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体会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0-07-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高校对中层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必要程序之一,文章从审计实务视角,介绍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做法,在对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总结经验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高校经济总量巨大,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被查处的问题干部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已被列入干部考察的必要程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主要为行政、教辅、科研及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对管理的部门或项目有一定的审批权。在一些规模比较大、内审机构比较健全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形成制度化,成为中层干部管理监督的必要程序。但是总体而言,各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展和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开展审计实务的介绍和总结对高校内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

(一)重视审计方案制定。

Z高校自2001年开始开展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2005年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2012年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的要求,修订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所有中层领导干部届满或换岗都要纳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如2014年10月Z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换届,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分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组织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和审计处人员,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审计方案,做到摸清家底、揭示问题、推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其次,制定滚动式的审计计划,坚持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基本制度,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离任和现任干部分批列入审计计划。最后,审计方案经由学校党委会审定,作为重要的审计实施依据。

(二)审慎确定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根据《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确定,但是针对不同单位(部门)的特点,在审计实施时有所侧重,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摸清家底,有些中层干部管理的部门涉及几十个项目、几百万资金及固定资产,但平时忙于业务,对其分管的资金和财产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其分管校领导也只是对其中的某一部分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对部门财务资产数据进行汇总和披露,使部门负责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了解中层干部所管部门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了解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包括是否能够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流程是否公开透明等。三是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情况、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三)严密组织审计实施。

1.严格按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审计。组织部下达审计委托书;审计处成立审计组,并根据委托书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审计动员会;发出审计通知书;发布审计前公示;被审计干部提交述职报告和承诺书,所在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组织开展审计业务;撰写审计报告,提交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报送组织部;组织部将审计报告报送党委常委会审定,审计结果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2.坚持重要性原则和分级复核制度。审计组开展审计之前,首先了解被审计部门的业务特点,结合既有审计成果和平时了解的情况,分析、讨论有可能发生问题的风险点。在审计过程中,调取财务和资产等相关数据、单位(部门)经办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单位(部门)管理制度等资料,对管理及决策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审计组按分工查阅资料,为保证揭示问题的准确性,经常互通情况、集体讨论、交叉核实资料。对于审计报告,实行审计组、审计处、联席会议三级复核制度,最后提交党委会审定。

3.利用共性问题,推动规范管理。为了推动规范管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不局限于被审计单位(部门),而是将问题延伸到全校范围查找,揭示潜在风险。除了在审计报告中向该单位(部门)和负责人指出问题所在,还根据发现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情况向党委会汇报,让学校领导及时了解相关情况,以便研究对策妥善处理,取得良好审计效果。如:审计发现有单位在对外签订合同或协议时,未严格按照学校对外签约授权的要求履行会签授权程序,而由单位领导甚至项目负责人直接签署并加盖部门公章,根据这一线索,审计组扩大摸查范围,发现有多个部门存在该现象,揭示某些单位(部门)负责人的风险意识淡薄,学校管理监督不到位,存在潜在风险。同时,审计还发现,造成该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流程不够简化、耗时长、效率低、基层意见大等原因。经向学校领导反馈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并且在全校中层领导干部会上进行了通报。

二、审计实践经验和体会

(一)学校领导重视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条件。审计实践表明,经济责任审计从审计方案制定到审计报告公布,均经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并经学校党委会审定,处处彰显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二)审计准备充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审计之初,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现状科学制定方案和工作流程,做好人员分工;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开展审前调查,并结合以往的资料,全面分析情况,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在项目进行中,组织情况交流和研讨,保证全面客观地反映审计情况。

(三)规范审计流程对于增强严肃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审计流程规范化对于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审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认真遵循各项流程,保证各项手续完备,资料收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环节严格按程序执行,使得证据充分适当、问题定性准确。审计承诺书与公示凸显了审计的严肃性和威摄力,使被审计对象从思想上重视并在行动上配合与支持,甚至主动找审计组说明情况,要求审计组指导整改落实,实现“以审促管”。

(四)良好沟通是审计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审计过程中,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保证信息的快捷传递和交流充分。首先,做好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如召开动员会等,形成领导重视、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理解并支持的氛围。其次,审计人员以恰当的方式与被审计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诚恳地建言献策,力求推动规范管理,使其充分了解审计的要求和目的,主动配合审计工作。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