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审计中大量存在委托人缺位现象,其中被审计人是替委托人经营资产的代理人,审计师是替委托人监督被审计人的代理人,他们服务于同一委托人,在委托人与审计师的直接契约关系中,导致了审计师不得不迁就被审计人,甚至与其合谋,使得审计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高度重合,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使得审计难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为审计合谋提供了空间。这样,审计报告就不能客观公正地起到社会监督作用。审计工作不仅没有发挥其最后把关作用,反而因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或虚伪陈述,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帮凶,致使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执行不力,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内部控制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企业风险,有些单位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而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企业与财务部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全方位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范围涉及时间和空间,内部控制延伸的空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受时间、人力和控制成本所限,开展全面内部详查显然是不可能的,内部控制只能采取重点抽查,这样无疑影响到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广度与深度。为了获得利润,一些部门掌权者操纵和调节单位收入、成本的时间和金额,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另外,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重经营,轻管理,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导致其管理滞后,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为此,必须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建立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部门财务审计松懈的成因
1.知识经济对财务审计假设的冲击。部门财务审计假设需要以会计假设作为重要参照依据,然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理论中的四大假设正面临着严重冲击。第一,会计主体假设面临的冲击。当前,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虚拟企业大量兴起,不仅突破了地域空间对企业经济交往的限制,而且也使得企业的外延界定更为困难,导致会计主体假定不清晰。第二,持续经营假设面临的冲击,会计主体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处于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加大的境地,使得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随时可能出现中止、清算、破产的状况。第三,会计分期假设面临的冲击。会计分期假设难以满足现阶段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随时、及时使用的需求,无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为决策及时提供依据的重要作用。第四,会计货币计量假设面临的冲击。因货币种类不同而发展的物价变动会计和外币业务会计,对会计货币计量假设带来了威胁,同时预测非货币性信息对于衡量企业发展潜力越来越显其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货币计量假设。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也间接地影响了财务审计假设的建立。
2.财务审计内容滞后于财务会计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无形资产比例不断提高,如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均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致使知识经济不仅增加了审计工作内容,而且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财务审计明显滞后于财务会计的发展,没有针对财务会计的变化及时作出审计内容的调整和拓展,从而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不完善,出现审计松懈。
3.计算机的运用模糊了财务审计线索。财务审计线索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审计人员通过跟踪审计线索,遵循审计程序,审核相关经济业务,收集审计证据。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了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会计人员只需将财务原始数据及其相关信息输入财务软件,便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从记账凭证生成到财务报表输出的全过程,其中产生的全部数据均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种方式模糊了财务审计线索,不仅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而且也容易造成部门财务审计的松懈。
4.财务审计制度的局限。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审计内容均发生了变化,致使整个审计工作流程也必须重新调整。然而,当前审计制度没有针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进行完善和修订,从而导致部分审计工作出现无章可循的状况,没有给予审计工作充足的制度保障和约束,造成了财务审计松懈。审计制度作为整个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受其职能所限,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对权力的审计监督中遇到的问题形形色色,目前仍无完善的法律条文来评判,对行使权力应负的经济责任也无法作出规范的审计评价。
二、治理部门财务审计松懈的对策
1.转变部门财务审计观念。知识经济时代,部门财务审计应当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以应对财务会计的发展,满足财务审计信息使用者的新需求。第一,树立部门财务审计服务观念。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日趋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为此,部门财务审计工作不能仅局限在核查账目这一范围内,而是要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积极为企业管理和效益服务,并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财务审计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更新观念并拓宽审计领域,以此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再增值。第二,增强部门财务审计的导向作用。部门财务审计工作还应开展多项管理审计,如成本控制审计、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等等,借助对部门财务管理的分析和评价,为部门提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建议,这有助于部门财务审计向服务型、增值型和导向型审计的跨越。第三,发挥部门财务审计信息预测功能。随着财务审计信息使用者日趋多元化,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工商税务部门、金融证券机构、银行等,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复杂多变,既要求审计报告信息具备公允性和真实性,又要求审计信息具备评价性,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
2.转移部门财务审计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适应会计信息化和网络实体化,有必要转移部门财务审计重点,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部门财务审计应当从原本的仅重视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方向转变。大部分审计团体本身都拥有审计、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对客户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系统也都比较了解。为此,审计工作除了应当做好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之外,还应渗透到相关的管理活动中去,这将会成为未来时期部门财务审计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二,应将审计工作的重点从有形资产审计向无形资产审计转变。目前,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总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对这部分资产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已经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财务审计工作也必须将此作为重点,确保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拓宽部门财务审计领域。随着知识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现行的财务会计必须适应资本市场、期货市场、科技信息市场的发展需求,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范围、手段进行变革,将财务会计核算延伸到知识经济信息、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商誉等核算领域。在此情况下,部门财务审计必须认清财务会计的发展变化方向,针对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做相应的变革,拓展部门财务审计领域。第一,部门财务审计要纳入多专业领域知识,推动现代财务审计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带给了企业生产经营诸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部门财务审计应当运用数理统计、概率论、风险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控制财务审计信息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构建风险导向型财务审计模式。第二,部门财务审计要拓展无形资产审计内容。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了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本,如信息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日益提高,部门财务审计应当收集这些无形资产构成、收益、价值等多方面信息,使审计报告可以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状况,通过运用先进的审计计量技术,完善无形资产和现金流量的审计评价架构。第三,拓展效益审计的范围,将有效性目标作为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知识资本运营效益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环保审计等。对于知识资本运营效益的审计,要重点对市场资产(企业品牌、特许经营、客户忠诚度等)、组织管理资产(网络体系、信息技术系统、融资关系等)、知识产权资产(版权、专利权、技术秘方、商誉、商标等)知识资本的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并作出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价,利用评价信息对潜在效益进行开发,从而促进企业保值增值。
4.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信息记录方式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纸质资料变成了计算机数据信息。为此,部门财务审计也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工作。第一,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合理利用财务软件和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审计。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上,也应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完成运算,这样不但能够防止手工计算的差错,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辅助模块,运用这些模块能够对财务数据中关键数据变更以及重大资金流动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既有助于监督工作的开展,又能有效地减轻审计工作量。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忽视或放弃对原始凭证的核实工作以及对财务工作的风险评估,这样才能使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获得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