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家庭教育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杜威的教育理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及教育理论及学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间接影响着国家与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国,家庭教育大都忽略了自己在教育方面应扮演的角色和应行使的职能,要么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要么成为学校教育的应声虫.这致使众多中国家庭的孩子都成长在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教育缺失的环境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则具开放性、持续性和实践性,这使得它恰好能充当我国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帮助家庭教育更好地完成其相对独立的教育职能.
【关 键 词】家庭教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79-03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处于亟须改良的境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革新提供了帮助.杜威是西方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自创立以来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过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国内外教育界对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经久不衰,然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对该理论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1.何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言语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互动过程.在美国,通常把家庭教育称作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美国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是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进入70年代之后,美国学者则多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认为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到了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则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在90年代后期以后的家庭教育则吸收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中的人际间的事,而是所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的学习与成长的活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并不简单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而是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体系的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何要进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最终能否成为一座具有价值的雕像则需要六位雕刻家的通力合作: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出,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它是一个人自呱呱坠地以来首先接触到的社会化单位,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管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如何完美和优秀,他们始终都无法取代家庭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孩子漫长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比接受其他任何教育的时间要长,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终身的导师,家庭是孩子终身的学校.一个人的性情、精神风貌以及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方法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总之,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孩子面对外界刺激时所作出的行为和反应.因此家庭教育对个人习惯的形成以及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制与溺爱并存
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家庭大都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这种迷信家长权威的看法导致许多父母和孩子之间都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即所谓的代沟.孩子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事物鲜有选择权和发言权,事无巨细都必须遵守父母的意愿.孩子在家长面前也不允许有任何隐私:书包被定时搜查、日记被偷看、行动也被跟踪,只有这样,家长才觉得自己尽了自己的责任.很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孩子们一犯错,他们就对孩子进行打骂教育,他们认为打骂就是一种爱.于是成长在上述家庭教育环境里的孩子大多在性格上唯唯诺诺,处事上犹豫不决,缺少勇气和自信心.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也总存在一层隔膜,无法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此外,我们的社会也涌现了大量溺爱孩子的父母.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外加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很多父母盲目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丝毫不考虑其合理性,不自觉地把对孩子的关爱变成了溺爱.他们对孩子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造成了严重的“亲情过剩”,最终孩子也成为溺爱中的牺牲品.因为家长的过分宠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人格,遇事只想自己,不会换位思考.在这种成长环境中,他们容易形成索取、享受、挥霍的人生观.一旦家庭或者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或会焦虑、愤怒,并抱怨家庭和社会.这种情绪和行为很容易给孩子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98019.html
2.代替孩子成长,抹杀童真
亲情之爱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份爱常常没有受到父母的正确对待而被狭隘化了.为了子女,父母可以不惜一切,努力成为他们的守护神.父母爱的无私与执著是值得敬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绝对正确的,其中的许多不当的成分应当引起父母的警觉.许多父母为了子女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渴望孩子能早日拥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精明.也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年轻时所犯错误的懊悔,或对子女不谙世事的担心,父母天真地试图把他们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儿女.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并非所有的经验都有传授的价值.况且,任何人都必须自主经历生活的每个阶段,没有一种说辞能够恰到好处地把上一代人的经验教给孩子.思想与年龄必须同时演化,有些德行和智慧是与肉体的衰老关联的.当孩子身上出现了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与精明时,他们的心理成长已然受到了影响,这样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3.教育与生活脱节,知行不一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条船倾于风浪之中,在船上卖弄的哲学家、诗人和数学家都丧命于此,只有不懂文史哲和数学的船夫顺利上岸.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一个弊端: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几乎隐匿了自己的职能,将其蜕变成学校教育的延伸.这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弊端比西方社会的弊端更大.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经济条件、儿童人数、传统和现实的因素限制致使我们的学校通常只能对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智力上的培训和开发.面对这一现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各司其职,在儿童的成长与教育上应与学校配合,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家庭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杜威的教育理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