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

时间:2020-08-0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三方面来阐述审计重要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进步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联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本钱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联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进步和审计资源的节约,联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重要性运用审计风险审计证据

正文: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其在量上体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以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定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固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定,但是其判定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定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对不同的环境,因而判定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比较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定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转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定,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遵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有着重要性的判定,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由于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制约的适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有着重要性的判定。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联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职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由于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审计重要性水平因审计组织及审计目标不同而不同。国家审计重点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遵循性,并把政府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真实性、正当性、效益性作为重要审计事项,对同级政府负责;内部审计以推动本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制约、督促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为宗旨,对本单位发挥监视、评价和建设职能,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内部制约;独立审计则以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否会影响使用者的判定。

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审计事项包括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济职责履行活动。对同一被审对象来说,不同时期经营重点、经营对策的变化,会影响审计事项重要性的变化;即使经营时期相同,随着审计项目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侧重点发生变化,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可能发生相互转移。对同一审计事项来说,不同的被审对象因规模、性质不同或经营管理有着差别,审计重要性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实际上,审计重要性是针对特定被审单位、特定审计事项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和个性差别,需要以审计目标、被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三方面往理解和把握。

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目两方面特点。质量特点指的是错误的性质、题目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一般而言,内部制约有着明显缺陷比内部制约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重要,关键时间点、关键部位的制约比履行日常监视检查重要,等等。

数目特点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多大金额的错误是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某项业务错报或漏报金额虽小,以量方面考虑也许并不重要,但以性质上看,可能是重要的,如舞弊、监守自盗、某些敏感账户的漏报等;另一方面,小金额的错误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对审计实务操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重要性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审计计划的编制、终结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必须运用。对于进步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下面以以下几方面来先容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进步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答应的误差范围。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和决策的标志。

1.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重要性具有数目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点。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要留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在很多情况下,错报或漏报的数目不重要,但是以性质方面考虑则是重要的。比如说:

(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不大,但是性质是严重的,芬猿了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或其他职员的可信度有着题目。所以会计报表可能潜伏着更大的错误,应当视其为重要的。

(2)影响收益走势的错报或漏报。假如金额确实不大,但假如要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走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原来亏损变为盈利,那么就具有重要性。

(3)不期看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假如和实收资本账户有着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小,也应引起重视,视为重要的。

另外,小金额错报漏报的累计,可能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对此重视。

2.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由于独立审计是对整感受计报表的正当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所以必须对会计报表层次所能容忍的错报或漏报加以考虑,也就是考虑会计报表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才能终极对会计报表的正当公允性发表意见。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会计报表是由各个账户和交易汇总而来,所以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正当公允的整体结论。

二、重要性的含义及如何理解

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固然各自的定义措辞上不尽相同,但是各国对重要性的熟悉基本是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要想正确理解重要性概念必须留意以下一些: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

某项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不是针对审计职员而言的,而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若某项错报或漏报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了,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判定离不开特定环境

影响重要性判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企业面对的环境不同,因而判定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错报金额对某个企业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重要的。并且重要性的判定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联系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联系密切,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联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审计风险实质上夸大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的运用,审计职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有着,但审计职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进步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联系。转贴于

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联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职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假如审计职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职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以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定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职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定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ll条就指出了审计职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定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第3款就是考虑“内部制约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假如内部制约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假如内部制约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联系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夸大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以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假如会计报表中有着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转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进步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定,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就第一种情形来看,审计职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定,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目,由于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以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以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葛家澍:《最新会计审计准则实务讲解与运用指南》出版社: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3月

[3]刘明辉:《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著:《独立审计论述探讨》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运用指南(2007年修订)。

[6]段兴民、张连起、陈晓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审计重要性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确定重要性数目水平——审计风险与重要性

2.我国审计重要性操纵指南的构建

3.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

4.审计的重要性毕业论文

5.论审计重要性毕业论文

6.论文范文:审计依据的正确运用

7.有关绩效审计的论文范文

8.关于审计质量论文范文

9.审计毕业论文范文

10.有关基建结算审计的论文范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