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教育经济学方面论文发表,关于教育经济学视野下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经济学及硕士生及教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教育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收稿日期:2013-11-27
作者简介:王中对,温州大学学生处助学解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浙江温州/325035)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教育收费改革背景下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重构研究”(Y201327574)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本文立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背景,基于劳动价值学说、劳动力再生产、人力资本理论等教育经济学核心理论以及当前硕士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保障性资助方式、创新发展性资助方式、健全人文关怀性资助方式等方面,探讨资助体系重构的着力点,以及要处理好资助公平与资助效率、科研能力培养与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三方面的关系,以期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进得来”、“读得下”、“放得了”、“学得好”.
关 键 词:教育经济学;经济困难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须缴纳学费,这无形中抬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门槛,在他们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于是,研究生资助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们认为,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纷纷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笔者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的策略,以期对改革与创新硕士生资助体系有所裨益.
教育经济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从教育学与经济学这两门社会科学中分化出来,又在具体内容上把教育学的知识与经济学的知识予以综合,分化与综合并进,相互交叉,从而形成新兴的边缘学科,以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1]该学科的劳动价值学说、劳动力再生产、人力资本理论等核心理论的观点,对硕士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并为其指明了重构的方向.
教育经济学本科论文如何写
播放:32416次 评论:5004人
一、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的理论依据
1.劳动价值学说:教育收费无可非议,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资助义不容辞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作用时说:“这个商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特性:它是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价值的源泉,并且在适当使用的时候,是比自己具有的价值更多的价值的源泉.”[2]恩格斯认为,劳动力价值中除了成长的维持生活费用、养育子女的生活费用外,还需花费一定数量的价值,以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获得一定的技能.[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费用在劳动力总价值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提高;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的比重大小.[4]复杂的劳动需要劳动者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才能完成,因此复杂的劳动自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也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可见,只有劳动力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力,而且劳动力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是与劳动力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多少,是与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成正比例的.[5]因此,不管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个人,投资硕士生教育以形成复杂劳动力较高的经济价值,都是明智的选择.
2.劳动力再生产:硕士生教育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接受教育的机会理应均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阐明: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只有当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在数量、质量上相适应时,社会物质再生产才能得以良性发展.可见,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离不开劳动力再生产.研究生教育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还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后,如果保障性资助方式不完备,这无疑将迫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筹集不到学费,而放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那么,这部分劳动力的智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将得不到科学发展,其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将得不到有效改变.长此以往,贫富的代际传递势必难以打破,教育方面的差异势必越拉越大,教育公平势必大打折扣,社会分层势必受到影响,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可见,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保障性资助方式完备与否.只有设置了完备的保障性资助方式,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的“教育机会均等”才得以实现.
本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14939.html
3.人力资本理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将由人类的才智进化来决定,硕士生资助要注重效率
在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中,创新人才被看成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因素,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科技创新人才,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6]人类的未来,不是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的知识的发展来决定.[7]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以后,它对社会实践与现实的改变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它使人们认识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同时,它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8]可见,硕士生资助应该服务于科研能力的提升,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硕士生资助要凸显激励与导向功能,注重资助成效,提高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济效率一般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所谓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一般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9]那么,硕士生资助的效率,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数量和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成果,资助经费消耗的程度.而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投资效率的硕士生的发展潜力,即硕士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和做出较大贡献的可能性,一般在硕士生毕业后时间越久,这种资助效率也将反映得越明显.追求卓越、提高绩效也是当代教育思潮的焦点.[10]
二、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的着力点
1.完善保障性资助方式,确保研究生教育机会均等由于就业压力、渴望深造等原因,近几年来硕士生报考人数逐年呈递增趋势,递增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调查显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的比率普遍在10-20%之间,部分地方院校甚至超过30%.因此,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后,构建的硕士生资助体系必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门槛问题.为此,首先要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得来”.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制订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同样适用于研究生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已经无法满足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的学费贷款需求,更别提生活费贷款了.因此,要切实提高贷款额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能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其次,要加大助学金与勤工俭学岗位津贴的资助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读得下”.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虽然硕士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但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还是杯水车薪,高校还得设置相应的助学金予以补充.此外,高校还要强化“三助”工作,拓展助研、助教、助管岗位,适当提高岗位津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
2.健全人文关怀性资助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硕士生降低缺陷感
以浙江省温州市高校部分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共
教育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教育经济学视野下硕士生资助体系重构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