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留学生发表论文,关于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留学生及汉语国际教育及语言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留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使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更稳定,也更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重大.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培养目标的实现.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重汉语教学类课程,轻汉语知识类课程;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课程的设置必要性不足.应该加大汉语知识类课程的比重,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以及删减部分课程.
[关 键 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课程设置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9-0098-0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设立的,旨在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国际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许多学者都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中国本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而言的,关于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简称“留学生汉硕”)的课程设置则较少有专文论及.因此,本文拟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剖析我校留学生汉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今后我校留学生汉硕的培养,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兄弟院校留学生汉硕的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江西师大留学生汉硕概况
江西师范大学于2009年6月获批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于2010年春季开始招收留学生汉硕,目前已有两届学生顺利毕业,并有一届留学生汉硕在读.我校留学生汉硕的生源以马达加斯加籍留学生为主.虽然我们在招生时要求申请者需具备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新HSK五级的汉语水平,但班级汉语水平层次区分仍较明显,由于印尼和韩国等亚洲籍留学生一般都有在中国的大学学习四年汉语的经历,他们的汉语水平明显高于马达加斯加和加纳等非洲籍留学生.根据我们的调查,在非洲籍留学生中,有7人在大学孔子学院学习过两年汉语,还有7人在孔子学院学习过三年汉语.相对来说,这些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不长,基础也不太扎实,特别是书面表达的时候,暴露的问题更多.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江西师大留学生汉硕的课程设置是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留学生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其课程体系也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与《留学生方案》完全一致,只在课程与学分结构方面稍有微调.
(一)核心课程的设置
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包括《当代中国专题》、《高级汉语》、《汉语语言学》.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中华文化及技能》、《跨文化交际》.其中,《中华文化及技能》这门课程与《留学生方案》稍有出入,《留学生方案》是《中华文化专题》.
(二)拓展课程的设置
我校的拓展课程整体结构与《留学生方案》一致,但每一类里可供选择的课程与《留学生方案》又稍有不同.关于汉语教学类,我校把《留学生方案》的《汉语语言要素教学》这门课程根据语言各要素分解成3门课程:《汉语语音教学》、《文字词汇及其教学》、《语法修辞及其教学》.同时,删去了《汉语技能教学》,并增设了《汉语教学研究方法》和《古代汉语》.关于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留学生方案》是2门:《中华文化经典》、《中外文化比较》,我校还增设了2门:《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关于教育与教学管理类,《留学生方案》是3门:《外语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管理》、《国别汉语教学调查分析》,而我校则增设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三)训练课程的设置
《留学生方案》共有4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汉语教学资源及其利用》、《教学测试与评估设计》、《中华文化技艺与展示》.我校把《留学生方案》的第4门课程换成了《课型与教学技能训练》,因为核心课程里已有一门《中华文化及技能》.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我校留学生汉硕的课程设置对《留学生方案》所做的修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个别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如《中华文化及技能》这门课程,我校更偏重于文化技能的教学.二是个别课程的类别归属不同,如在《留学生方案》里,《汉语技能教学》属于汉语教学类拓展课程,而我校实质上把这门课程移到训练课程中了.三是增加了一些课程,并细化了个别课程.那么,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修改是否合理呢?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呢?
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重汉语教学类课程,轻汉语知识类课程
在我校留学生汉硕的26门课程中,纯粹的汉语知识类课程只有3门(占12%),汉语教学类课程却有14门(占54%).留学生们普遍反映,一个学期的《高级汉语》课根本不够,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多的汉语课程,以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这不难理解:一个母语就是汉语的教师若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仅仅依赖自身作为母语使用者的语言直觉,尚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何况我们的留学生呢?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毕业时连自己的发音、用词造句、书面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又谈何去教别人汉语?
(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课程设置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应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从上文提供的数据来看,我校留学生汉硕的汉语教学类课程与汉语知识类课程的比重约为4.7∶1.教学类课程设置过多势必造成某些课程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门核心课程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讲语言要素教学,而拓展课程里又分别开设了《汉语语音教学》、《文字词汇及其教学》、《语法修辞及其教学》,这是比较突出的交叉重复.(三)部分课程的设置必要性不足
在对我校留学生汉硕与国内汉硕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在留学生汉硕的课程中,约有70%的课程与国内汉硕的课程相同或相近.我们认为,有的课程对于将要去海外执教的中国本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留学生汉硕却未必如此.孟瑞森(2011)指出,留学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中国教师相比,存在着天然的优势:留学生毕业后在其本国从事汉语教学不存在难以适应海外生活环境的问题,不存在因语言、文化、习俗的不通而产生的沟通问题;留学生更了解当地教育的政策、体系、规章制度等,而且他们自身有学习汉语的经历,可以更好地指导当地的学生.因此,像《国别与地域文化》、《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这样的课程似乎更符合中国本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
关于留学生论文范文素材,与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关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