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体育文化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特征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文化及青少年及竞技体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部分城市青少年体育偶像的运动项目、运动项群、竞赛属性、性别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育偶像覆盖了众多的运动项目,国际重大赛事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国内明星运动员,是我国青少年崇拜的主要对象;我国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普遍倾向夏季奥运会体育明星,男性体育明星更受青少年的欢迎;NBA及职业足球文化对我国男性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奥运文化对女性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具有更大的影响;女性青少年在难关类体育偶像的选择上高于男性青少年,男性青少年则在重竞技项目偶像选择上高于女性青少年.
关 键 词:体育偶像;偶像崇拜;青少年;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21—05
体育偶像崇拜是特定群体或个体,对具有高超运动技艺、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竞技体育明星产生的欣赏、钦佩、赞美、羡慕、信任、敬佩、尊重等情感表达及其相应的行为.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我国竞技体育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以及媒体对国内外体育赛事的时时转播与跟踪,当代青少年接触了到更多的国内外体育明星.对青少年来说,当他开始关注某个体育明星的时候,就打开了一扇门,进入了体育明星背后丰富的体育文化世界.这个世界里包含着运动技能、运动历史、运动规则、体育道德与价值观、审美趣味等等.体育偶像崇拜的过程是青少年以体育偶像为中介,进行体育文化参与以及体育文化选择的过程.
目前,体育偶像崇拜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的体育文化现象,但对当代青少年选择哪些体育明星作为偶像,这些体育偶像表现了什么样的体育文化,现有研究还鲜有关注.为此,此研究以北京、上海、郑州、哈尔滨4个城市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青少年深度访谈来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的特征,以期为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依据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惯例,以北京、上海、郑州、哈尔滨4个城市11—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以“偶像崇拜”、“体育偶像”、“体育明星”检索阅读涉及社会学、心理学、青少年研究的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问卷以结构型封闭问卷为主,辅以开放式问题,采用小样本重测信度检验,Cronbachα约为0.83.问卷采用包含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在内的多阶段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郑州、哈尔滨四地11—18岁初、高中学校中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发出1250份,回收1196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945份,有效回收率为79%.剔除非体育偶像崇拜青少年问卷295份,最后符合此研究的有效问卷650份.
1.2.3访谈法对部分中学生进行有关体育明星崇拜的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整理、录入问卷数据,用SP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体育偶像的运动项目分布
对所有有效问卷所列出的体育明星进行频数统计发现,被调青少年的体育偶像覆盖了众多的运动项目,从普及程度非常高的篮、排、足、田径项目,奥运会中国优势运动跳水、体操、游泳等项目,到高端运动竞技高尔夫、F1赛车,甚至斯诺克和电子竞技,说明我国青少年对竞技运动文化的涉猎是全方位的.同高尔夫、斯诺克、F1等相对冷僻的竞技运动比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网球、篮球、足球等项目的体育明星更容易得到青少年的青睐,这可能与这些项目竞赛及相关信息更加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体有关,尤其是篮球项目,近1/3被调青少年的体育偶像为篮球运动明星.
针对于篮球运动明星是1/3被调青少年的体育偶像这一现象,此研究专门就青少年选择的全部体育偶像的被选频数进行统计,发现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偶像全部来自美职篮联盟,包括曾效力美职篮的我国运动员姚明和易建联,尤其是姚明.作为NBA文化输出中国的重要媒介,姚明在很多青少年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所有选择NBA球星为体育偶像的195名被调查青少年中,姚明的粉丝就高达57名,占所有崇拜篮球明星的青少年的29.2%.
尽管NBA等职业竞技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致使国外职业体育明星对我国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大部分青少年仍然以国内体育明星为偶像.如表1所示,排序前10位的国内体育明星被65.3%的调查对象选择,而排序前10位的国外体育明星仅被20.2%的调查对象选择.由此可见,国内体育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要高于国外体育明星.
此外,青少年选择的国内体育明星偶像多为在国际重大赛事,特别奥运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国外体育明星偶像大多为活动在国外职业联赛的明星,运动专项集中在篮球和足球两个项目上.反映出国内国外体育明星带给青少年不同的体育文化影响.
2.2青少年体育偶像的运动项群分布
“项群”一词来自于运动训练领域,田麦久根据各个运动项目之间的亲缘联系,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在运动训练以外的体育研究领域,也有研究者从“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不同运动项目文化对人的影响,例如DanielL.Wann等人将13个运动项目分成二元的三类项目,包括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攻击与非攻击项目,表现体态美和非体态美项目,探求不同类型运动项目参与的青少年在逃避、经济、积极的压力、自尊、团队联结、娱乐、家庭和美学方面的体育参与动机.此研究认为从“项群”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青少年体育偶像,有助于更加简洁地理解特定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不同的体育文化选择.因此,此研究也就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进行分类,青少年选择的全部体育偶像所从事的20个运动项目分成6类,分别为大球类、小球类、难美类、体能类、重竞技、轻体能.大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这类项目都为集体项目,体育明星除了优异个人技能外,更要强调集体配合,更强调个人要集体中的作用.
小球类,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这类项目多为个人技能类项目,这类运动的体育明星常以具有高超的个人技能以及个人魅力吸引观众,并且这类运动项目是我国传统的奥运优势项目,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受我国民众
体育文化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难美类,包括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这些项目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运动员通过高难的技巧和巧妙的艺术编排,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体能类,包括游泳、田径.这两个项目的特点是体能制胜,反映了人类最原始的征服自然,挑战个人极限的愿望和能力.
重竞技,包括散打、拳击、摔跤.这类项目具有更加激烈的对抗性.
轻体能,涉及电子竞技、F1、高尔夫、斯诺克、冰壶.这些运动项目在身体活动性上较其它项目更轻,特别是电子竞技,几乎没有什么身体性活动,很难称得上运动竞技,但因为电子竞技类竞赛归国家体育总局管理,公众默认其为体育活动.
依据以上分类,我们将青少年选择的体育偶像进行归类发现,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的体育偶像主要集中在大球、体能、和小球三大类上,尤其是大球类项目的体育明星,在青少年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列所有类别体育偶像的第一位.如果将青少年按性别分开,则发现不同性别青少年在体育偶像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见表2).
第一,超过50%的男青少年选择大球类体育偶像.在青少年选择的大球类体育明星中,除中国女排曾春蕾外,其它均为篮球、足球运动明星,且多为NBA球员和国外足球职业联赛球员,可见NBA及国外足球文化对我国男性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40%的女青少年选择体能类体育偶像,其次是小球类体育偶像,这两类偶像的构成多为奥运金牌获得者,包括刘翔、孙杨、叶诗文、焦刘扬、林丹、张怡宁、李娜、邓亚萍、王皓等,显示出奥运文化对女性青少年体育文化选择的影响.
第三,女性青少年在难美类偶像的选择上高于男性青少年,这也是女性对柔美的、表达艺术性事物和人物更加青睐有关;男性青少年则在重竞技项目偶像上多于女性青少年,这可能与重竞技项目更加体现了力量,符合了这个成长阶段男性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此外,尽管轻竞技类的项目并不是十分激烈,但由于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多为男性,因此选择轻体能类体育明星为偶像的男性青少年也明显多于女性青少年.
2.
体育文化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我国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特征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