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心理学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及班主任工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如能有效遵循、利用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践谈谈认识.
关 键 词:心理效应小学教学管理心理规律儿童心理学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仅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必须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7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小学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是搞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科学依据.
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实践及听到看到的有关现象,谈谈认识.
一
现在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越是禁止学生穿着奇装异服,穿着的人越多;越是禁止学生看的书,学生越是想看,等等,为什么?
古希腊有个神话故事——潘多拉盒子,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做“潘多拉效应”.这种“效应”与其他类型的逆反心理不同,它主要源于人们的好奇机制,常常会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这就是禁果逆反.
上述学生的这些表现正是“潘多拉效应”的表现.如果教师能够了解这个现象的原理,就能通过别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劝导,例如告诉他们,以他们现在的年龄,穿着这样的衣服是不美观的,再告诉他们不让他们看的书是因为那些书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只是一味地禁止.
二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还常遇到一种现象: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这种做法对吗?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他们的这种奖励机制是一种不当的奖励,这种奖励恰恰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削减了.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每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没有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尽管奖励组的学生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答.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总的来说,奖励组的学生解答难题的兴趣较低,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德西效应”.它说明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从这个心理效应可以看出,如果学生的外部动机“为得到奖励而学”变成了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而家长想要操作某个外部因素,可以把奖励换成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同样,教师过度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例
三
我的班上有一名学困生,数学成绩很差,平时成绩只有十几分,从一年级就开始不完成作业、逃课等,底子非常差.到了六年级用他自己的话说:听课感觉就像听天书一样.这样的学生有救吗?
他的情况让我想到了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的一个实验——“登门槛效应”.
所谓“登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又称为“层递效应”.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647024.html
所以我对他提出第一个要求:在一个月里把乘法口诀背下来.别的同学觉得很可笑,六年级了才开始背乘法口诀.我说:“老师相信这个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结果第二天他很高兴地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一晚上就背下来了.”
于是,我又提出第二个要求:再给你一个月时间,学会三位数的乘除法(两位数的会了).过了两天,他就说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三位数的乘除法.(因为乘法口诀已经背熟了,要掌握三位数的乘除法不会很难.)这样,通过半学期的“补课”,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顺利升入了初中.
可能很多同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会利用“登门槛效应”规范学生的行为,但要想实施得恰到好处却不那么容易.首先,必须考虑这个小要求的合理性,使它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容忍;其次,每一要求间隔的时间不能太靠近,以免给学生“得寸进尺”的感觉;最后,对所提的每一个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切实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更高的要求得以实行.
这一心理规律在教学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所处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逐渐形成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阶段,小学儿童大致处于其中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这个阶段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任务,他们追求学习成功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奖励,他们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所以,教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他们,要时时对他们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教师的态度会成为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态度,会激发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师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回应的态度共同滋养双方的精神、温暖双方的心房、保健双方的心灵.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如果能将心理学家们花大量精力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能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朱智贤.朱智贤全集,第4卷,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例,与心理学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