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理论下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

时间:2020-09-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免疫系统”理论是新时期对政府审计的科学熟悉。本文以“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从风险导向审计演进历程进手,分析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种代表性模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免疫系统”理论下的审计风险模型和基本审计程序,以初步熟悉风险导向审计在政府审计应用中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免疫系统”风险导向审计

一、研究意义

我国政府审计自1983年景立以来,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审计监视制度,回顾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其中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政府审计要根据国家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开拓创新。在新的发展时期,“免疫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免疫系统”理论适应了审计环境的要求
“免疫系统”理论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政府审计的科学熟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正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免疫系统”理论阐明了“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题目,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善的理论结构。

2、“免疫系统”理论指出了政府审计的本质
我国政府审计采用行政型审计模式,根据宪法规定,政府审计在政府首长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视权。但对什么是审计监视,以及如何履行审计监视职能,长期以来一直是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免疫系统”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角度出发,以为政府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毒腐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毒腐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消除这些危害,从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免疫系统”理论为政府审计勾画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的发展蓝图。

3、“免疫系统”理论描绘了政府审计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理论,必须有一些概念作为基本框架,“免疫系统”理论在审计基本特征中引进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视;立足宏观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这些辩证同一的概念,在坚持既定方针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构建了一个立体、动态、开放的“免疫系统”。

4、“免疫系统”理论推动了政府审计的创新步伐
“免疫系统”理论拓展了政府审计的发展空间,为政府审计理论注进了新的活力,也融进了《审计署2008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做好审计工作,一方面要进步审计实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审计理念,进步审计效率和效果,提升政府审计的社会地位。

二、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扼要回顾

风险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1957年《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八版首次将风险概念与审计程序联系起来,探索改进审计实践方法。1981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39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抽样》,以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测试风险和具体测试风险四个子风险构成,1983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对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作了修改,将分析性测试风险和具体测试风险合并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由于评估固有风险有一定难度,审计职员往往直接将其评估高风险,使固有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国内一些学者称其为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有一些学者以为该审计模式并没有带来方法上的创新,本质上仍属于制度基础审计。
20世纪90年代,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探索自己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如安永的“审计创新”、安达信的“经营审计”、普华永道的“普华永道审计方法”、德勤的“AS/2”、毕马威的“经营计量程序”等。由于各种原因,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公然其具体审计技术,所以人们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并未几。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