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我国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时间:2020-07-1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制度方面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我国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制度及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制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的变迁趋势是由集权走向分权,大体上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两个时期,呈现出制度断裂与演进交织并行的状态.计划经济色彩的体制、集权管理模式和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国情特征.同时,在适应性预期、协作效益和学习效应的合力作用下,行动者对既定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创新的契机是制度断裂的关键性支节点和阈值临界点,这为当前深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路径选择.

关 键 词:研究生招生制度;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4-0070-06

收稿日期:2014-04-13

作者简介:谢静(1990-),女,安徽芜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研究生教育作为科研创新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主阵地受到更多的重视,继而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亦备受关注.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日臻完备,但不可否认,现行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制度明显缺失.如何使具有创新潜质的可造之材在研究生招生环节脱颖而出,成为当前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对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和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其历史脉络,为深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供有益路径.

一、分析框架: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迄今为止,学术界不乏对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的研究,其中两大主要路向是与历史制度主义齐头并进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组织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行动者的微观视角出发,假设行动者为“理性人”,即每个行动者都具有自利性,都企图极大化其目标和偏好.故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创设是一种半契约过程,即相对平等和独立的行动者们自愿达成的一种纳什平衡[1](P211).这种研究路向倾向于从行动者的个人喜好、利益需求出发研究制度变迁.譬如,学者孟洁认为影响研究生招生制度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主要利益人对制度创新的意愿、上层决策者的强制力、决策者的文化偏好等[2].尽管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首次将目光投向微观行动者在特定时空和环境下的利益偏好和选择,但对行动者在不同时期的选择彼此矛盾的现象,该理论却无法给予解释.

为了解释上述现象,研究者将目光由微观行动者转向宏观的制度背景,由此催生了组织学制度主义.组织学制度主义认为,行动者受制于其所处的系统、环境和制度,即制度背景会影响行动者对策略的选择.“文化途径”是组织学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它认为行动过程的选择依赖于对形式的解释,而非完全的行动者追求最大化自利[1](P211).这种研究路向则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制度背景.譬如,杨绍志等学者就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应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3](P19-24).然而,组织学制度主义在关注宏观制度背景的规范性作用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行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可能性的作用.

历史制度主义试图折中上述两种观点,在宏观组织学制度主义和微观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之间搭建一个中层制度的理论桥梁,即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解释框架.换言之,兼容并蓄的历史制度主义,从中观层次着重探究制度背景、行动者的选择与制度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可见,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找制度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因素,即制度的深层结构,并用这些基本要素解释特殊的、复杂的制度现象;第二,在普遍存在的基本因素与我们看到的特殊的制度现象之间,建立逻辑联系[4](P62-75).其中,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假设,它强调制度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功能,使随后产生的制度变迁具有旧制度的某些特征.

我国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制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的深层结构、制度自身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的具体方式这三方面入手,才能较为完整地阐释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60年嬗变.故本研究的基本逻辑归纳成三方面:一是制度背后的深层结构探究.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宏观因素,探究出制度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即政治经济因素和文化心理因素;二是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分析.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再生产不是突然断裂式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提高和转变的,那么原有的制度就发挥着重要的路径依赖作用;三是制度变迁的具体方式.历史制度主义借鉴生物学的“断裂平衡”概念,认为制度变迁经历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阶段.

二、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历程描述

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产生于近代,它是在被动回应西方文明冲击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借鉴及其后多次的理念演化、体制转换而形成的[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嬗变的前30年遵循激进式变迁路径,呈现出断裂性的特点;后30年是渐进式变迁路径,呈现出试误性特点.

(一)激进式制度变迁(1949~1976年)

1.1949~1958年模仿苏联时期

开国之初,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再加之缺乏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的经验,“以苏为师”成为振兴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195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其中第八条开宗明义提出“大学及专门学院为培养及提高师资,加强研究工作,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得设研究部或研究所,其规程另定之”[6](P308).随后,研究生培养单位自行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且多仿照苏联采取学校保送优秀毕业生、审查批准的方式招收研究生.1951年,中国科学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1951年暑假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标志着研究生招生工作向统一计划招生制度转轨.1953年,在全国统一高考取得成功的影响下,高等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规定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统一制定每年招收研究生的培养计划.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生教育制度转型根源于社会制度的转型,采取高度集权的统一招生制度,旨在短期内迅速培养新中国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2.1959~1966年独立探索时期


写制度本科论文的步骤
播放:24807次 评论:5022人

尽管前一时期对苏联研究生教育的模仿奠定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但随后不久,苏联研究生教育模式在我国实践中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加之进入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破裂的政治现状,迫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1961年,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应运而生,规定采取选拔或者选送、审查与入学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招收研究生.1963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该条例对研究生招生的报名条件、报名手续、考试和录取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模式的确立.此时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

1 2 3 4

关于制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我国生招生制度60年嬗变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田径教学

幼教优秀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语文教学法

小学计算机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

在职法律硕士教材

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计划

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为您写【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整理了500万篇关于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方面的本科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提供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相关的提纲、任务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相关范文表。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