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美术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美术作品“撞车”现象对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的警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及艺术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美术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文章从美术作品频繁“撞车”这一现象出发,对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个性及人文精神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美术人才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 键 词】美术作品“撞车”个性警示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延续美术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纠正科学理性主义给社会及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完善人格、表达个性、陶冶情操、提高民众的审美趣味”①.随着美术教育在我国的长足发展,“普及”“陶养”成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网络、报刊等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家、美术作品与大众的交流变得容易和频繁.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社会的快速开放,很多画家过多地注意绘画市场的商机,而走向照片式的写实技巧,形成大量作品的风格雷同,人物造型偏向空洞唯美,缺乏个性”②.过多的美术作品采用了相同的构图、相同的立意、相同的技法,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美术作品“撞车”的频繁.
一、从“撞车”现象看美术教育中的审美个性缺失
相同景象、相同的绘画材料,如果绘画作者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画面效果,这是由于画家个体的差异而导致的审美差异即审美个性造成的.“审美个性是个体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③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个性,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才会形成明显的个性特色.画面的个性特色就像是艺术家的条形码,对于艺术家而言弥足珍贵.
2011年6月,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及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众多以西藏题材创作的美术作品齐聚一堂.这些作品都以青藏高原为创作原型,但产生的艺术效果却截然不同,没有让观众产生“撞车”的感觉.因为艺术家将他们对青藏高原的认识、体悟都烙上了时代的背景和画家的个性特征,给予观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当下的一些展览,我们不需要看创作者的简历,仅通过画面就能知道作者曾经在哪里学习、师从何人,有时同一个展览就有好几件“神似”的美术作品.有的创作者以能与导师或者某某名家相似为荣,在作品中不加任何掩饰地暴露其师承关系,以达到某种目的.在美术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许麟庐先生“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例子,也知道白石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的名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甚少有人有这样的感悟.一些明显“撞车”的作品被冠以“风格”或者“流派”,堂而皇之进入观众视野并大行其道.
美术创作的“撞车”,是不同的绘画主体产生了相同的绘画主题,不同的艺术个体具有了相同的艺术个性,也是不同的艺术作品打上了相同的条形码.美术教育中应有的审美个性不见了,代之的是相同画面、相同表现形式.我们不得不怀疑在这些作品背后,是否潜藏着美术创作群体审美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的雷同,这对于美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美术吸引人之处往往在于美术作品抒发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怀,散发着创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4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二、从“撞车”现象看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
艺术家的成长,不应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技艺的完善和提高上,人文精神的教化及培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图式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部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缺少对社会、生活的直观感悟.但由于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能立竿见影,而社会上不乏以功利思想来衡量事物者,因此人文精神在美术教育中常常被视为可有可无.艺术院校的扩招使美术专业逐渐改变了以往精英教育的特点,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员逐年增多,美术作品在数量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这些作品通过各级美术馆以及互联网、平面媒体的推出,强化了艺术家与观众的交流,对国民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有裨益的.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学生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而进入美术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降低.而当前部分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着墨最多的往往是对“技”的教育,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是,学生的技法课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从素描静物、人体到创作技法不一而足,而美术理论一般都只开设了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有的美术院校连大学语文、学年论文等课程都没有开设.对画面的人文精神甚至艺术家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关注严重不够.在这种重技轻艺的办学方针指引下,学生往往认为专业技法才是第一位,其他学科无足轻重.
近年来,一些画家村的设立为美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艺术创作及交流的平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搞创作、办展览,一些美术作坊也应运而生.很多年轻的艺术家,盘踞在作坊老板提供的空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画面上涂抹着.这些美术工作者脱离了社会,我们不知道他们这些作品的创作动机是什么,也不知道这群看似自由实则被禁锢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有没有一丝人文精神的影子.
有的艺术家为了谋取美术创作收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收藏者利益与作品的价值,创作多幅相同的作品.这种“撞车”,是艺术家责任感和道德的严重缺失.“‘责任感、使命感’的丧失,对一个画家来说是致命的,这注定你无论如何折腾都无法走得太远,等一种绘画风格如果没有经过文化共识的审美判定,充其量只能成为自言自语式的花样而已”.④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892191.html
三、美术作品频繁“撞车”现象揭示美术教育的误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艺术专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美术专业飞速发展、不断进步
美术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美术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美术作品“撞车”现象对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的警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