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新教育方面有关论文摘要,关于《新教育》杂志与民初科学教育思潮的勃兴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教育及科学教育及教学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创刊于“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教育》杂志,依托举办机构聚焦国际知名教育家的来华考察活动,助推科学教育;译介实验教育主张,关注国内教学实验的施行情况,对“实验主义”推崇备至.《新教育》的办刊活动和教育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宣传科学教育的洪流中独树一帜.
关 键 词:《新教育》;科学教育思潮;实验主义;教育测验运动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3-0093-04
收稿日期:2013-01-13
作者简介:王博(1972-),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社副社长,主要从事教育期刊、教育评价研究.
科学与教育的联姻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之一.1914年留美学生任鸿隽、赵元任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并于次年元月创办《科学》杂志,力倡科学教育.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主张“科学救国”,以科学改造社会.在这两种刊物的影响下,国内宣传科学的报刊一时风起,约400种以上刊物卷入了这场宣传科学的潮流之中[1].在众多报刊中,创刊于“五四”运动前夕、由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和陶行知等人先后担任主编的《新教育》杂志,依托主办机构新教育共进社(后改组为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平台优势,坚持“发健全进化之言论,播正当确凿之学说”,在20世纪20年代宣传科学教育的洪流中独树一帜[2].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新教育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一、聚焦国际知名教育家来华考察,助推科学教育
国人对科学教育的关注自新文化运动以后日渐升温,并在20世纪20年代掀起高潮.这一时期,国际知名教育家杜威、孟禄、推士、麦柯尔等先后来华演讲、考察,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建议,特别是对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阐述,引起了国内文化教育界的极大兴趣.而这些知名人士的来华考察活动从组织发起到跟踪报道,都与《新教育》杂志密切相关.
1.《新教育》与杜威热.杜威是“世界上未曾有过的最伟大的教育家”[3].杜威访华能够成行与《新教育》杂志的努力密不可分.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都是杜威的学生,当时他们听说杜威正在日本讲学,便商请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等,筹集基金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并分担全部费用[4].《新教育》杂志精心策划了对杜威思想的宣传.1919年3月,刚刚创刊的《新教育》就在第2期以近10个版面,刊发了郑宗海翻译的《杜威氏之教育主义》一文,从5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译介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杜威来华做铺垫、造声势.1919年第1卷第3期,杜威刚刚抵达中国,《新教育》便迅速推出“杜威号”,集中刊发了胡适的《杜威哲学的根本观念》、《杜威的教育哲学》,蒋梦麟的《杜威之伦理学》,刘经庶的《杜威之论理学》等介绍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论文,还刊载了杜威在江苏省教育会关于“平民主义与教育”的演讲大要及其弟子胡适在江苏教育会上的演说《实验主义》,对杜威的教育哲学、知识论、平民主义的教育、伦理学以及道德教育思想做了全面阐述,把宣传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推向高潮.
2.《新教育》与孟禄的中国“实际教育调查”.1921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应邀来华调查中国实际教育问题.为配合孟禄的中国之行,黄炎培、范源濂、严修、郭秉文、蒋梦麟、陈宝泉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专门机构——实际教育调查社,成员以《新教育》记者和编辑为主.为给孟禄之行宣传造势,孟禄来华前夕,《新教育》就在第4卷第1期发表了庄泽宣先生的《介绍门罗博士》一文.孟禄来华后,《新教育》对其活动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报道,其陪同人员、口译人员,以及他演讲、论著的翻译人员,许多是《新教育》杂志的编辑或工作人员.第4卷第4期,该刊精心策划出版了“孟禄号”,主要内容有:孟禄的背景资料及在华行踪介绍、孟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孟禄的演讲、孟禄与中国各地人士的交流与谈话、中国教育人士对孟禄来华的感触.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03716.html
孟禄是一位教育科学化的力倡者,他“以科学的目光调查教育,以谋教育之改进,实为我国教育开一新纪元”[5].《新教育》第4卷第4期刊发了《孟禄的中国教育讨论》,指出我国中学科学教学之不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令学生背名词,重分类.殊不知科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应用.科学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中国中学之科学,教学不给学生实验的机会”;“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概念不明了.即视科学为名词与分类的事体”.他在文章中还说,“中国之困难,不在财政,而在缺乏科学工作的人才”,“我想中国要利权不外溢,非想法发达科学不可”[6].孟禄这番关于中国科学教育的把脉和建言,对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
3.《新教育》与推士、麦柯尔的中国科学教育考察.1922年6月,应《新教育》的举办单位——中华教育改进社等团体之请,美国科学教育家推士来华专程考察科学教育,帮助中国发展自然科学教学.来华后,推士发表一系列关于科学教育的演讲,《新教育》杂志均予以刊载.比如,1922年10月,该刊全文登载了推士的由北京大学朱经农教授口译的演讲稿《科学与教育》.在演讲中推士说:“教育有一种艺术,而且有一种科学,中国教育之改进(此即本社之名义)之程度如何,将视此种教育的科学为人所晓、为人所精通的范围而定”[7].第6卷第5期,该刊发表
新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报刊对杜威、孟禄、推士、麦柯尔来华į
新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新教育》杂志与民初科学教育思潮的勃兴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