节奏训练显然占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器具,仅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会.幼儿教师要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节奏为先导,具体在每节音乐课,常以节奏开始,其内容大都是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小白兔,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等”等),或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前引.一般先是进行朗读与拍手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身势动作,再配合接近人体的乐器(打击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同时为了培养合作协调等̶
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文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音乐教育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4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905146.html
二、游戏为载体
按照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音乐教育首先是“育人”,要求在音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材中的内容不仅是简易的、易被孩子们接受的,并且最好带游戏性,不能用成人性的专业的尺度去要求和衡量.根据这一特点,结合现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奥尔夫体系中大量的与培养音乐素质有关的游戏,如“我是集体的一部分”(进行包括空间感、协调性和听觉的多项训练)、“声音的传递”(由最初的声音模仿到多声部和声的合唱训练,以及高度的思想专注、反应敏捷性和集体协作等多项训练)、“与儿子散步”(通过左右手拍击不同的节奏,进行双手平衡、相互协调和二重节奏的多项训练)等(具体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可参看秦德祥所著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一书),使音乐教学不限于音乐学科本身,也不限于只是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于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反应能力、注意力的集中与合理分散能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特别明显的是由于把教材内容载入游戏之中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音乐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播放:30427次 评论:6615人
三、课内器乐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多声部的音乐,常以卡农、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尽量不搞大齐奏,尤其要重视分组的练习和演奏.总体的演奏效果比较丰富和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这样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歌曲伴奏形式以及较复杂的打击乐合奏形式.第二,由浅入深,融会贯通.由于奥尔夫器乐课堂教学是从最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逐步引申到接近人体的乐器,再发展为竖笛吹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开始器乐学习时,接触的是最易感受和领会的形式,完全消除了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保证在其后所进行的每一项加深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完全熟练掌握前一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之下,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目前,学生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音乐的学习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四、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一般教学形式(舞、奏、唱、律动、游戏)中的情感创造外,主要应用于音乐创作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发展和增强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同时,使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特性、基本表现手法和基本结构原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音乐创作练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加鼓励,关键是要孩子们去“做”,至于“做”得怎样则是无关紧要的.先是由朗读入手,让学生选出名词类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五字词组为节奏原型,进行各种节奏创作练习,逐步加进小节、节拍、音调、旋律的创作练习,可以是标准的记谱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新的记谱形式.在音乐创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创作有明确的出发点,教师应先提出若干的限制和要求.例如“小节搬家”的练习,其中各方面的因素都是规定了的,只要求在小节调换这一点上去展开创造.这样,给创造留下了天地,这种创作余地的大小,对教学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本身是灵活多样的,这正是创造能力自由翱翔的天地,在确定方向、任务、要求的情况下,要强调个性化多样化,要学生各走各的路.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顺向”和“单向集中性”思维,注意培养和启动学生的“逆向”和“多向发散性”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首先使他们喜爱音乐,要求通过音乐使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育人的内容,不限于音乐学科的本身,也不只限于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的反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这些都是音乐教育特别擅长和非常胜任、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文集,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师专业的教学应用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