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经费财务审计包括中期财务审计和结题财务审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科技项目经费审计内容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文章从科技专项审计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项目预算不合理、经费预算执行和监管不到位、外拨经费使用效率不高、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从内部制度建设、预算编制、支出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六条建议。
关键词:科技专项;财务审计;经费管理
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利于科学统筹安排科技计划指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科技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各级科技计划管理部门继制定了经费管理制度,但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没有完全落实管理规定,财务专项审计就较难通过,甚至导致项目无法顺利结题。因此,加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力度,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有必要对科技项目经费审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完善意见。
一、科技项目经费审计内容
科技经费财务审计包括中期财务审计和结题财务审计。审计内容涵盖了从立项预算批复到项目执行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对项目经费支出的合理合规性及相关性进行检查,以及承担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中期检查一般委派科技项目监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检查,并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结题审计则是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项目完成后实施,对各项支出予以审计认定[1]。
二、科技项目经费审计中常见问题
(一)未能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
科技专项经费审计在预算实施环节关注的重点:一是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际质量;二是经费使用预算与预算实施的差异及支出是否合规;三是预算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及调整的合理性。科技经费预算编制是经费使用的基础,预算应遵循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应经济合理,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2]。目前,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偏差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自行违规调整预算,随意在不同项目之间调整项目内容和资金用途。编制项目预算时,有些项目负责人项目前期未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详细的规划,按照以往项目管理经验粗略编制经费预算。部分人员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缺乏了解,对科目支出预算与课题的相关性说明不够清晰,项目实施中按照需求使用经费,至项目结题验收时才办理预算调整的报批。财务部门由于缺乏对项目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很难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无法对年度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和监督。项目组与财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导致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严重影响项目进展和经费的使用效率[2]。
(二)经费预算执行和监管不到位
大多数项目在申报预算时都存在“设备购置”费用,各项目组购置设备都是从项目经费中列支。由于财务人员受专业知识所限,项目组购买的专业设备是否存在重复采购现象,能否真正服务于该课题,对预算的经济合理性、相关性无法做出职业判断。固定资产购置未遵循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的原则,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协调开展。部分项目负责人对于支出的范围界定不清,如:将燃料动力费误解为办公场所的水电暖及车辆汽油费,把应计入管理费的公共燃料动力费分摊到燃料动力费中,导致不合理支出;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外方投入经费是指外方投入的由中方使用的资金,如中方单位无法支配外方投入经费,审计则无法认可这部分外方投入经费;由项目组承担或组织的与项目任务有关的会议支出在会议费中列支,有些项目将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差旅支出在会议费中列支,应在差旅费内列支。此外,项目间接费用未能据实分摊,全部或部分列入单位的事业支出,导致科研项目成本不能准确计量和真实反映[2]。
(三)外拨经费难以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
科技项目审计时外拨经费常见问题:一是违规拨付预算中未列明的外拨经费;二是项目合同中规定应外拨的经费,实际未外拨或与合作协议上规定的金额不一致;三是经费外拨时,外拨单位无法提供有效、合规的收款单据;四是项目合同书中未列明合作单位及外拨经费明细预算,导致外拨经费开支缺少监督;五是外拨单位经费没有单独核算,甚至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
(四)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
未按规定单独核算自筹经费是审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项目申请立项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拿出部分自有资金作为配套,项目单位为了争取到财政资金,在单位自有资金有限的状况下,积极承诺相应的配套资金。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单位自有资金不足,预算的自筹资金到位不及时、未足额到位或无法落实。为了通过审计,项目单位列出与项目无关的经费来充抵自筹经费,还有些项目实际自筹经费与批准预算中的自筹经费来源不一致,此类不实自筹经费自然无法得到审计认可[3]。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自筹经费出现问题较多,有些科研院所除了项目经费没有自有资金来源,所谓的自筹资金是将其他非本级或同类项目经费作为匹配资金。由于不同来源的经费管理方式不同,项目经费都需要单独核算。审计时,单位对此类自筹资金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明。
(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
科技项目在完成结题验收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题不结账的问题。除了要求原渠道返还的结余资金,多数项目结余的经费仍保留在原项目中或转入事业基金,没有按规定进行财务结账,部分资金仍由项目负责人在支配。这种做法增加了项目管理成本,甚至影响研究人员对专项经费科学合理使用的意识[1]。
三、探析全过程管理对策
基于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在可操作的前提下,能通过多种措施的系统组合应用,有效避免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经费预算执行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立项时,项目负责人要切实做好项目规划、评估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等管理工作,从设立项目任务及目标的专业技术角度,安排专门人员协助课题,经过和财务部门的有效沟通后,编制项目经费使用预算。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与项目管理部门签定协议书,严格按预算支出经费,从源头和过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优的经济效益。
(二)建章立制
严格经费审批流程,针对审计中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科技经费专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分项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资金使用原则。为了更好地监管预算中的各类支出,必须加强经费支出的审批管理流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强经费预算审核工作。从知识背景的角度来判断预算支出是否符合项目实施的实际需要,大额采购由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认可后支出。健全经费支出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经费支出与预算偏差大的现象。二是规范经费预算变更审批程序。重大科技项目执行时间较长,期间出现变化,确实需要调整预算时,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管理要求程序进行变更。三是规范设备费、外协费、会议费等各类支出的审批流程,比如购置设备是否符合预算要求,相关资产是否纳入单位统一管理,财务严把最后支出关口等[3]。
(三)对项目合作单位加强前期调研
项目申报前期应审慎地选择重视研究、会计机构健全的单位为合作单位。项目合同中有外拨的合作经费,双方可在项目申报前分别签订承诺书,并对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项目承担单位加强对合作单位经费使用的监管和指导,合作单位每半年以自查的形式报告支出,从根本上治理和扭转外拨经费违规支出的现象[4]。
(四)加强自筹经费的管理
审计关注的要点之一是自筹经费。项目单位必须依照项目申报时的承诺予以仔细落实,单位管理层面对自有资金进行统筹规划,确保项目有自筹可配,资金能够足额到位。
(五)完善科技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规定关于结余经费的使用依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中第十八条规定:“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5]。项目单位在认真分析本单位科技项目结余经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本单位结余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结余经费的用途和开支范围。同时对科技项目进行必要的中期检查,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执行监督体系,将项目经费的使用和项目进度结合起来,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管。科技项目结题后,应及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决算,清理项目账户,避免长期挂账情况的出现[6]。
(六)强化绩效评价目标管理
落实责任问责制度,项目核算既要符合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又不能束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做好科技经费的日常监督,杜绝审计中相关问题的发生,才能使科技项目顺利完成并结题验收。因此,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和美国对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目标的管理模式,对综合信用评价好的项目应予以一定的奖励,反之,对于项目工作开展不力、造成大量资金结余的项目,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做出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杨园.从财务审计的角度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时代金融,2014(05):176-177.
[2]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03):46-48.
[3]姜沪.高校重大项目经费审计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4(09):18-19.
[4]于津,赵竹明,张雯.从审计角度谈科技经费预算执行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01):59-61.
[5]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
[6]张瑞锋,王磊,张惠等.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探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