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内部审计,能够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增加、科研项目多元化,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及内部审计现状的研究分析,借鉴了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等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进行了多角度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新兴人才、培育科研成果的首要基地,其重要程度不容小觑。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与科研腐败频频发生,使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质疑。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与外部披露机制,保证经费合理、合法使用,推动高校助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高校科研经费及内部审计现状
1、经费使用现状
(1)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按照来源渠道不同,科研经费可分为纵向、横向和配套三种。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教育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与企业等科研项目合作基金。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其管理制度大相径庭。纵向经费通常遵循主管部门的管理办法,而横向和配套经费则没有固定的使用要求。高校经费采取大锅饭的核算方式,同一账户多支多取,缺少必要的分项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经费核算的复杂性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2)经费冗余度高,预决算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始终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弊端,经费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发放。相关部门仅审核项目的数量与规模,而忽视了项目预算本身的真实性。科研人员法律意识与会计知识淡薄,为获得额外收益,常常人为调整预算编制与结算成本,导致经费使用数据严重失真,经费冗余度大幅提升。
(3)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失效。高校经费管理的内控失效催生了经费浪费、腐败等问题。尽管众多高校早已出台了相关经费管理措施,改进原有集约式的经费管理模式,但仍无法从实质上完成对各渠道经费的集中化管理。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各自为政,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项目立项、申报、结项进行整体控制,审计的监控与预警作用几乎为零。会计核算管理也存在诸多不合理设置,经费使用与支配权权完全归属于申请人,从而失去审计对于经费的合理化效益化管控,最终导致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失效。
2、内部审计现状
(1)审计信息的非直接性。内部审计机构从属于高校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无法获取所审项目的直接资料,必须假借他人之手。项目负责人或财务人员是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极易因个人利益改变审计证据。如此以来,信息故意或无意错报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与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主要难题之一。
(2)审计信息过量。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经费申报与项目核算两大类。经费申领标准不同、发票报销数量庞大是审计信息过量的主要原因。过量的审计信息使信息不当的可能性大幅攀升,这种不当信息很可能被大量其他信息掩盖。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实现审计目的的关键环节。审计师必须从大量审计证据中筛选出相关的审计信息。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确定证据数量类型、评价信息公允方面等诸多难题。
(3)审计机构及人员独立性不足。近年来,诸多公司的破产以及涉及诸如安然和世通公司的审计丑闻触发了美国国会制嬷SOX法案,GAAS亦将精神上的独立性作为其一般素质与行为要求列示。《职业行为准则》和《审计准则说明书》也强调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在我国,高校行政领导对内审工作存在认知偏差,内部审计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职权和范围由校领导直接决定,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仅保持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内审工作的主动性与权威性难以保证。
(4)审计工作缺乏结构化管理。目前我国针对科研经费审计的相关规定只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一部。业务指导与理论依据的缺失是高校审计工作缺乏结构化管理、广度不足、难以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科研项目的专业性与保密性极强,内部审计人员作为财务人员难以凭借固有知识全面了解项目内涵,并对项目预算支出的合理性与否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审计部门通常仅就项目财务收支做出一般性审核,而极少进行经费相关性和冗余度判断。
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理论基础
1、审计免疫系统论
(1)审计免疫防御功能。审计免疫防御功能的实质是事前控制,目的是防范风险。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的首要功能,指机体面对外来病毒侵犯时的抑制与阻断作用。审计人员利用审计的优势,发挥事前审计的经济卫士功能,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各项潜在威胁,完善工作现状,弥补工作缺陷。
(2)审计免疫稳定功能。审计免疫稳定功能的实质是事中审计,目的是识别风险、采取措施。免疫稳定又称免疫清除,是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工作过程。稳定功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甄别系统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发挥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审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3)审计免疫监视功能。审计免疫监视功能的实质是事后审计,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免疫监督不同于防御和稳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行为。通过审计人员的定期检验,全面了解审计事项,发现并解决系统固有缺陷造成的错误行为,清除内部违法违纪舞弊现象,建立动态发展的两项运营程序。
2、增值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目标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增值型内部审计从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两方面入手,采取定量衡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法,是一种由财务导向、业务导向转为管理导向的新型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改变过去以资源消耗者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转向参与型的审计策略,主动推销审计产品,形成利润中心,克服短视行为,并赢得管理层的支持与重视。此外,增值型内部审计还解决了过去审计对象单一造成的逆向选择、道德困境等代理问题。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拓展为整个利益相关群体,根据组织层级的不同,扮演着监督者、建议者、咨询者等诸多角色。在程序与技术方面,增值型内部审计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审计重点拓展至环境评价与风险评估,过去单一书面报告的审计形式也被信息化基础上的结果反馈与后续审计所取代。
三、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建设途径
1、树立现代高校审计理念,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指事后审计,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部门相分离,是一种间接性的被动控制。这不仅割裂了审计过程与部门合作,更为科研人员经费腐败、浪费提供了的温床。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应当与项目立项申报同时开展。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相互协作。科技部门应认真阅读立项书,并严格审查列示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避免课题研究人员虚报科研计划、套取科研经费等欺骗行为。科研机构审核无误后将计划书移交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应引导课题研究人员编制项目预算与支出记录表,减少经费浪费,并为事中跟踪审计奠定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保存原始计划书与修订版计划书,实时掌握财务数据变化,层层监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无关支出,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舞弊行为。
2、加强经费经济性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结构的节约性和合理性审核是经济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建立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经费使用过程中失控现象的发生,是支出结构节约性审核的首要保证。其二是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结构管理,强化预算真实性和变更合理性审核,重视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其他支出审计,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保证经费的各项经费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其三是完善收入进账管理,将横向、纵向、配套科研经费纳入统一的收入核算体系。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以防止过量审计信息造成的短视行为及财务人员与课题申报者的合伙串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专业知识,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协同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与财务管理制度。
3、强化审计独立性,提升内审机构地位
规则101对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做出了详细解释,客观独立的工作环境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内审机构常常作为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工作,却接受行政领导层的任命与指派。换言之,内审机构实际上同时接受两个部门的直接领导。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内审机构由委员会直接管理,内审人员职业化。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内审机构自主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内审机构地位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同时高校必须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及时将审计中的问题通报相关部门和个人,责令负责人限期整改并深刻检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发挥内审部门的威慑与预警作用。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应同时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与超一流的经营理念。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建设良好审计环境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培训,制定并完善职业再教育体系,积极吸纳各领域专业人才,丰富并完善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范围与结构,提升其职业判断、错报分析与综合服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经办手续烦琐、资源浪费进一步弱化了内审机构的管理能力,加剧了审计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摩擦与内耗。因此建设良好、严谨、积极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并留住人才,保证内部审计队伍质量,实现组织内在激励的良好手段。
四、结束语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创新,对审计功能给予了全新的定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管理,建立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康航毓: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4):40-42.
[2]钱玲:高校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理论与实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6):46-50.
[3]杨剑钧:“免疫系统”理论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5,0(14):117-118.
[4]黄漠: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6,0(15):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