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强制轮换制度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作用的论文

时间:2020-08-0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0引言

在财务欺诈和审计合谋频发的情况下,审计质量受到广泛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强制轮换亦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了。强制轮换政策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重视,首先是因为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加大。即延长审计任期,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警惕性有可能松懈,从而失去发现错报和更正错报的能力以及对异常事件应有的敏感性,因此就有可能威胁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其次是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加大。即签订较长的审计合约、给予较高的审计费用,将会被控股股东作为诱饵,使其操纵盈余的行为被注册会计师认同,甚至出现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合谋或共同创造“舒适水平”的现象。

为确保审计质量,世界各国均采用了一系列监管政策。例如,意大利从1974年就开始实施强制轮换,美国于2002年“安然事件”之后颁布的SOX法案,欧洲委员会2002年5月发布的审计独立性建议文件,奥地利2004年开始实施强制轮换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审计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着审计质量的重要性。2014年11月2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在“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推进会计职业健康发展”的讲话中提出,要对审计服务进行强监管。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公布的消息称:随着审计监督工作力度的加大,技术手段更先进,被审计出来的各类违规金额较往年有所上升。由此可见,我国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存在很多漏洞,现阶段的审计工作质量也不是很高。因此,我国必须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来提升我国的审计质量。

1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关注。1922年,在一次杜邦公司的内部通信中,公司高级管理者Carpenter写信向董事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注册会计师轮换政策与审计质量有相关性。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是否为被审公司自愿执行则不确定。这一观点提出以后,认为好的审计需要与财务部门没有其他易受批评关系的审计师来完成,被审公司聘请审计师的目的需要通过执行轮换制度更好地体现。在此之后,直到1951年,一些学者才对审计质量与强制轮换具有相关性的文章发表出来。这些学者提出的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无外乎三种结论:即正相关、负相关和复杂相关。例如,Knapp在调查审计委员会成员对事务所规模、任期以及审计策略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看法后发现: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看来,当审计任期较短时(1~5年),审计任期与事务所发现错误的能力正相关,而随着任期的增加(5~20年),审计任期与发现错误的能力负相关[1]35-52.SEC注意到,审计任期的延长与盈余质量的降低存在正相关关系,强制轮换是防止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但对强制轮换持不同观点的Benito认为:强制轮换会损害审计竞争,破坏专用属性审计资产,提高的审计成本高于所带来的潜在收益[2]258-280.Johnson的研究结果表明:较短审计任期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较大,相对于中期,较长审计任期公司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不存在明显的差异[3]637-660.PatrickVelte和Carl-ChristianFreidank认为:大多数实证结果表明审计事务所轮换不会提高财务会计和审计质量[4]365-37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不断改革,我国学者也逐渐对审计轮换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如余玉苗通过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由审计任期引起的审计质量的变化,其结果具有多样性,而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5]124-128.王善平等发现:强制轮换可能缓解审计师与客户由于交往密切而带来的潜在熟悉风险对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的影响[6]4-7.田莉认为: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将审计任期的最短年限、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的选择应予适当限制[7]245-246.张庆龙、王菲菲基于投资者决策视角,以股权风险溢价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了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证明存在最佳审计任期,即在任期为8.36年时,投资者认为此时的审计质量最高,而当审计任期长于或短于8.36年时,审计质量均比较低[8]79-85.李思飞等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审计任期下审计师行业专长和经济依赖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内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但长期中,当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行业内客户的经济依赖性增大时,审计质量将会降低[9]112-123.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得出的结论大多正相关,而国内学者只研究国内市场,结论倾向于负相关[10]36-37.

2研究假设

由于样本数据所处的资本市场审计环境影响着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因此,美国审计总署提出了以下几个真实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操纵性应计利润,审计意见类型,财务报告是否发生重述或者舞弊,未预期的应计利润,利润的持续性[11]149.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来实证研究强制轮换对审计的影响。本文将以会计重述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具体分析实施强制轮换制度后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此检验审计师轮换制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所谓会计重述是指对已公告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无意或有意产生的差错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会计部门对出错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追溯重述的一种行为。本文所认定的会计重述是指公司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重大会计差错,不考虑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

2011年,欧盟委员会(EC)条例草案将包含外部审计师强制轮换(审计事务所轮换)作为一种改革措施,用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实施强制轮换政策后,审计师任期因时间缩短而审计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一定期限内,审计任期较长的公司发生会计重述的概率较低。

张娟、黄志忠、李明辉通过对强制轮换政策实施前后审计结果变化的观察,初步估计强制轮换注册会计师对特许会计师事务所公开报告问题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并且发现了我国强制轮换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形:遵守制度和绕过制度。前者是强制轮换的真正落实,而后者的绕过行为则会引起一种特殊性质的审计师出现,即过渡审计师。过渡审计师在接管客户的审核任务时,因只为其工作两年左右,就会被前任审计人员替换[12]83.所以,他们对被审客户有强烈的节省其专属审计投资的意愿,这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极其不利,因为实施强制轮换政策后,由于过渡审计师的出现,就有可能使审计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有过渡审计师存在的公司发生会计重述的概率较高。

3研究设计

3.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非金融保险类1737家A股上市公司为例,剔除289家数据不全的企业,实际得到有效样本1448家,具体包括发生会计重述的314家公司的686个样本观测值,以及未发生会计重述的1134家公司的4670个观测值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非会计重述公司在所选样本区间未发生过会计重述)①。

3.2变量解释

(1)被解释变量。本文以美国审计总署提出的5个真实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为参照依据,选取会计重述(Tes)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做法为:当某一年度公司发生会计重述时取1,否则取0.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审计师任期和过渡审计师。审计任期(Tenure)表示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任期。本文借鉴张娟等提出的由于绕过制度产生的过渡审计师将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假设[12]83,将过渡审计师(Trans)作为解释变量,存在过渡审计师为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强制轮换政策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控制变量。

自由现金流(fcf),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流动比率(lip),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一般地,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资产负债率(Lev),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成长情况(Grow)用总资产增长率表示。事务所变更(Ch)和事务所类型(Big4),用是否经“四大”审计表示。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AO)用是否为标准审计意见表示[13]32-33.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以上三种类型的变量,我们将这三种类型的变量汇集于一个表中,详见表1所示。

3.3回归模型选择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反映公司是否发生会计重述,即模型1.

restatement=β0+β1Tenure+β2Trans+β3fcf+β4lip+β5Lev+β6Roe+β7grow+β8Ch+β9Big4+β10AO+ε

模型1中,restatement表示公司是否发生会计重述。

4实证分析与检验

4.1描述性统计

本文将发生了会计重述行为,包括发生差错、更正差错和发生并更正差错归为重述组(res=1),将未发生会计重述,即:既未发生会计差错也未更正前期差错的样本归为未重述组(res=0),在此,本文对所有有效样本的变量按照是否发生会计重述的分组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Tenure变量的中位数在重述组和未重述组分别为0.7238和0.6853,说明发生会计重述的公司其审计师的任期较长,即审计任期较长的公司发生会计重述的概率较高。

4.2多元回归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先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都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不受影响,可直接进行回归分析,详见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变量Tenure的回归系数都显着为负,说明在一定期限内,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发生会计重述的可能性会越小,审计质量也越好;变量Trans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着,说明是否存在过渡审计师与该公司是否发生会计重述没有显着的关系。

4.3审计任期与会计重述非线性关系检验

以往研究表明,审计任期与会计重述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检验审计师任期与会计重述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变量审计任期的平方项[14]23-29,由此形成模型2.

restatement=β0+β1Tenure+β2Tenure2+β3Trans+β4fcf+β5lip+β6Lev+β7Roe+β8grow+β9Ch+β10Big4+β11Ao+ε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产生,本文借鉴张庆龙、王菲菲的中心化方法[8]84,对审计任期及其平方项进行回归处理,由此得出以下结果,详见表4所示。

根据表4结果,利用Tenure和Tenure2的回归系数,可近似求出在审计质量较高的情况下的最佳审计任期。具体做法为:将解释变量res对Tenure求一阶导数,得到:-0.0312+0.0053Tenure=0,解得Tenure值为5.89,由此可得出最佳的审计任期为5.89加上1.64,即7.53年。即:当审计师任期大于7.53年时,发生会计重述的概率会随着任期的增加而增加,审计质量却会随之降低;当审计任期小于7.53年时,发生会计重述的概率则会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增加而减少,审计质量将会越来越高,直至7.53年达到最佳。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是否发生会计重述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企业自由现金流、流动比率、成长情况、事务所变更、事务所类型、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可能对会计重述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着重分析了审计师强制轮换政策实施后,审计师任期的长短和是否存在过渡审计师对会计重述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担任公司审计师的时间为7.53年时,审计质量最佳;小于7.53年时,审计质量会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增加而提高;大于7.53年时,审计质量会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而降低;但过渡审计师的存在对是否发生会计重述并无显着影响。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状况,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在对待外部审计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特提出以下措施,以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整体水平。

(1)制定审计师强制轮换与事务所强制轮换相结合的法律体系。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审计师强制轮换后审计质量有所提高,但仅仅只是更换审计师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出于利益考虑,在强制轮换政策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选择在同一家审计事务所更换审计师,而审计师事务所为了留住客户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这其实是一种绕过制度的行为。为此,我国不仅要实施审计师的轮换,还应该实施审计事务所的轮换;因为长时间在同一家被审公司任职,审计师的独立性就会受到威胁,发生差错的概率就可能增加;而从审计事务所来讲,聘期过短或频繁更换审计师,不仅会形成过高的轮换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新换的审计师由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甚了解,也会影响审计质量,并可能引起审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另外,实施审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好地防止审计师之间由于低价竞争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并能够避免可能出现的绕过制度行为。因此,本文认为我国不仅要实施审计师的轮换,还应该实施审计事务所的轮换,并制定审计师强制轮换与审计事务所强制轮换相结合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强制轮换制度的执行效果。

(2)规定审计师本次任职与下次任职的间隔时间。本文在对强制轮换政策进行回归分析时,分别考虑了审计任期与过渡审计师的影响,结果证明,法律规定的审计任期五年轮换制是合理的,而由于绕过制度产生的过渡审计师对审计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止这种形式上的轮换,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应当规定审计师本次任职与再次任职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五年。

(3)界定审计师服务范围,明确审计师责任,强化审计师法律意识。由于我国审计市场起步较晚,审计师的法律意识淡薄,从而使我国的审计质量大打折扣。例如,一些审计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为被审公司提供相容业务服务,或者同意被审公司出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的要求。这不单纯是一种有失诚信的行为,更是对国家和社会公众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的行为。为此,我国必须从严执法,坚决杜绝和严惩这些行为,从根本上不仅要消灭此类问题,更重要的还要从审计师角度出发,强化法律意识,从思想上杜绝造假行为,提高审计的公信度,从而更好地改善我国的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KnappC.Factorsthatauditcommitteemembersuseassurrogatesforauditquality[J].Auditing,1991(l0)。

[2]BentioArunada.CandadoPaz-AresMandatoryRota-tionofCompanyAuditor:ACriticalExamination[J].Internationalreviewoflawandeconomics,1997(17)。

[3]JohnsonE,KhuranaK,ReynoldsJ.Audit-firmtenureandthequalityoffinancialreport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02(19)。

[4]PatrickVelte,Carl-ChristianFreidank.MandatoryAuditPartnerRotation,AuditQualityandMarketPer-ception:EvidencefromTaiwan[J].CanadianAcadem-icAccountingAssociation,2009.

[5]余玉苗,李琳。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J].经济评论,2003(5)。

[6]王善平。审计师入市后的独立性与行为管制[J].会计之友,2008(6)。

[7]田莉。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与审计质量探析[J].财会研究,2009(8)。

[8]张庆龙,王菲菲。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投资者决策视角的分析---基于沪深2006-2008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1(10)。

[9]李思飞,刘恋,王化成。审计师行业专长经济依赖性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任期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5)。

[10]蔡景浩。关于审计强制轮换与审计质量相关性问题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1]李璐,胡成玥。审计强制轮换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4(9)。

[12]张娟,黄志忠,李明辉。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5)。

[13]BrianEDaugherty,DeniseRichardCHatfield,JuliaLHiggs.AnExaminationofPartnerPerceptionsofPartnerRotation:DirectandIndirectCon-sequencestoAuditQuality[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2012.

[14]夏立军,陈信元,方秩强。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3)。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