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的企业内部审计

时间:2020-08-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进和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自主权空前地扩大了。这就使企业内部审计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内部审计将向何处往,而然地成了审计和实践界共同关心的一个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及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从开放搞活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弯弯曲曲,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不尽如人意处太多了。

(一)主要表现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着专职职员少的现象。不少企业都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两个人,用于对外应付,企业内部审计几近形同虚设。

2.兼职职员身份不恰当。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当会计,又当审计,自己审计自己。

3.审计职员素质较低。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转业的人多。

4.效率低。一个企业一年审计三两个小项目,聊以塞责者太多。

(二)根本原因

造成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缺乏内在动力,企业内部审计是遵命建立。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出于企业的内在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只是企业资产的经营者,而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质、作用与职能熟悉不是,根本未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看成是企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企业领导甚至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当做异己气力,不愿意也不敢配备精通业务的职员,目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这样,一遇精简合并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便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2.企业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矛盾,一仆二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的内设机构,独立行使监视职能。《审计法》规定,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视下进行工作。这种双重身份,使很多企业把企业内部审计视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内线”和“坐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不轻易了解到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内幕。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监视检查,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与行政待遇的“内靠型”,使内审职员进退维谷,很难进进角色。

3.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疏于指导,严重失职。大多数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态度是:“理论上重要,计划中次要,实际上不要”,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上够不着天,下挨不着地”,像个没娘的孩子,只能自生自灭。

二、对企业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思考

在今天,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干预越来越少和企业自主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还需要不需要;假如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应该进行哪些必要的改革,这是摆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题目。我以为:

(一)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存在

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视,而且是比较超脱的监视。国外有名言说:“无监视必然产生***。”当然,这里说的***是广义的,不只贪污是***,浪费也是***,没有生机也是***。组织规模越大,治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视。而现代企业的重要特点就是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这是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治理需要的,是企业内部治理职能的分化。因此,企业需要内部审计,而且在新形势下,这种监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企业内部审计角色地位必须单一化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要生存和发展,角色地位必须单一化。那种一仆二主的双重身份,貌似全面,实在,从根本上说,就是违反“治理命令必须同一”这一条最基本的治理原则的。这就是说,企业内部审计这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要么,是国家审计机关;要么,是企业领导;否则,它将无所适从,也将一事无成。这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太长的给我们的教训。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